相關事件
赫魯雪夫贈手錶
冷戰開始後,美國構想用攜帶核彈頭的雷達制導巡航飛彈夷平蘇聯200座城市。華約武裝力量總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聽說了當時被稱為“雷達怪才”的弗·佩赫工程師,於是向其下達任務——儘快研製出能早期發現美國雷達制導飛彈的感測器。
弗·佩赫帶領他的研製小組大膽放棄傳統雷達探測模式,轉而採用被動原理,即設計本身不發射任何電磁信號的雷達,只接收目標信號然後鎖定並逆向跟蹤目標。經過幾年的攻關,弗·佩赫終於在1960年拿出來世界上第一部被動監視雷達——PRP-1(波希米亞語“被動探測”的縮寫),又被稱為“科帕奇”。時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赫魯雪夫與華約六國元首一同觀摩了“科帕奇”雷達的工作測試。
測試工作是在3個山丘上進行的,“科帕奇”雷達準確地探測到在方圓數十公里內活動的兩部機動雷達,並準確報出這兩部雷達的運行軌跡。為了對工作團隊表示感謝,赫魯雪夫特意將手上的“歐米茄”手錶贈給弗·佩赫。
用無聲的抗議對抗蘇軍
作為第一代被動雷達,“科帕奇”雷達的性能十分有限,一次只能探測1~6個目標,且系統只能進行手工和機械操作,無法滿足高強度戰爭的需求。為此,弗·佩赫又動起遍布全國的無線電台基站的腦筋,他認為廣播電台、電視台、通信台站等民用設施既然在平時能保持一個較穩定的狀態接收電磁波,那么戰時也能接收到敵方飛行器所發出的電磁波信號。如果為上述設施存儲大量軍用飛行器的電磁波信號,在捕捉到信號變化後,這些設施可以通過和原有信號的對比,徹底過濾掉干擾信號,計算出敵機的位置,無形中將大大增強專門的國土防空網的反應速度。這一想法相當於將被動雷達技術普及化,使捷克斯洛伐克全國變成一個巨大的“捕鳥器”。捷軍總參謀部很支持他的想法,讓他在靠近聯邦德國的蘇台德山區進行相關試驗。然而,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爆發,蘇聯出兵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8月21日,從事過地下工作的弗·佩赫決心用自己的方式來懲罰蘇軍,他啟動電台里的被動探測儀器,搜尋到從民主德國和波蘭飛往布拉格的蘇聯第24航空集團軍機群,然後通過電台向世界通報蘇軍的運兵情況。蘇軍發現此事後,命令無線電偵察部隊立即查找。然而,弗·佩赫的被動探測系統不發出電磁信號,而且播放頻率經常更換,直到23日晨,蘇軍無線電偵察部隊才發現是普列瓦茨電台“作怪”。一個蘇軍步兵營隨後趕到現場,逮捕了正在抄寫蘇聯飛機軌跡的弗·佩赫及其同事,並將電台洗劫一空。要命的是,蘇聯士兵還把弗·佩赫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被動探測試驗數據和相關儀器付之一炬。
追蹤到F-117
“布拉格之春”事件平息後,蘇聯很快就釋放了包括弗·佩赫在內的大批捷克斯洛伐克知識分子。1979年,弗·佩赫推出第二代產品——KRTP-81“拉莫娜”戰略電子情報系統(ELINT),該系統能探測和跟蹤20個空中目標,由於其接收裝置為橢圓形物體,因此整個系統也被稱“壘球”。不過客觀而言,“拉莫娜”與“科帕奇”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將運算過程轉為計算機完成,至於探測方法還是遵循舊制。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年齡的增長,弗·佩赫益發感到必須在被動雷達領域有所成就。在一幫年輕學生的幫助下,1984年,他獨家創立了一套複雜的“電磁信號抵達時間差定位算式”(TDOA),有效解決了被動雷達對空中目標位置實施逆向精確測定和跟蹤的老大難問題。
這個算式通過檢測信號到達任意兩個接收站的時間差,而不是到達的絕對時間來確定目標信號源的位置。由於這種定位技術不要求目標信號源和接收站之間的同步,因此在誤差環境下性能優越,同時這種技術也是基於網路的定位方案,精度高,容易實現。
有了這條“法寶”算式,泰斯拉兵工廠終於在1987年開發出第三代KRTP-86“塔馬拉”電子情報/電子戰對抗被動雷達(ESM)。它的信號接收裝置像一個圓桶,所以被外界起了一個不雅的綽號“垃圾桶”。與前兩代產品相比,“塔馬拉”雷達增加了高效計算機和電子設備,可在250公里範圍內探測和跟蹤23部雷達和48個空中電子輻射源,包括隱身飛機。然而由於造價昂貴,直到1991年華約解散和蘇聯解體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保加利亞軍隊統共只裝備了5套,蘇聯另外買去了8套。蘇軍還以贈送一個坦克師全套裝備為代價,從保加利亞拿走唯一一部“塔馬拉”雷達。
1989年東歐發生巨變,經濟困難的捷克斯洛伐克將自己僅有的兩部“塔馬拉”雷達“勻”給南斯拉夫(今塞爾維亞)一部,代價是獲得400萬美元的現匯,這部雷達後來成為南斯拉夫軍隊在科索沃戰爭中力挫美軍隱身飛機的殺手鐧。
1999年3月24日,美國和北約發動對南斯拉夫的全面空襲行動,在電視上目睹北約狂轟亂炸暴行的弗·佩赫再也坐不住了,為了保證雷達正常運轉,已年屆花甲的弗·佩赫親自趕到貝爾格勒,手把手地培養操作軍官。
3月27日晚上9時許,美軍一架F-117戰鬥機有恃無恐地單刀赴會,飛行員像往常一樣使用機載導航雷達進行航線觀察和校正,然而這一次卻被南軍的“塔馬拉”雷達抓個正著。南軍一邊採取“無線電靜默”戰術,一邊利用“塔馬拉”雷達進行守株待兔式掃描跟蹤,弗·佩赫的南斯拉夫徒弟們運用“抵達時間差”算式快速倒算出敵機的方位,然後在極短時間內緊急啟動S-125飛彈制導雷達,採用手動方法緊緊跟蹤,並果斷髮射兩枚飛彈,終於將不可一世的F-117隱身飛機摧毀在貝爾格勒以西40公里的布賈諾伏契村。當地居民在F-117殘骸上歡呼雀躍,並且打出標語“Нажалост, ми не знамо да сте невидљиви!”(對不起,我們不知道你是隱身的!)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戰爭結束後,美國國防部了解到F-117是被“塔馬拉”雷達發現,便立即派專家赴捷克找到弗·佩赫,並以優厚待遇邀請他移民美國。然而,弗·佩赫以一句“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你們常說的‘帝國主義掘墓人’”拒絕了。
為了更好地發展被動雷達業務,泰斯拉兵工廠成立ERA子公司,專門負責研製被動監視雷達。在弗·佩赫的領導下,ERA公司很快於2000年發展出第四代“維拉-E”被動雷達。在探測精度方面,“維拉-E”雷達能持續跟蹤隱身戰機並引導地面飛彈攻擊,試驗證明,它在跟蹤10平方米小目標的距離可達550公里以上,而美國戰略空軍的B-2隱身轟炸機在250公里外就能被“維拉-E”雷達擒獲。
為防止反隱身雷達被敵對國家掌握,2006年10月,美國政府以資金擔保的形式,支持本國的拉諾克公司收購了研製“維拉-E”雷達的ERA公司。不過,“反隱身飛機雷達之父”弗·佩赫沒有離開祖國,他再次拒絕了美國人提出的優厚待遇,繼續生活在比爾森的鄉間別墅。(馬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