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轟炸

延安大轟炸

指的是日軍於1938年至1941年對延安的轟炸。1938年11月至1941年10月為止,前後三年,日軍不斷空襲延安。據1946年3月10日《解放日報》的統計,日機共轟炸延安17次,投彈1690枚。

轟炸過程

日軍空襲後的延安城內情景 日軍空襲後的延安城內情景

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飛機首次轟炸延安。當天日軍的7架飛機飛到延安上空,向人群掃射、投彈,瞬間房倒屋塌。延安縣城被炸成了一片瓦礫堆,人員傷 亡較大。為防止空襲,當晚在延安城裡的中央機關、單位、學校都遷到城外山溝里。第二天敵機又來時,民眾有序疏散、隱避,因此,除一些房屋受損外,沒有一人 傷亡 。

20日和21日這兩天的轟炸,日軍共出動飛機14架、投彈110枚,炸死延安軍民30人,傷122人,毀民房109間。

1938年12月12日,日軍第三次空襲延安,來襲飛機7架次,投彈40餘枚,毀民房100多間,由於民眾事先及時疏散,人員無傷亡。

1938年12月14日,日軍第四次空襲延安,來襲飛機7架次,投彈45枚,損失甚微。

1939年8月15日,日軍第五次空襲延安,來襲飛機10架次,投彈40枚,死傷6人,毀民房27間。

1939年9月8日凌晨5時30分,3架日軍偵察機飛至延安上空盤旋偵察。上午9時許,日本15架轟炸機,由東南方向飛向延安上空投彈後,又向東北方向飛 去,此後,又有28架日軍轟炸機由東南方向飛來,再次對延安進行轟炸。兩次轟炸共投彈200多枚,炸毀房屋150餘間,炸死炸傷延安軍民58人。晉察冀軍 區宣傳部副部長鍾蛟盤、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第三科科長鍾方申等人在轟炸中遇難 。

延安城被轟炸,但街上石牌坊依然聳立著 延安城被轟炸,但街上石牌坊依然聳立著

1939年9月10日,日軍第九次空襲延安,來襲飛機10架次,

1939年10月15日,上午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空襲,共投彈122枚,死23人,毀房30間,死牲畜數頭。

1940年4月2日,第十三次空襲,來襲飛機43架次,投彈52枚,毀房6間,石窯4孔,死馬一匹,無人員傷亡。

1941年8月4日,日軍飛機共27架次,分三批空襲延安,共投彈100多枚,死傷6人,牲畜34頭,毀房5間。

1941年8月19日,第十七次空襲,來襲飛機35架次,共投彈35枚,死傷10人。延長縣也遭到敵7架飛機的空襲,死傷多人。

日軍轟炸洛川   1939年 日軍轟炸洛川  1939年

從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8月19日33個月的時間裡,日寇不定期地來延安空襲,此外,日本飛機還對邊區境內的富縣、甘泉、延長、延川、清澗等縣城進行了轟炸 。

造成損失

日軍空襲後的延安城內基本被炸毀 日軍空襲後的延安城內基本被炸毀

從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8月19日,近33個月,日寇不定期地來延安空襲,對延安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到了重大損失,日寇飛機空襲延安共十七次,共投彈約1690枚。死亡214人,傷184人,毀公房1176間,過街樓10座,石牌樓10座,石洞5座,毀民房14452間,死牲畜197頭,毀糧34萬4千斤。基督教堂1座,房屋94間。天主教堂房屋75間 。損失總計28萬多億元。

由於延安縣城面積狹小、指示目標不明顯、黃土高坡地形複雜多變,中共和八路軍黨政機關大多居住在窯洞中、延安軍民防空意識強、空襲前能進行有效疏散,都使得日軍的轟炸收效甚微。日軍見轟炸起不到任何效果,不得不於1941年以後停止了對延安的轟炸。

親歷者

曹慕堯

被炸後將材料運到三關外重建 被炸後將材料運到三關外重建

據曾在抗日軍政大學工作的曹慕堯回憶,該校在“1938年窯洞挖好之後,逐漸向外遷移,搬到北門外和東門外的幾個山溝里……上級一再提醒,要注意防空。”①日軍第一次轟炸延安之前,曾派飛機到延安上空偵查,延安百姓尚以為是蘇聯飛機,有的拍手大呼:“我們自家飛機,蔣委員長送錢來!”②但當局很快從飛機的飛行高度做出判斷,認為來的應是敵機 。

1938年11月20日上午,曹慕堯等正在開會,聽到外面有聲響,他們“趕到室外的高坡上瞭望,第一批日本飛機15架,自東向西,直撲延安城,接著就看見飛機拋下一連串的炸彈,形狀像黑色的棒槌,臨空而降落。”③此即日軍第一次轟炸延安 。

曹慕堯回憶說,“第一批飛機剛投完炸彈,第二批第三批接踵而至,每批都是15架,持續轟炸沒有喘息和救護的機會。延安……只有步兵作戰的重機槍來對付成群結隊的大批飛機。日本人有恃無恐,飛機飛得很低,投彈的命中率很高,數十枚重磅炸彈,投擲在小小的延安城裡,頃刻間房屋倒塌,四處起火,到處斷垣殘壁,屍橫街頭。傷者亂爬亂喊,哀聲震天,慘不忍睹。”④

日機空襲的重點是鳳凰山,因為那裡是中共領導人的居住地。毛澤東借住的李建堂家石窯遭到轟炸,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宣傳部的窯洞被炸,30多名八路軍幹部、士兵陣亡。有一顆炸彈就落在陳雲窯洞旁,所幸沒有爆炸。延安人推測“一定有特務測繪了中央首長在延安城的居住地。”1938年11月21日,日機再次轟炸延安。

延安損失極為慘重。中共初到延安時,“城內有幾百座相當漂亮的房屋和院落,近郊的情況也大體如此”⑤,此次轟炸後,“昔時的延安便成了一座瓦礫堆的廢墟了”⑥。邊區政府在給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的急電中說,延安“連續遭受敵機轟炸,共投彈百五十九枚,死傷軍民一百五十二人,毀房屋三百八十間……”⑦請求中央政府予以援助。

張宣

從成都到延安開會的張宣,也目睹了1938年11月20日的慘況,他說:“延安經此一炸,部分街道成了瓦礫場,各機關、學校紛紛遷到山上的窯洞中。城內尚存的房屋,有的拆遷到北部,大部分遷到南郊。”⑧此後,如鄭洪軒所說,“敵機又來延安轟炸幾次,但由於延安平民均住窯洞,並提高了防空警惕性。日本飛機第二次來只炸傷幾人和幾匹馬。”⑨

註:

①③④曹慕堯:《日機對延安的轟炸》,魏久明主編《烽火憶抗戰1945-1995》,人民出版社1995年,P25—P28。②陳學昭:《延安訪問記》,廣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P175,轉引自朱鴻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歷史》。⑤奧托·布勞恩(李德):《中國紀事》,東方出版社2004年,P259。⑥福爾曼:《中國解放區見聞》,學術社1946年,P19,轉引自自朱鴻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歷史》。⑦《陝甘寧邊區政府檔案選編》第一輯,檔案出版社1986年,P99。⑧張宣:《日寇轟炸延安親歷記》,《紅岩春秋》1995年第5期。⑨鄭洪軒:《延河憤——1938年日機轟炸延安歷聞》,《黨史縱橫》1993年第9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