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清真寺

廬山清真寺

廬山清真寺建於1922年,座落在牯嶺正街老郵局後山坡,兩層磚木結構,是穆斯林遊客進行宗教活動場所。寺內有阿訇1名,滿拉2人,有阿文《古蘭經》一套(是沙特國王贈送給當地穆斯林的)。廬山清真寺有教民25戶,人口130名,均為回族,遵行格迪國教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初建

廬山清真寺建於1922年,原是當時駐廬山的回族軍官馬坤和地方做生意的穆斯林民眾在這個旅遊勝地辦的一所十分簡陋的清真寺。

修繕重建

1980年後重修。

歷史變遷

•廬山清真寺始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其創始人是當時九江鎮守使馬毓寶(後任安徽省督軍),以及北洋軍閥吳佩孚的部下、雲南籍師長馬坤(回族)和廬山五金店老闆余春泉、法永勝牽頭在安徽、北京等地商界回族中募款,寄回廬山,購買牯嶺街五號房屋一棟,石砌木構二層,面積2 8 5.9平方米,經改造為清真寺,此後,廬山的穆斯林信徒均在此寺進行禮拜、念經、齋戒等教務活動。每年夏天,還有武漢、九江等地來廬山避暑的伊斯蘭教徒也都按時到清真寺參加禮拜。

•清真寺初建時,是教徒做禮拜的場所,正殿裝飾端莊簡樸,可容1 0 0餘人集中禮拜。殿堂正中為米哈拉布(譯音),上面刻有阿拉伯文《古蘭經》經文數段。地上鋪著紫色地毯,據伊斯蘭教前輩老者說:當時清真寺有許多規矩,教徒進教堂首先要做到“清”,禁止穿鞋進殿,為了“真”不許攜帶物品,菸酒更屬禁品,教徒在做禮拜前,必須在寺內沐浴室淨身。淨身分大淨、小淨兩種,淨身的器皿是白鐵噴壺。淨身有三個程式:一淨五官,即含兩口清水漱一漱,嗆一嗆;二淨頭顱,是左右手來回傾捧幾番,然後從頭頂抹向頸項,直到喉管;三是淨身,上體用右手捧水,由上而下,下體用左手捧水,由下向上洗滌。淨身後方可進殿禮拜,表示對真主的虔誠。1 9 4 5年以後,每次禮拜都由協會主管馬從雲朗誦《古蘭經》。雖然那時馬從雲還不是阿訇,在協會中,大家都認可他有威信,社交活動能力也很強,對伊斯蘭教教務學問有造詣。

•1 9 4 7年4月1 6日,廬山特大火災焚毀了整個牯嶺街,清真寺也遭焚毀,隨後又由信徒馬從雲、樂家慶、余春泉、齊乾卿、法潤身等精心籌劃,求得社會資助,很快又在原址重新修建了清真寺。

•廬山清真寺是在廬山的伊斯蘭教不可缺少的寺院,伊斯蘭教是一個傳播廣泛、具有世界影響的宗教。清真寺在穆斯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伊斯蘭教曆史的見證。是伊斯蘭教文化的繼續和發展,承載著穆斯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清真寺是阿拉伯文的意譯,亦譯禮拜寺。原意是“禮拜的場所”,是伊斯蘭教宗教活動的中心。

•伊斯蘭教信仰“安拉”,即真主。不供偶像,教徒們舉行宗教儀式的寺院稱清真寺。穆斯林們在這裡向麥加“克爾白”的方向祈禱。教徒們做禮拜,必須穿長衣長褲,每星期石(禮拜日)做集體禮拜,又稱“主麻”。

走上正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國各族人民和各宗教團體的社會地位真正獲得了平等。廬山伊斯蘭教教務生活和全國各地伊斯蘭教一樣,得到了充分尊重。廬山伊斯蘭教過著正常的宗教生活。廬山清真寺是當地民族團結的象徵。

•1953年因牯嶺街拆遷改造,原牯嶺街清真寺屬危房,隨之拆除。由廬山管理局委派統戰秘書許成林,召集廬山工商聯主任樂家慶與清真寺主管馬從雲等協商,選擇慧遠路760號(新號8 3 4號),面積2 1 9.6平方米,亦是石牆木構二層建築,撥給廬山伊斯蘭教做清真寺。

•1 9 8 4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贛府廳字第2 7號檔案,決定廬山清真寺列為省級重點對外開放宗教活動場所。同時,省和當地財政撥專款4萬元維修清真寺。經過裝修後,一座莊嚴肅穆的廬山清真寺正式對外開放。當時舉行了隆重的節日會禮。省、市伊斯蘭協會負責人前來參加祝賀,廬山有關黨政領導也親臨指導。一時,許多伊斯蘭教徒興高采烈,發自內心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對伊斯蘭教的親切關懷。”

•廬山伊斯蘭教第一任教長是安徽安慶籍的初任阿訇,總管余春泉、法永勝。至民國1 7年(1 9 2 8年),清真寺總管改由河南南陽籍馬從雲和安慶籍齊乾卿擔任。民國三十四年(1 9 4 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阿訇胡朗初到九江市清真寺任教長。廬山清真寺由總管馬從雲代理阿訇,任職時間延續到1 9 5 2年。

•第二任教長由李建業任阿訇,執教時間從1 9 5 3年至1 9 5 6年,1 9 5 7年李建業調任景德鎮市清真寺任教長。餘缺由馬從雲代理阿訇,至1 970年海天聚逝世,再由其次子海鵬翔代理阿訇。

•“文革”期間,伊斯蘭教教務受到衝擊,停止正常活動。到1 9 7 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貫徹和落實。從此,逐漸恢復了廬山清真寺的教務活動,全山擁有穆斯林130餘人。清真寺已經形成一個充滿民主、團結向上、愛國愛教的宗教團體。為使全山回民有個較好的修身養性之地,廬山清真寺從此教務活動走上正軌,建立和健全了各項寺規制度。1 9 8 4年,廬山回民在清真寺選舉產生了“廬山清真寺管理委員會”,法潤身之三子法國倫任主任,委員有牧相科、海鵬飛、海鵬翔、錢讓雲,有穆斯林82人。為了加強管理,滿足信教民眾的需要,於1 9 8 6年7月由廬山清真寺管理委員會,向武漢市民權路清真寺邀請李恩慈來山任教長,兼任阿訇。

•第三任於1 9 8 9年,經廬山清真寺管委會民主改選,由李恩慈任阿訇,任牧相科主任,海鵬翔任副主任,牧相雲、錢讓雲任委員,並聘任法國倫、錢奕順協助工作。此時有教徒1 4 5人,同時,李恩慈當選九江市伊斯蘭教協會第一任副會長,1 9 9 2年8月改由韓傳紅任阿訇。

•第四任於1 9 9 3年1 0月改選,廬山清真寺阿訇由馬文嶺擔任,即教長,清真寺管理委員會組成人員,經改選後,主任為牧相雲,副主任為沙玉琴、法國安,委員為海鵬飛、海光軍,教長雖不屬管委會成員,但必須參加會議討論工作。

•第五任於1 9 9 5年8月改選,廬山清真寺阿訇由陳錫武擔任,即教長。管理委員會組成人員,主任牧相雲,副主任沙玉琴、法國安,委員海鵬飛、海光軍。本屆任期至1 9 9 8年5月。副主任沙玉琴,經廬山統戰部和清真寺管委會推薦,當選九江市伊斯蘭教第二屆委員會委員。本屆有穆斯林1 1 5人。

•第六任於1 9 9 9年3月改選,廬山清真寺阿訇由馬瑞慈擔任,即教長。清真寺管理委員會組成人員:主任牧相雲,副主任沙玉琴、法國安,委員海鵬飛、海光軍,同時,經廬山管理局黨委統戰部推薦沙玉琴當選九江市第十屆政協委員,法新紅為九江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本屆有穆斯林1 4 5人。

愛教如家

•廬山伊斯蘭教前輩法潤身,曾當選廬山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九江市政協第七屆委員會委員。海鵬翔1977年2月當選江西省第四屆政協委員,為1980年出席中國伊斯蘭教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海鵬飛為1961年出席全國伊斯蘭教協會代表。2000年,沙玉琴當選江西省伊斯蘭協會委員,九江市伊斯蘭協會委員。同時,出席九江市伊斯蘭協會代表大會代表有:沙玉琴、劉喜德、海鵬翔、法國安、法新紅。

•清真寺是穆斯林叩拜真主之處,是穆斯林文化的交流中心,伊斯蘭教在我國舊稱回教、清真教、天方教。7世紀,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創立,盛行於中東地區。7世紀中傳入我國,在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1 0多個民族中廣泛流傳。廬山伊斯蘭教自創立以來,全體回民愛教如家,寺內所設財務、賬目有專人管理,手續齊全,一年一度開齋節時由主管人員將賬目公布於眾,賬目公開。廬山清真寺結合廬山開發旅遊的特點,利用自身的條件,開辦招待所,進行小商品交易,堅持以寺養寺,減輕穆斯林教徒的經濟負擔。

•滴水折射珍珠光,廬山清真寺的歷史變遷,為廬山宗教文化史描繪了重要的色彩,它將是廬山寶貴的宗教文化財富,也將成為廬山的旅遊熱點,使廬山伊斯蘭教進入一個令人振奮的新時期。

民國時期

據廬山清真寺史料記載,早在19 世紀中葉,一批穆斯林工商界人士,把敏銳的商業觸角,伸到了廬山,加入到開發廬山的行例中。隨著穆斯林定居者和度假觀光者增多,在山頂修清真寺的呼聲逐年增強。1920 年,吳佩孚屬下一位雲南籍師長馬坤(回族)在廬山度假時,發起建寺倡議,由定居廬山商人余春泉、法永勝牽頭,得到國內外穆斯林各界人士的回響,北京、安徽等地穆斯林商界也捐款,在當時的牯嶺街中段購買一塊建寺土地,把九江寺伊瑪目胡朗初先生請到山上,主持建寺工程,1922 年磚木結構的廬山清真寺竣工,建築面積200 平方米 。

1947 年4月16 日,廬山牯牛鎮遭遇了一場大火災,廬山清真寺未能倖免。災後,廬山穆斯林又集資在原地重建了清真寺。1953 年政府修建上山公路時,牯嶺街拆遷改造,由政府和寺管會協商,把清真寺遷到現在的這座建築物中。

規模建制

全寺占地面積0.5畝,建築面積為219平方米,大殿建築面積50平方米,禮拜大殿形式為別墅式小樓房。小樓房分上下兩層,下層有6間房,全部改為“穆斯林接待站”,主要招待來自國內外旅遊觀光的穆斯林賓客參觀禮拜。收入供清真寺的正常開支,實現了“以寺養寺”。

地理交通

廬山清真寺位於江西省廬山風景區834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