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過路黃[中藥]

廣西過路黃[中藥]
廣西過路黃[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西過路黃,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廣西過路黃 Lysimachia alfredii Hance的全草。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排石通淋之功效。用於黃疸型肝炎,痢疾,熱淋,石淋,白帶。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涼。

歸經

歸肝、膽、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濕,排石通淋。

主治

用於黃疸型肝炎,痢疾,熱淋,石淋,白帶。

相關配伍

1、治急性黃疸型肝炎:廣西過路黃全草,積雪草各30-60g。水煎服。

2、治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廣西過路黃全草,連錢草各30-60g。水煎服。(1-2方出息《湖南藥物志》)

3、治白帶:鮮廣西過路黃60g,豬肚1個,酒少許。燉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廣西過路黃 廣西過路黃

多年生草本。莖簇生,直立或有時基部傾臥生根,高10-30(-45)cm,單一或近基部有分枝,被褐色多細胞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2.5cm,密被柔毛;莖下部的葉較小,常成圓形,莖上部葉較大,莖端的2對間距很短,密聚成輪生狀,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11cm,寬1-5.5cm,先端銳尖或鈍,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緣毛,兩面均被糙伏毛,極密或有時稀疏,密布黑色腺條和腺點,側脈纖細,不明顯。總狀花序頂生,縮短成近頭狀;花序軸極短或長達1cm;苞片闊橢圓形或闊倒卵形,長6-25mm,寬5-14mm,先端圓鈍,基部漸狹,密被糙伏毛;花梗長2-3mm,密被柔毛;花萼長6-8mm,5裂,分裂近達基部,裂片狹披針形,邊緣膜質,背面被毛,有黑色腺條;花冠黃色,長10-15mm,基部合生部分長3-5mm,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鈍或銳尖,密布黑色腺條;雄蕊5,花絲下部合生成高2.5-3.5mm的筒,被腺毛,分離部分長3-5mm,花葯長圓形,長約1.5mm。蒴果近球形,褐色,直徑4-5mm。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20-900m的山谷溪邊、溝旁濕地、林下和灌叢中。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藥材鑑別

莖長15-45cm,密被褐色柔毛。葉對生,頂端的2對密聚成輪生狀,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11cm,寬1.5-5.5cm,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漸狹,兩面被柔毛及密布黑色腺條和腺點。花多數,集中於莖頂端,密聚成頭狀。花冠黃色,裂片卵狀披針形。蒴果近球形,褐色,直徑約5mm。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清熱解毒,利尿排石。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尿路感染,尿路結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