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國民大學

廣東國民大學

廣東國民大學創辦於1925年9月,校長陳其瑗,校址初設在東山。校舍是租用廟前西街十七號鍾家的樓房。後在多寶路荔灣橋西原時敏學校校址建築新校舍。校務發展迅速,學生日增,再在惠福西路增設分教處。

基本信息

復員以還,修校舍,增儀器,購圖書,端賴該校同人之努力,旅美華僑之捐款,次第施行。再計畫:(一)增建圖書館、教室及禮堂;(二)增設機械工程及外國語文學系;(三)恢復商學院及教育學系;(四)派員赴美考察戰後教育;(五)向旅美華僑募捐充實儀器圖書。
該校的文、法、工、商四個學院的11個學系中,以中國文學、教育、政治、法律、經濟、會計及土木工程7個學系成績最好,有其特色。其畢業生應各機關考試常以冠軍獲選。當1931年應考縣長者,第一名之李譽德,該校法學院畢業生也。1933年某部招考秘書,應考者3000餘人,不乏老師宿儒,而取錄第一名之王樹,該校文學院畢業生也。此就廣東言之耳。1943年舉行全國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生學業畢業論文競試,參加者公私立大學及獨立學院全國凡98間,分八類學院而取錄;文學院第一名之黃維、工學院第一名之葉銳雄,亦該校之畢業生也。統計獲選冠軍者,全國僅8名,而該大學畢業生占其二。(公立政治大學、公立四川大學亦各占2名)此就全國言之。又在抗日戰爭期間,招考赴英留學取錄者有工學院生胡朝仰,得了博士學位,現在澳大利亞工作。而考試赴美(留學航空)複試獲冠軍者又有工學院生徐耀燦。其餘考試獲獎而非冠軍者從略。此皆其顯著者。至當日在廣州市之業律師者,在省內外任法官者,人數之多,該校之法律系畢業生執牛耳。各中國小之教員及稅務機關之稅務員,該校之教育、經濟、會計系畢業生尤觸目皆是。當日論廣東人才之盛,說者多稱廣東國民大學雲。
工學院的土木工程系1930年創建,1934年第一屆畢業,直至1950年,共分33個班,畢業427人。這些畢業生分別在國內及港澳等地各工程技術單位工作。抗戰勝利後,在廣州市領得合格甲等建築師執照,經建設築工程事務者數十人。
1937年吳校長在南洋募捐後於惠福西路興建的四層鋼筋混凝土教學樓(現省人民醫院門診部的外科及透視樓)是校友自行設計和建築的;現作省水電廳的坐落荔枝灣的四層鋼筋混凝土教學樓,是張副校長在美洲募捐後,1946年由校友成立的“友聯建築工程行”為母校設計和建造的。
抗戰期間分布在內地各工程技術單位如鐵路、公路、橋樑、市政、水利等部門單位服務的大學生很多,不少是工程師及高級工程師。
廣州解放後翌年,該校改組和廣州各私立大學合併稱“華南聯合大學”。不久,各大學院系調整,該校大部份合併於中山大學,教育學系則合併於華南師範學院焉。溯自1925年廣東國民大學創立,迄1951年共27年。滄海桑田,今廣東國民大學校名雖成千古,而校產幸化私為公,是可喜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