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街道

東北淪陷時期設康金井保,後改設康金村。 解放初屬平安區,1946年設康金區,1956年設康金鎮、歷井鄉、大趙鄉。 東北淪陷時期屬康金井保,後改設平安村。

基本信息

概況

位於呼蘭老城區東北28千米,北緯46°10′、東經126°50′。轄境東隔漂河與巴彥縣豐樂鄉為鄰,西靠許堡鄉,南連方台鎮、沈家鎮,北接大用鎮、石人鎮。面積244.332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26個行政村。境內地勢西高東低,東部有部分漫崗丘陵地,漂河流經東界。哈綏高速公路、長白公路穿境,濱北鐵路線經過,設康金井站。

沿革

乾隆五年(1740年)形成村屯,初名太平山。清末屬北鄉,河東第二區。民國時設康井鄉(警察第四區)。東北淪陷時期設康金井保,後改設康金村。解放初屬平安區,1946年設康金區,1956年設康金鎮、歷井鄉、大趙鄉。1958年設康金井公社,1964年分為康金鎮和康金井兩個公社,1969年合併為康金公社,1984年改為康金鎮。 原西井鄉清末屬北鄉,河東第二區。民國時屬康井鄉(警察第四區)。東北淪陷時期屬康金井保,後改設平安村。解放初屬平安區,1946年屬康金區,1949年屬城子區。1956年設楊木鄉,1958年屬康金公社,1961年設西井公社,1984年改為西井鄉。
1990年,康金鎮東依西井鄉,西靠許堡鄉,南連方台鄉、沈家鎮,北接大用鄉、石人鎮,面積147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康金鎮中華街,轄1個街道(下設中華、民主、解放、勝利4個街)、25個行政村、32個自然屯,居民13818戶51465人,其中農業人口38941人,其中漢族占98.7%;西井鄉東鄰漂河與巴彥縣豐樂鄉為鄰界,西靠康金鎮,南連二八鎮,北接石人鎮,面積99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地西腰村,轄18個行政村、20個自然屯,居民4327戶18616人,其中農業人口18447人,漢族占99.3%。
1996年,康金鎮面積146.9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轄前進、三勝、尚家、牛堡、大趙、小趙、雙崗、白家、五家、五佩、蘭明、洪家、新城、季德、林家、雙河、雙泉、新農、金井、孟井、促進、永勝、勝平、永貴等25個行政村;西井鄉面積98.8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西井、西腰、東腰、東井、三合、蘇家、東劉家、頭道、五牛、五成、蘇德、金霞、永昌、西嶺、金城、雙龍、葛家、趙家、楊木19個行政村。2001年西井鄉撤銷併入康金鎮,鎮政府駐康金鎮街道中華街;同年8月,原43個行政村調整為26個。
2003年末,全鎮轄康金鎮街道1個,歷井(歷井)、孟井(孟井)、永勝(永勝、促進)、新農(新農、前半拉城、金井)、勝平(勝平)、永貴(永貴、宮堡、牛堡、尚家、張小鋪、李小鋪)、季德(季德、新城)、雙合(雙合、雙泉、林家、小西屯)、蘭陽(蘭陽)、洪家(洪家、育新、崔家油坊)、白家(白家、五家)、王佩(王佩)、前進(郎家窩棚)、大趙(大趙)、小趙(小趙、雙崗)、西井(西井)、東腰(東腰、西腰)、東井(東井、三合)、楊木(楊木)、金城(金城、趙家)、葛家(葛家、雙龍)、蘇德(蘇德)、永昌(永昌、西嶺、金霞)、王牛(王牛、王成)、頭道(頭道)、劉家(東劉家、太平山、蘇家)26個行政村(52個自然屯),居民21766戶71894人,其中農業人口53892人。2009年撤鎮改設街道。

文化事業

康金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康金民間藝術團經常表演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康金《八卦街》詩刊享譽文壇,康金文化站被評為國家級先進文化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