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洪水鎮下轄村左會村位於武鄉縣洪水鎮東部,黎城和武鄉交界處,板山腳下。由3個自然村組成,全村130戶,總人口430人,有男221人,女209人,男女比例約為1:1。
經濟發展情況
l、工業方面:為解決該村剩餘勞動力,積極引進瑞富石料廠,有利的幫助解決該村剩餘勞動力。2、農業方面:該村位於山區,大部分農田有利於發展種植業,本村主要以種玉米、穀子、土豆為主。
3、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農業主要以種植土豆和玉米為主,正在發展藥材、蔬菜等特色產業,由於本村位於板山腳下,特殊的地理位置是開發旅遊業的大好時機。
新農村建設
1、2010年8月村委投資9萬元,完成了村道路硬化,為村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7月投資30000元維修了村級活動場所,為村組織建設提供了良好的辦公條件,大大改善了該村辦學條件,2010年該村種植優質核桃樹,核桃成活率達到80%左右。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
2009年根據規劃的要求和建設新農村的要求,加大了村莊整治的力度,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是加大投資力度,美化村容村貌。投資2萬元在村主幹道兩側栽植了側柏、楊、柳樹、龍爪槐等樹木,主要道路的綠化達到了90%,做到四季常青;投資5萬元對村委大院和主幹道兩側進行了粉刷,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實現了村容整潔。
二是建立環境衛生整治的長效機制。村兩委把工作重點放在清理柴草堆、廢布角、磚土堆上,所有房前屋後水泥台上雜物全部清理,建立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劃分了衛生區,定期檢查。為使村民生活垃圾有一個固定場所,投資1萬元建立了5個垃圾投放點。為保證全村垃圾日產日銷,由三名村級保潔員定期清運,收到了明顯效果。
3、創新活動載體,促進鄉風文明
為了豐富民眾文化生活,2009年7月投資20000元,新建了文化廣場,建新農村文化活動廣場等配套設施,設有國家標準的籃球場、健身器材,集休閒、娛樂、健身於一體,使民眾有了一個活動的場所。每年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十星級文明家庭評選活動。以文化大院為陣地,定期組織表演隊演出文藝節目,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生活活動,豐富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了鄉風文明程度。
4、立足改善農村基本生產條件,大力實施了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我們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從解決農民最迫切、最關心、最現實的基礎性問題入手,下功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以村村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通網路的“六通’,為目標,實現了村通油路,村通汽車,自來水通村工程,建成了覆蓋全村的固定電話、寬頻業務等通訊網路,我村電網覆蓋面達到100%,使民眾走上了寬敞便捷的路,吃上了安全潔淨的水,用上了方便可靠的電,享受到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條件。
5、立足滿足農民基本公共事業需求,大力實施了教育文化衛生覆蓋工程。以讓農民享受最基礎的教育、最基本的醫療和社會保障為目標,大力發展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維修校舍200平方米,三年制,現有學生十二名,教師一名,保證農村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為村民了解社會和國家的各項政策提供方便渠道,提高村民的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09年6月新建村文化活動室,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為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開展新型農村醫療合作試點,參合農民達到95%,積極籌集資金建立大病統籌機制。為解決農民民眾吃藥貴、看病難的問題,2009年7月我村投資10000元對村級衛生所進行維修,面積約50平方米,配備鄉醫一名,普通的病和一般的傷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6、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災民救助等社會救助體系,建立農村二女戶獎勵救助機制,基本實現了農村弱勢群體應保盡保目標,積極發展農村老齡事業。
7、立足維護農民的基本權利,大力實施了民主管理保障工程。按照管理民主和發展民主兩個層面推進的思路,創新農村民主管理的機制。在管理民主層面,主要是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積極開展村幹部公開選拔工作,推行“兩推一選”、“公推直選”,由村民自己選舉產生自己的“當家人”;全面建立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議事會議制度,村上的重大事務全部交給民眾民主討論決定;組建村民理事會和村民白管小組,對產業發展、矛盾糾紛、計畫生育、公益事業等交給民眾評議解決,對婚喪嫁娶等民眾性、民間性的活動,由理事會引導管理;實行村級重大項目招投標制度,規範黨務村務公開,推行村組會計業務鄉鎮農財中心代理制,充分保障了民眾的民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