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後村[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石口鄉下轄村]

嶺後村位於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石口鄉東北部,下轄嶺後、牛槽溝、風只山3個自然村,現有人口182戶、712 口人。耕地面積2001畝,處於中緯度地帶,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少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相對溫涼濕潤,冬季寒冷乾燥少雪。該村以發展養殖為主。農業以傳統種植、養植為主。

基本情況

嶺後村位於石口鄉東北部,下轄嶺後、牛槽溝、風只山3個自然村,現有人口182戶、712 口人。耕地面積2001畝,處於中緯度地帶,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少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相對溫涼濕潤,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年平均氣溫6.8℃,年均日照2700小時,大於10℃的積溫在2300℃-2700℃,無霜期125天。

產業發展現狀

嶺後村2010年農村經濟收入1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90元。農業以傳統種植、養植為主,但由於自然條件和基礎實施的影響,投入產出比例低,養殖戶分布不集中,規模小且經營粗放,無農產品加工企業;村集體經濟發展受阻。

公共事業發展狀況

公共事業發展滯後,目前僅建有衛生所一個,但標準不高,基礎條件有待改善;全村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村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

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發展嚴重滯後,現代農業和“一村一品”無任何基礎,2001畝耕地未能合理有效利用。

2、村內基礎設施落後,道路標準偏低,路況差,村域範圍內缺少公共綠地,綠化率低,生態環境亟待改善。

3、三個自然村嚴重缺水,給民眾正常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4、缺乏集體經濟支柱和農業主導產業,農民綜合素質普遍較低,加之先天性的惡劣生存環境使嶺後村難以改變貧困現狀,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這種落後的狀況反差更加明顯。

5、網際網路、移動通信率差,給民眾正常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發展潛力

1、嶺後村基於特殊的氣候地理條件,所生產的紅小豆粒形飽滿、色澤光亮、品質優良,篩下率、手選率均低於8%,出成率高達88%以上,“一村一品”種植紅小豆,前景可觀。

2、嶺後村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水分等非常適合馬鈴薯和莜麥的生長,同時當地馬鈴薯和莜麥的種植已具備較好的基礎和規模。

3、由於產業發展不足,本地勞動力資源豐富,為發展當地勞務組織,取代勞務輸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指導思想與規劃目標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縣委提出的“四五發展戰略”總體要求,緊緊抓住新農村連片建設、石口城鎮擴張的有利契機,以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重點培育“一村一品”,立足於樹立交口縣新農村建設樣板,將嶺後村打造成集農業生產現代化、生活設施現代化,醫療教育、文體休閒等設施高標準配套的現代化新農村。

規劃原則

1、堅持突出富民增收的原則

2、堅持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心的原則

3、堅持與縣域、鄉域規劃相銜接的原則

4、堅持依託優勢,注重特色的原則

5、堅持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的原則

規劃目標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結合嶺後村實際,將嶺後村納入石口農業基地建設體系。突出抓好紅小豆、馬鈴薯、莜麥、村級勞務組織四大建設,持續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基層民主管理。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900元。村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規劃布局

根據“立足現狀,適當集聚,功能齊全,方便生活”的原則,合理布局村莊設施,將全村分為特色種植區、畜牧養殖區、設施農業區等三個生產區和舊村、新村兩個生活區。

發展方向與建設重點

(一)培育“一村一品”,實現產業富村

1、最佳化產業結構,重點培育紅小豆產業 根據嶺後村的自然條件優勢,將嶺後村納入石口小雜糧基地建設體系,在適宜紅小豆種植區域規劃紅小豆種植園區一個,建設紅小豆示範田500畝。全部建成後可帶動120多戶農民收入50多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750元。

2、延伸產業鏈,扶持龍頭企業 立足於帶動服務石口小雜糧基地和周邊特色種植業,規劃建設包裝加工以馬鈴薯和莜麥為主的農產品綜合加工企業一個,可安置勞動力200多人。

3、合理利用資源,適度發展獺兔養殖 按照無害化要求,高標準集中建設一個4500隻大型現代獺兔養殖園區,扶持20戶1000隻以上獺兔規模養殖戶,可安置勞動力70餘人,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92多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150元。

4、加強“三田”建設 “三田”即“噸糧田” 、“立體田”、“豐產田”。“三田”建設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效益為中心的“三高”農業生產體系,它立足於農業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農業資源的生產潛力、提高單位面積的農產品產量為基礎,以提高農產品品質為保證,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今後五年嶺後村將努力打造以種植玉米為主的“噸糧田”100畝,以大豆、穀子、玉米立體種植的“立體田”100畝,中低產田改造“豐產田”100畝。

5、成立本土勞務組織 依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成立本土勞務組織,經過專業技術培訓,承接本土及周邊各種勞務項目,提高農民收入,同時也破解了“本地農民無事乾,有事僱傭外地人員“的尷尬局面。

(二)完善基礎功能,提升村莊品味

1、最佳化村莊布局 高標準建設並配套齊全水、電、通訊設施。利用建築物間歇增設公共綠地,在現有道路上開闢綠化帶,形成點、線、面結合的綠地景觀體系。

2、完善路網建設 高標準硬化村內街道6公里。

(三)發展公共事業,建設和諧新村

1、加強基礎教育 根據人口發展情況,在嶺後村規劃建設一所單軌三年制幼稚園。

2、發展醫療衛生事業 完善醫療設施,滿足村民醫療衛生保健需求,新型農民合作醫療村民參合率穩定在100%。

3、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 建設一處休閒文化廣場,並配套相應設施,以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四)開展農民培訓,培養新型農民

1、農民素質培訓 開展宣傳教育和組織培訓活動,讓全村農民普遍接受教育和培訓,使村民的思想道德、法制觀念有明顯的增強,科技文化素質和每戶農戶的致富能力有明顯提高。

2、實用技術培訓 圍繞紅小豆、馬鈴薯、莜麥種植、獺兔養殖、勞務輸出開展技術、技能培訓,使農民掌握從事主導產業的生產技術,推進“一村一品”發展,加快傳統農業向特色現代農業轉變。

(五)完善組織機制,推進基層民主

1、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加強黨支部班子建設,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素質,增強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戰鬥力。

2、推進基層民主管理 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規範公開形式、公開內容、公開時間,確保村民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議事權和監督權。

保障措施

提高建設管理能力

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調動全體村民的積極性。實行責任目標“四到位”,即職責到位、服務到位、考核到位、獎懲到位。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嚴格項目建設程式,進一步細化建設方案,項目實施前,做好人力、物力、財力準備,完備項目開工、建設手續。條件成熟一個上一個,以避免建設中的重複、無效等浪費。

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多方籌措資金,形成建設合力,建立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用民主協商的辦法,鼓勵和引導農民投工、投勞,建設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引導資源型企業轉型投身新興產業。

發揮下鄉幹部作用

讓下鄉幹部全程參與到規劃制定和建設過程中,出謀獻策,充分發揮部門的職能優勢,給予政策、資金、技術、物資、信息等方面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