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創始一個武道門派的人,必有其相應的魅力。崔泓熙將軍經過長期的不懈努
力和堅定的信念,把原本不見經傳的跆拳道(TAEKWONDO)發展成了符合現代人品味的健身防身的武道。他學過韓國的古典武道和空手道卻創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武道。跆拳道完全是獨創的技術體系和東方思想結晶的完美結合。它不僅是易學易懂而且是超越了本國,並已發展成世界範圍內的武道。它的足技與其他任何格鬥技術是沒有一點雷同。完全是獨創的。
人物生平
童年
崔泓熙於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九日出生在鹹鏡北道的一個偏僻的地方,因從小體弱經常使父母為他擔憂。不過,在他幼小的年齡就已具備突出的堅強性格和愛國心。在他十二歲時他就讀的國小以抵抗日本政府為理由使他蒙受了無期停學的處分,這也可以說是有名的韓國光州學生反抗日本統治事件的餘波。
拜師
此後,他的父親將他帶到朝鮮半島著名的書法家韓溢東先生那裡學習書法。韓先生不僅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而且對韓國古典武道也頗有造詣。韓先生見新徒弟的體質薄弱所以在教他書道的同時還傳授了一些韓國古典武道,目的是想增進他的健康。
日本學習
一九三七年為了接受現代教育,年輕的崔泓熙去了日本。他在日本京都學習期間,向同鄉前輩金某學習了空手道。此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他已練成一段,充分顯示了他的熱忱和鬥志。隨後他在東京讀完一年半的預備學校之後進入了日本中央大學學習,同時他更加認真練習空手道。不久取得了二段,開始在大學和Y.M.C.A給許多同僚和學友傳授了空手道。
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崔泓熙青年被強制徵集到日本軍,分配到平壤四十二部隊。滿腔熱血的他為了展開民族鬥爭、爭取主導起義活動用空手道與兩名柔道四段和五段的高手在兵營內進行了較量,結果他只各一擊就將兩個柔道高手完全擊敗。由此他獲得了發動有名的平壤學員兵起義的主導權並且得到了許多學員兵的回響,他們秘密地準備了起義暴動。
不料就在將要起義的前幾天他們的活動被發現,為改變日本統治的學員兵起義事件不幸夭折。崔泓熙青年被監禁在陸軍刑務處,做了八個月的未決囚。在此期間他身為事件的主謀者和空手道高手被關進獨牢近一個月,倍受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儘管他身為重犯,不僅秘密地在看守和同僚面前做了空手道示範;還常常指導偷偷進牢房的看手,幾乎把全刑務處變成了道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被判7年囚刑經受牢獄之苦的崔泓熙青年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得到自由。隨後,他前赴漢城(首爾)組織了學生兵團。
韓國軍隊經歷
1946年1月15日作為韓國軍隊的創始人之一,他被任命為陸軍少尉。這對他來說是軍人生活的真正開始,軍隊也成了他為跆拳道發展到全世界的基地。從此,他以韓國古典武道和空手道為參考,經過反覆研究和實踐為今天的跆拳道打下了基礎。
1946年4月他被提升為中尉。在這期間他不僅教授了韓國兵,就連住在附近的美軍也開始學習了他的的新武道。
1947年他晉升為大尉、少校,並在陸軍本部兼任情報參謀和軍事參謀。同時,他向首爾的美國憲兵學校介紹了他的的新武道。
1949年他晉升為大校後,去了美國陸軍綜合學校的高等軍事班學習。在那裡他也向同僚們介紹了他的新武道。
1950年歸國後,他負責前方地區的情報工作,並制定了韓國陸軍最初的情報規範體系。
1951年在釜山創設了陸軍綜合學校,他擔任了副校長兼教授部長。同年,晉升為陸軍少將。
1953年是崔泓熙將軍在軍隊生涯中最難忘的一年。因為他創設了29師團,並得到南太熙先生的幫助,培養了在全軍普及跆拳道的骨幹人員。
1954年崔將軍創辦了教授跆拳道的吾道館。同年他被推舉為當時韓國最大最有傳統的清道館的名譽館長,並直接指揮了清道館。
1955年初崔將軍創設了第三軍團為普及跆拳道創造了有利環境。
跆拳道的產生
1955年4月11日,由各界著名人士組成的名稱制定委員會,在每人無記名提出的名稱中,一致通過了崔將軍提出的"跆拳"二字。由此,產生了跆拳道。唐手、空手、拳法、韓國古典武道等各種叫法不同的武道被統一為跆拳道。從此,他真正開始了普及跆拳道的事業。經過他的不懈努力跆拳道不僅在全軍普及,而且在各個大學也成立了跆拳道的組織。
1959年3月,崔泓熙將軍帶領韓國國軍跆拳道隊前往越南與台灣巡迴表演,這是跆拳道第一次走出韓國本土,表演完畢後,隨即返回韓國,當時台灣媒體記者對跆拳道一無所知,便將這種韓國武術稱之為劈掌術。
1959年9月3日崔將軍盼望已久的大韓跆拳道協會成立了,他就任了會長。從此,他真正開始了在韓國社會普及跆拳道的事業。儘管跆拳道名稱統一之前的各種門派不斷地抵制跆拳道,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崔將軍普及跆拳道的熱情。那時他再一次認識到要為後世留下具有優秀技術和崇高精神的跆拳道。從此,他開始了基礎技術和精神修養兩個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軍人本色
1961年朴正熙將軍等少壯派發動了軍事政變。儘管崔泓熙將軍支持和幫助了自己的後輩朴正熙將軍,但在治國的理念上發生了分歧。這種分歧隨著朴正熙將軍的軍事政權的不斷鞏固,逐漸演變成了兩人的對立局面。剛直的崔將軍頂著壓力保持了軍人的獨立性和跆拳道的純潔和正義。
1962年崔將軍被派遣到馬來西亞任第一代韓國大使。
拯救跆拳道
1964年末崔將軍歸國後,為了拯救名存實亡的跆拳道與各種抵抗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65年崔將軍就任了大韓跆拳道協會的會長。隨後升為二星將軍的崔泓熙率領韓國政府的跆拳道代表團,訪問了德國,義大利,土耳其,埃及,馬來自亞和新加坡。他們的精彩演武為各國成立跆拳道協會打下了基礎。
1966年3月22日,由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德國,美國,土耳其,義大利,埃及的九個協會在首爾正式成立了國際跆拳道聯盟(ITF)。崔將軍被選為總裁。為了普及跆拳道崔將軍珍惜一分一秒的時間,奔忙於世界各國把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了跆拳道的普及事業。
1972年由於與朴正熙總統政見不合,崔泓熙將軍離開韓國流亡加拿大直至辭世。朴正熙總統為了抵抗國際跆拳道聯盟的發展,1973年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聯盟,並任命金雲龍為總裁。一方面朴正熙總統命令情報部門不擇手段地打擊和迫害崔將軍,另一方面用各種職位和榮華來引誘崔將軍。但是,他們的打擊和引誘沒有征服崔將軍的意志。80多歲高齡時的崔將軍居住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仍然時時刻刻地關切著跆拳道的發展事業,甚至還往返於世界各國親自教授跆拳道,授課時他親自做示範動作,經常因疲勞過度而被迫休息。
最後一次露面
2002年初,由於患胃癌到平壤接受手術治療。做完胃癌手術不久,崔泓熙不顧醫生的一再勸阻,於當年四月從平壤飛到了加拿大,又從加拿大輾轉到美國,參加美國的跆拳道學術研討會,坐著輪椅、打著吊針的他親自主持了會議。這是此次會議上最令人難忘、也最令人感動的一幕,同時也是人們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見到崔泓熙將軍。兩個月後將軍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希望在自己的棺木上只寫下“跆拳道”這三個字,遺言也很簡短——“在離開這個世界前,能夠做完想做的事情,這樣的人是最幸福的!”
2002年6月15日,跆拳道的創始人,偉大的崔泓熙將軍因胃癌晚期病逝,享年84歲。
時代是不斷變化的,隨著它的變化,跆拳道也將不斷地發展延伸下去。但是崔泓熙將軍留給後人的奮鬥不息的跆拳道精神是永遠不會變的!
跆拳道聯盟
國際跆拳道聯盟體系
1961年9月韓國成立了唐手道協會,後更名為跆拳道協會,並成為全國運動會正式競賽項目。1966年3月22日由跆拳道始創人崔泓熙將軍創立第一個國際組織——國際跆拳道聯盟成立(朝鮮ITF)當時有9個國家加入。 然而,崔泓熙將軍於2002年逝世後,ITF迅即分裂為三大組織,分別由崔泓熙將軍親子崔重華師聖、國際奧委會資深委員張雄及奧地利維也納國際跆拳道聯盟主席Master Tran Trieu Quan 所主持。 而分裂的過程及原因,大致如下:於2002年初,曾經替北韓官方執行暗殺韓國總統任務崔重華師聖已經自立門戶,並收歸了韓國的一眾黑帶師範,同時,崔泓熙將軍更宣布將崔重華師聖去除會籍,崔重華視為將ITF重歸韓國的一大動力。至於在六月崔將軍病逝後,一直由他所主持,並受北韓政府資助的國際跆拳道聯盟,由北韓體育部官員,國際奧林匹克委員張雄繼續主持,故此所有北韓的ITF黑帶均屬於張雄總裁流下的國際跆拳道聯盟。而Master Tran Trieu Quan 為越南軍官,于越戰期間被越共軍所監禁,是故他一直堅決反對為北韓辦事,他所屬下的國際跆拳道聯盟,主要擁有歐洲大部份資本主義國家下的ITF會員。 另外,朴鍾水師聖期望將ITF於WTF跆拳道統一,實現“One world,one taekwondo.”如今和張雄總裁分道揚鑣,在加拿大創立ITAC(Allied International taekwondo Council)組織。 在香港,三大分流亦分別設有分部,包括崔重華師聖流的INO140ITF香港及澳門聯盟及INO334(丹帝士拳道總會),張雄總裁流的國際跆拳道聯盟香港總部(ITFHK)及Master Tran的香港跆拳道聯會(HKTF)。
在台灣,目前有2個單位在推廣,2005年,WTF歐茂傑教練(世界跆拳道總會KUKKIWON九段、蒼軒國際跆拳道聯盟CHITF九段、國際跆拳道聯盟ITF八段)、劉一鋒教練(國際跆拳道聯盟ITF四段)、鄭家銓教練(世界跆拳道總會KUKKIWON六段、國際跆拳道聯盟ITF五段)開始在台灣推廣ITF,系屬張雄總裁的系統;2009年中華民國國際跆拳道聯盟推廣協會成立,是中華民國內政部與國際跆拳道聯盟許可,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台灣推展國際跆拳道聯盟ITF技術以及相關事項,創會理事長為歐茂傑先生。歐茂傑教練與鄭家銓教練長年推展ITF與WTF跆拳道,致力於研究國際性跆拳道組織談判的問題。
在日本,ITF的分裂亦令四大天王分道揚鑣,李仲穆師範於崔重華師聖流的ITF擔任技術委會員主席,“花郎”黃秀一及朴楨賢於張雄總裁流的日本國際跆拳道聯盟擔任常委,速水勇則於Master Tran的流下繼續擔任四段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