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志·質量技術監督志

山東省志·質量技術監督志

同年,全省各級標準計量部門改稱為技術監督局,加強了質量監督管理職能。 山東省技術監督局更名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統一管理全省標準、計量、質量工作。 2005年,質量監督工作體制和方法發生很大發展。

基本信息

山東省志·質量技術監督志》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主編:張閩生

山東省志·質量技術監督志山東省志·質量技術監督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9年 540千字 501頁 插頁 15碼 160.00元
ISBN 978-7-209-05121-7

主要內容

《山東省志·質量技術監督志》上限起自1990年,下限止於2005年。編纂工作始於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公開出版。全志以篇、章、節劃分層次,設標準化、計量、巨觀質量管理、產品質量監督、認證認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法制建設、科教基建經費、機構隊伍9篇共38章,彩照33幅,插圖106幅。
1978年以後,標準計量事業在改革中迅速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質量第一”作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長期戰略方針得到了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全省質量工作不斷加強。1991年,省政府做出開展“質量品種效益年”活動的部署,召開了全省企業質量工作會議,推動企業走質量效益型道路。1992年,省政府召開全省第一次質量工作會議,提出質量第一的方針,要求質量工作逐步把提高效益轉到主要靠提高質量上來。同年,全省各級標準計量部門改稱為技術監督局,加強了質量監督管理職能。1996年以後,省技術監督局積極推動開展“質量月”、“質量興市”活動,“質量興市”活動走在全國前列。“九五”期間,全省技術監督系統加強對企業的信息和技術服務;進一步推動農業標準化工作,提高標準化、計量工作水平;加強質量認證隊伍建設和管理,深入開展質量認證工作;推動企業加大技術進步,提高管理素質,實施名牌戰略;配合產業結構調整,開展質量整頓活動。2000年,全省質監系統實行垂直管理。山東省技術監督局更名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統一管理全省標準、計量、質量工作。巨觀質量管理職能、鍋爐壓力容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職能劃歸省質監局。同年1月,省政府召開第三次全省質量工作會議,對“十五”期間質量工作提出全面要求。實施名牌戰略的工作受到省政府高度重視。1997年,山東省設立了全國第一個省政府質量獎,2000年公布了第一批產品質量獎名單。2002年,省政府召開第四次全省質量工作會議,進一步落實實施名牌戰略的各項措施。2002年,省質監局提出在“十五”期間配合經濟結構調整,抓好“七個一批”的工作要求。全省進一步落實促進企業走質量效益型道路的措施,實施名牌戰略取得了重大成果。至2005年底,山東省獲中國名牌產品119個,居全國第三位。全省湧現出一批質量興市先進典型。
1990至 2005年,質量監督工作體制和方法發生很大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期,主要通過行政監督檢查實施產品質量監督。山東省技術監督局創造性地提出“駐廠監督員”、“黃皮通知書”等監管方法和措施。各級技術監督部門陸續成立了專職行政執法隊伍,開始了初步的行政執法工作。行政執法範圍由流通領域逐步擴展到生產經營各領域及質量、標準和計量各專業範圍。1992年,停止對企業的評優和企業計量定升級等活動後,進一步加強了標準、計量、質量工作的法制管理。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實施以後,標準、計量、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全面進入法制軌道,“三位一體”執法體制進一步完善。山東省產品質量監督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受到國家技術監督局的多次表揚。“九五”時期,“打假”列為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1995年,全省技術監督部門整治了一批假冒偽劣產品的生產地和集散地,查處了一批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大案要案。省技術監督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質量、計量信得過”活動,組織建立“打假保優”協作網;開展 “齊魯質量行”宣傳活動;加大對流通領域棉花質量執法監督檢查力度。2001年,“打假”工作成為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重點,各級質監部門在當地政府領導下發揮了“打假”主力軍的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質量監督範圍從單純產品質量逐步擴展到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質量監督工作從事後監督為主發展到事前把關預防和事後監督並重,特別是質量市場準入制度在質量監督管理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1998年,省技術監督局在全國率先實現生產許可證統一管理,開展了山東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申請受理和企業審核工作。“九五”時期以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對加強質量監督管理、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省質監部門深入開展食品等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和“打假”工作。2003年,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開始實施。省質監局建立統一的生產許可證受理、審查和管理機構,不斷加強行政許可的監督管理。2004年,開始承擔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食品衛生監督職能。
標準化管理、計量管理、質量認證等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快速發展,充分發揮了基礎和保障作用。20世紀90年代,全省標準化工作的重點,一是加強企業標準化管理,消滅無標準生產;二是繼續做好標準信息服務;三是推動企業採用國際標準;四是推動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五是為社會公共行政管理提供標準化服務。“十五”期間,全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積極開展食品生產企業標準化示範、試點工作,強化食品生產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和清理工作;推動開展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活動;開展WTO/TBT和WTO/SPS預警和諮詢工作;建立完善山東省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加快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和出口農產品基地標準化示範項目、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化示範項目建設;積極推動服務業標準化工作。
1991年以後,計量管理工作得到新的發展。從1997年開始,省技術監督局開展企業完善計量檢測體系確認工作,引導企業按國家標準建立計量檢測體系。“十五”期間,全省繼續加強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建設,圍繞製造業強省建設,針對七大產業鏈發展,對企業計量工作進一步加強指導。省質監局組織對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開展計量保證能力的評價工作。
商品量計量監督加大力度。從1995年開始,依法開展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1997年底,在全省商店、集貿市場固定攤位淘汰了桿秤。對“民用三表”、醫用計量器具等加強計量監督,民生計量監督管理取得明顯效果。2004年,《山東省計量條例》實施,計量法制管理和市場商品計量監督進一步強化。
質量認證工作快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ISO9000族質量體系標準貫徹實施和質量認證工作受到廣泛重視。省技術監督局建立了專職從事質量認證諮詢的事業單位,成立推行GB/T19000-ISO9000系列標準協調小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推行工作。90年代中期,山東省建立質量認證審核工作機構。90年代後期,企業對質量認證日益重視。2000年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工作逐步開展,並受到廣泛重視。2003年,認證工作納入法制管理軌道,認證監督管理工作逐步加強。
2000年,鍋爐壓力容器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職能劃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省質監局組織開展全省特種設備普查登記;建立特種設備動態管理系統;制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責任制度》;開展全國質檢系統第一次特種設備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習;結合區域監管體制建立特種設備監管工作制度。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十分重視技術機構的建設。1990年,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計量檢定、纖維檢驗和標準信息技術機構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和較強技術能力;各市級局也設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計量檢定機構;部分市設立了標準信息機構、纖維檢驗機構;多數縣級局建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和計量檢定機構。在勞動行政部門管理下,省和各市鍋爐壓力容器特種設備檢驗機構也獲得較快發展。
全省產品質量檢驗網路建設不斷加強,技術能力不斷提高。到2000年,10項計量專業領域均已開展工作,部分項目在全國居領先地位。標準信息研究、物流識別技術研究等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十五”期間,全省共建成2個國家質檢中心,籌建5個國家質檢中心,國家級檢測中心總數達到12個;在質監系統建設省級質檢中心28個。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從2003年開始,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相繼建成“12365”質量技術監督熱線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特種設備信息化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套用網路。
1990—2005年,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事業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工作職能進一步加強,管理體制逐步完善,工作思路不斷創新,標準化、計量、質量監督管理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全面發展,成效顯著,為山東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