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骨上1/3骨折合併橈骨頭脫位

屈曲型復位時,肘關節伸直位對抗牽引,將橈骨頭向尺側及掌側推擠復位,然後復位尺骨骨折,半伸肘位長臂石膏固定6~8周。 內收型手法復位橈骨小頭後,尺骨多可自行復位,長臂石膏固定4~6周。 斜形骨折,殘餘暴力迫使橈骨頭向前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掌側及橈側成角 。

基本信息

1914年義大利外科醫生Monteggia最早報導了這種類型骨折,故稱孟氏骨折。多發生於青壯年及小兒,直接或間接暴力皆可引起。

【診斷】

明顯外傷史,患肢疼痛,活動受限。Х線片可確定骨折部位及移位情況。

【治療措施】

1、手法復位和外固定

採用全麻或臂叢麻醉。伸直型復位時,屈肘900,前臂中立位,對抗牽引後,將橈骨頭向尺側及背側推擠使之復位,然後採用折頂法將尺骨骨折復位,屈曲 900位石膏固定8~10周。屈曲型復位時,肘關節伸直位對抗牽引,將橈骨頭向尺側及掌側推擠復位,然後復位尺骨骨折,半伸肘位長臂石膏固定6~8周。內收型手法復位橈骨小頭後,尺骨多可自行復位,長臂石膏固定4~6周。

2、開放復位內固定

手法復位不成功者;陳舊性骨折,橈骨小頭尚可復位者(3~6周內),可手術復位,並儘可能修復或重建環狀韌帶,尺骨矯正畸形內固定。若不能復位橈骨小頭,成人可切除橈骨小頭,小兒則待成年後再切除。

3、合併橈神經損傷

早期復位後可觀察1~3月,多可自行恢復。3月後不恢復者應手術探查松解神經。

【病因學】

1、伸直型

較常見,多發生於兒童。肘關節伸直或過伸位跌倒,前臂鏇後、手掌觸地,身體重力沿肱骨傳向下方,先造成尺骨上 1/3斜形骨折,殘餘暴力迫使橈骨頭向前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掌側及橈側成角 。因直接暴力致傷者,骨折多為橫斷或粉碎型。

2、屈曲型

多見於成人。肘關節微屈曲、前臂鏇前位掌心觸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較高平面橫形或短斜形骨折,橈骨向後外方脫位,骨折端向背側和橈側成角。

3、內收型

多發生於幼兒。肘關節伸直、前臂鏇前、上肢略內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內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處橫斷或縱行劈裂骨折,移位較少,橈骨頭向外脫位。

【臨床表現】

外傷後肘部疼痛、活動障礙。肘部及前臂腫脹,移位明顯者尺骨上段有成角或凹陷畸形,局部壓痛,在肘關節的前外或後外方可觸摸到脫出的橈骨頭。肘關節在半屈曲位活動受限,前臂多在中位不能鏇轉。橈神經損傷。

【併發症】

橈神經損傷

【輔助檢查】

X 線片應包括肘關節以免漏診,注意肱橈關節的解剖關係,必要時可拍健側 X線片作對照。凡尺骨上段骨折,而 X 線片未見到橈骨頭脫位時,應按此種骨折處理,因為橈骨頭脫位後有時會自行復位。


患病部位: 上肢疾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