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來源
在二次元文化的源頭霓虹國,日本人只有稱有血緣關係的哥哥、姐姐的時候才會叫作“哥哥”“姐姐”,對於那些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姐,鄰居家的姐姐這類關係,會在稱謂前加上一些說明。
從用語習慣的角度來說,宅男們稱呼萌系女生"小姐姐",也是非常合適的,既表達了感情,又符合語法。
發展經過
在網路上最早普遍地使用是來源於LoveLive(日本二次元偶像企劃)。
後來,通過彈幕網站與動畫論壇的傳播,二次元的“小姐姐”走向了大眾視野。
同時恰逢“本寶寶”現象的盛行,寶寶們驚喜地發現,稱別人“小姐姐”和稱自己“本寶寶”都有共通的賣萌屬性:比小姐姐還小,那不就是寶寶嘛。
一時間,“小姐姐”這個自帶撒嬌天賦的詞語瞬間受到了推崇。而對於一些養成系偶像的冬粉來說,則認為只有“小姐姐/小哥哥”這個萌出血的稱謂才能表達自己對偶像的守護。養成系偶像的特點是偶像定期與冬粉分享日常,拉近冬粉與偶像之間的距離感。冬粉不會覺得偶像高高在上,反而有種鄰家的親切感,由此產生了親昵,自然而然的體現於稱謂上。普通的“姐姐”“哥哥”表達起來程度不夠,一定要加個“小”字來顯示青梅竹馬,陪伴成長。
最後想說一下,對於兩廣地區、山東地區或者天津衛來說,“小姐姐”(粵語“姐姐仔”)就是用來專指不適合喊女生也不適合喊姨更不適合喊奶奶老太的女性。
所以說,"小姐姐"既是一項泊來文化,又是一個地方傳統。看似普普通通三個字,卻擁有豐富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