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湖州留題亭菊

將赴湖州留題亭菊

《將赴湖州留題亭菊》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在這首詩中,作者拈出愛菊與愛蘭的前代詩人陶淵明與屈原,表明自己追蹤前賢的志趣和高雅貞潔、不與時俗同流的情懷。詩寫得頗為通俗,有民歌風。

作品原文

將赴湖州留題亭菊

陶菊手自種 ,楚蘭心有期 。

遙知渡江日,正是擷芳時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湖州:州、路、府名。治所在烏程(今吳興)。隋仁壽二年(602年)置州,因地濱為太湖得名。

⑵陶菊:晉陶淵明愛菊,並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故後人以陶菊代菊花。

⑶楚蘭:指屈原詩賦中的蘭草。屈原,楚人,其詩賦中多有詠蘭句。如《九歌·湘夫人》:“沅有苣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等,故有此稱。

⑷擷(xié)芳:這裡指採摘菊花。

白話譯文

菊花是自己親手種,蘭草的心中有所思。

遠遠知道渡江之日,正是採摘菊花之時。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是詩人即將離開長安到湖州赴任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僅二十字,要表達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詩人要離任了,等到自己到達湖州任上時,亭子裡的菊花正好開放。詩人巧妙地將豐富的寓意蘊藏其中,達到了言有盡而意不盡的藝術效果,而且寫得頗為通俗,有民歌風。

前兩句拉出蘭花和古人作陪襯,給自己種的菊花塗上了濃厚的文化色彩。菊是“陶菊”,意味著如同隱居不仕的陶潛那樣的氣節風骨,況且還是自己親手栽種,那么當初手植此菊的用意也就很明白了。詩人由菊又聯想到蘭,就像當初屈原在《離騷》中比擬的那樣,期望親手種植的蘭花蕙草能夠成長為國家棟樑,不為這污濁的人世所玷染。從這一點上講,自己當初種菊的心境和期盼,與屈原種蘭是一致的。菊、蘭都是品質高潔的象徵,詩人以此自勉也是非常自然的。

後兩句用語典麗,“遙知”、“正是”、“擷芳”等語顯示出詩人對菊花的看重。此時已是秋天,詩人想像自己出發赴任,大約就在渡過長江的時候,正是自己手種的菊花開放的時候。這既表現了對菊花的留戀,同時也暗含著這樣的意思:即使再怎么遠離,雖然不能親手採摘,也要“遙”相“擷芳”,使其風範永存胸中。再聯繫詩人以“陶菊”、“楚蘭”相稱,可以見出詩人在這裡暗寓有承襲陶潛、屈原等先賢遺留下的芳澤之意。全詩就這樣在短小的篇幅內表明了自己的清高志向和雅潔品格,展現了追蹤前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懷。

名家評價

浙江大學教授胡可先:“杜牧以手種陶菊、心期楚蘭,表明自己高潔的志趣。”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公元828年(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