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憶昨離少城,而今異楚蜀。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棲泊雲安縣,消中內相毒。舊疾廿(宋本作甘,據九家本、百家本、蔡本分門本、黃本、趙本更改)載來,衰年得無足。
死為殊方鬼,頭白免短促。老馬終望雲,南雁意在北。
別家長兒女,欲起慚筋力。客堂敘節改,具物對羈束。
石暄蕨芽紫,渚秀蘆筍綠。巴鶯紛未稀,徼麥早向熟。
悠悠日動江,漠漠春辭木。台郎選才俊,自顧亦已極。
前輩聲名人,埋沒何所得。居然綰章紱,受性本幽獨。
平生憩息地,必種數竿竹。事業只濁醪,營葺但草屋。
上公有記者,累奏資薄祿。主憂豈濟時,身遠彌曠職。
循文廟算正,獻可天衢直。尚想趨朝廷,毫髮裨社稷。
形骸今若是,進退委行色。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