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最權威的《古今地名大辭典》及《大清一統志》均將宜都合江亭列為全國三大名亭之首。
《北夢瑣言》文:“唐路侍中岩鎮宜都後,移鎮渚宮,祖帳合江亭。以官妓行雲等十人侍宴,岩即於離筵,作感恩多詞十首,至今傳播。”
清同治四年(1865年)版《宜都縣誌》載:“合江亭,在縣北濱江,唐建,後圮(倒塌)“。元大德四年(1300年),知縣譚文德重建。嘉靖中,知縣陶師文重修。亭名合江者,以清江至此會大江也。”明弘治九年(1496年)版《夷陵州志·卷之五·宮室·宜都》載:“合江亭,在縣後,元知縣譚文德登覽江表,二水合流,因建此亭。”
《湖廣通志》:“清江自恩施縣至宜都縣北更寬,一望澄碧迥異他水。稍過城東併入大江,即無此色。元縣尹譚文德因重建此亭。”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版《宜都縣誌》載,明嘉靖戊申年(1548年)知縣陶師文重修合江亭後,“有碑記並題詠”。又載:“三國時,吳大都督陸遜屯戌宜都……遂築城於此,以拒蜀漢,後因號曰陸城。明成化庚寅(1470年),都憲楊浚因舊址築土城,周圍六百五十餘丈,高一丈二尺。立五門,東曰朝天,南曰迎薰,西曰太平,北曰臨川,東北曰合江。乙未(1475年),知縣王浚增建門樓……嘉靖壬午(1522年),知縣葉質重建合江門樓。”
除明清兩代直接詠頌“合江”的詩詞外,唐代以來歷代文人登臨此地詠頌宜都江景、樓閣遺存之詩就有數十首。
明弘治版《夷陵州志》載有明代文人鮑宗詠合江亭詩:“蜀川東下合清江,誰構幽亭托趣長。山聳翠微凝望眼,水分清濁快吟腸。啞啞客棹煙波外,隱隱漁歌汀渚傍。憶昔賢侯得佳致,公餘無日不徜徉。”
清康熙版《宜都縣誌》載有明代文人彭穎《合江》詩一首:“憶昔過涇渭,二水分清濁。今作陸城游,雙江同一瀆。峽水激流黃,清江揚靜綠。並道各朝宗,彼此不相屬……”
由此可見,宜都合江亭,已有1200多年歷史,歷經6 個朝代4次增制重建,可謂源遠流長。
相關詞條
-
陸城
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8.6%。地名由來陸城位於宜都...改臨江郡為宜都郡,宜都含“人傑地靈,宜於建都”之意,“宜都”之名始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國大將陸遜攻占宜都郡。蜀漢章武二年(222年...
城市簡介 地名由來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
陸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陸城街道辦事處]
位於宜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三國時吳軍都督陸遜在此築城拒蜀,故名陸城...(210年)劉備改臨江郡為宜都郡,宜都含“人傑地靈,宜於建都”之意,“宜都”之名始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國大將陸遜攻占宜都郡。蜀漢章武...
城市簡介 地名由來 自然地理 歷史沿革 -
穆姓
時改丘穆陵氏為穆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北魏鮮卑大人、宜都王,姓穆名崇...芷江,廣東之新會,雲南之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郡望堂號穆姓在長期的繁衍...
穆姓由來 姓氏淵源 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遷徙分布 -
穆[中華姓氏]
。 2、北魏時改丘穆陵氏為穆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北魏鮮卑大人、宜都王...,湖南之芷江,廣東之新會,雲南之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郡望堂號穆姓...
穆姓由來 姓氏淵源 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遷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