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占據統治地位的是事後維修,即在設備故障發生之後進行的修復性維修.因為以前的設備結構比較簡單,設計餘量也較大,設備故障所造成經濟,安全方面的後果也遠沒有現在嚴重,維修對工人的技能要求也較低.當時的機器大多數採用皮帶,齒輪傳動,結構簡單,可以憑眼睛,耳朵,手,鼻子等感官判斷故障部位,通過師傅帶徒弟的辦法來傳授經驗,因此人們認為維修是一種技藝.事後維修能夠滿足當時生產的需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機械化程度提高,設備數量增加,結構更加複雜,出現了流水線生產方式.在流水線生產中,一旦設備中某個零件發生故障,就可能造成設備甚至整個工廠(系統)停產.為了使生產不致中斷,上個世紀20年代美國首先實行預防性的定期維修,即事先在某一固定時刻對設備進行分解檢查,更換翻修,以預防故障的發生,防患於未然。這種定期維修在減少故障和事故,減小停機損失,提高生產效益方面,明顯優於"不壞不修,壞了才修"的事後維修.因此,定期維修迅速傳遍世界各地,在設備維修中占居了統治地位.我國從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各大型企業由前蘇聯引進的計畫預防維修體制,也屬於這種定期維修。
理論依據
定期維修的理論依據是浴盆曲線.使用經驗及試驗結果表明,設備在剛投入使用時,由於設備未經磨合,故障率很高;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故障率漸漸地趨於穩定; 在使用壽命期終了的時候,故障率又逐漸增加,其故障率隨時間變化的關係如圖1所示,它的故障率是兩頭高,中間低,圖形有些象浴盆,故稱為浴盆曲線.此曲線於1951年發現,1959年正式命名。
從浴盆曲線可以看出,設備的故障率隨時間的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和耗損故障期,也有人稱其為磨合期,有效壽命期,耗損期.當時人們認為如果在耗損故障期到來之前對設備進行拆檢,更換磨損的零部件,就能防止其功能故障出現。
優點
1、可以防止和減少突發故障
2、可以預防隱蔽故障(不拆開就難以發現和預防的故障)
3、適用於已知設備壽命分布規律而且有明顯耗損期的設備,這種設備故障的發生,發展同使用時間有明確的關係。
4、使生產和修理均能有計畫地進行.定期維修便於預計所需要的備件和材料,便於安排維修人員,便於制訂設備使用計畫和維修計畫,充分體現了計畫性強,可操作性強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