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孫詒讓(1848-1908)字仲容,號籀廎居士,浙江瑞安人。與俞樾、章太炎並稱清末三學者。有晚清經學殿後,樸學大師之譽稱。孫詒讓博學精深,從十三歲著《廣韻姓氏刊誤》、十八歲著《白虎通校補》至六十一歲輯《籀廎述林》,一生共著述三十五部,對經學、文字學、甲骨學、金石學、校勘學、目錄學、文獻學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歷來為海內外學者所尊崇。他又是一位教育家、改革家,他目睹清廷腐敗、外族入侵、國勢衰危、民智晦盲,毅然放棄舊學,投身教育改革,興辦學堂,創立實業,培育人才,以應時需,是近代浙江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1897年,50歲(光緒二十三年丁酉)
孫詒讓致書上海時務報館汪康年,謂朝廷若非幡然改弦,萬無挽救之術,似外合二十省之賢士大夫為痛哭流涕之呼籲不可。建議於明春禮部試時,海內公車雲集,宜訂集數千人上書力陳危局,籲請早定變法之議。萬一得達,斯亦中華強弱之轉機也。與羅振玉、徐榭蘭、蔣黼等創辦務農會於上海;與黃紹箕、黃紹第發起組織農學支會於瑞安,籌款購地,試種湖桑甌柑。集資創辦蠶學館,以中西新舊之法傳授飼蠶植桑。以宋恕的關係,與章太炎通書,斥康有為《新學偽經考》之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