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 ,是季老談在清華5年求學的事兒。這是他青年讀書的黃金時代,也是學術研究的發軔階段。季老通過對往事的回憶,向讀者提出一些發人深思的問題:他同時考中了北大和清華,但為何選清華而舍北大?他本來文科成績優秀,但入學後為何又要轉學理科系?他身在外文系,為何有時對某些必修的課程不感興趣,甚至逃課,卻要到外系去蹭課?等等。總之,從季老敘述的往事中,讀者依稀可以讀出季老由少無大志的毛頭小子一躍而成為著名學者的最初的成長歲月。

出版信息

作者:季羨林/胡光利/ 姜永仁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副標題: 清華那些事兒
頁數: 303
叢書:季羨林說

出版年:2014-04
ISBN: 9787515509549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

季羨林先生是一代大家,其一生治學和求學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北大清華度過的,這4本專輯是《季羨林說 北大那些人》《季羨林說 北大那些事兒》《季羨林說 清華那些人》《季羨林說 清華那些事兒》,均以北大清華兩

校為切入點,選取特定的視角,通過世紀老人生動真實的回憶,追溯北大清華的流年歲月,描述風流韻事,月旦騷人墨客,進而喚起社會各界,尤其廣大青年學子以及其他立志成才者對北大清華的了解和關注,使其“以人為鏡知得失,以史為鑑明利害”。總之,這4本專輯力求做到立意新穎,主題鮮明,淺近簡約,通俗易懂,聚焦熱點,針砭時弊,貼近廣大讀者尤其青年學生及其家長,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成為人手一冊的“啟蒙書”。值得收藏於書架案頭釋卷不綴。
這4本專輯本著絕不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原則,一方面綜合季老一生在北大清華的活動經歷和特點,一方面查閱研讀季老與此相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忠實原著,切中主題,採用已被證明最受讀者歡迎的季老知人論事、縱談學苑風情的作品,全面具體、生動形象地展示他所親歷的北大清華的人和事兒,以使廣大讀者留下餘思或反思,全面準確地評判和闡示季老的道德文章,直接或間接地感受大師風采且內心受益。

作者簡介

季羨林先生 季羨林先生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併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斗”。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卷,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歷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系,開拓了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穫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圖書目錄

代序我的心是一面鏡子/1
編者前言/1
清華求知:我的學術研究的發軔階段
報考大學/2
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5
受用終生的兩門課/12
我和外國文學的不解之緣/14
校園花絮: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進京趕考/22
為什麼選清華,不選北大/24
德文教師艾克/26
參加臥軌和絕食/27
因為沈從文,撤回了批評丁玲的稿子/29
留學熱/30
校風一瞥:清新俊逸的清華園
清華頌/34
夢縈水木清華/35
清華夢憶/38
漫談北大派和清華派/41
世紀清華/43
我眼中的清華園/45
溫馨的回憶/48
清新俊逸的清華園/50
《名家繪清華》序/53
清華大學九十華誕祝詞/56
《清華英語》序/58
初登文壇:曉風殘月般的散文奇葩
枸杞樹/60
黃昏/64
回憶/68
寂寞/72
年/75
兔子/79
母與子/83
紅/91
老人/96
去故國/102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106
海棠花/114
尋夢/118
細說清華:接受巫新華博士的採訪
水木清華/122
師恩難忘/131

《清華園日記》(節選):青年學子的執著而熾熱的心
引言/140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47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13

序言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

為了更進一步繼承和發掘季羨林先生的精神財富,充分合理地掌握、利用和開發季老的文獻資源,使之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我們編選了4本新的關於季老著作的專輯,即《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事兒》《季羨林說北大那些人》《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人》。這4本專輯再次向廣大讀者展示大師的獨具魅力的風采,樹立大師的不可磨滅的形象,從而對國家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青少年的成長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總之,大師的資源共享,大師的資源乃天下之公器,應該適時無條件地將其回饋社會,以取得社會

和經濟效益“雙贏”。
季羨林先生一生治學和求學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北大、清華度過的,這4本專輯以兩校為切入點,選取特定的視角,通過世紀老人生動真實的回憶,追溯北大清華的流年歲月,描述風流韻事,月旦騷人墨客,進而喚起社會各界,尤其廣大青年學子以及其他立志成才者的關注,使其“以人為鏡知得失,以史為鑑明利害”。總之,這4本專輯力求做到立意新穎,主題鮮明,淺近簡約,通俗易懂,聚焦熱點,針砭時弊,貼近廣大讀者尤其青年學生及其家長,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成為人手一冊的“啟蒙書”。

本著絕不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原則,這4本專輯綜合分析季老一生在北大、清華的活動經歷和特點,查閱研讀季老與此相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忠實原著,切中主題,採用已被證明最受讀者歡迎的季老知人論事、縱談學苑風情的作品,全面具體、生動形象地展示他所親歷的北大、清華的人和事兒,以使廣大讀者留下餘思或反思,全面準確地評判和闡示季老的道德文章,直接或間接地感受到大師的風采。
這4本專輯所選部分文章,比如,與中央領導人的談話、在重要會議上的講話、與有關人士的談話、答記者問、賀信、題詞等,尚未見於已出版的季羨林著作,亦即首次公開選用和發表。
這4本專輯所節選的幾部重要回憶文集,比如,《清華園日記》《留德十年》《牛棚雜憶》《學海泛槎》《病房雜記》等,曾為暢銷書,具有自傳性質,故事性強,史料價值高,既能突出主題思想,又能引起讀者密切關注,備受歡迎。

下面,將本專輯的內容做以簡單介紹:
《季羨林說清華那些事兒》,是季老談在清華5年求學的事兒,從季老敘述的往事中,讀者依稀可以梳理出這樣的輪廓:主修課與選修課、旁聽課的關係,課內與課外的關係,校內與校外的關係,文學創作與專業學習的關係,想當作家與想出國留學的關係,性格與命運的關係……
從季老的《清華園日記》和撰寫的其他文章中,讀者可以感受到博覽群書、集腋成裘、抓住一個問題不放等等,始終是他的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也是立志成才者必備的基本條件。讀者還能從中目睹到季老做畢業論文的感人一幕。
季老在文章中對清華校風的評論頗有獨到之處。為什麼說北大是“沉鬱頓挫”,而清華則是“清新俊逸”?讀者只要認真思考一下,便會獲得啟發和借鑑。對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我們既要慕其名,也要求其實。有人說,如果季老後來不到德國去摳古文字,而一直潛心於文學創作,那他必定會成為我國文壇的佼佼者。此話有理,為此特選出上世紀30年代他的散文代表作,由此可見他親受文壇大家的栽培。
季老在清華讀書時正值日寇侵華,他的政治態度應該是肯定的,這在他的日記中有明確的記載。但是,性格決定命運,他膽小怕事,畏首畏尾,不敢接受胡喬木的勸告,挺身參加革命。在所選文章中,季老對一些敏感的政治問題的認識都是實話實說,實為難能可貴。
總之,季老之所以由少無大志的毛頭小子一躍而成為著名學者,與他在清華時期奠定的牢固基礎息息相關,讀者從這些文章中可見一斑。 
在這4本季羨林專輯即將出版之際,我們由衷感謝季承先生的大力支持,親自書面授權並發表了重要的意見;感謝金城出版社領導的遠見卓識和高度重視,感謝為本書出版做出辛勤努力的所有朋友。
季老逝世後編選出版這樣一部專輯,意義固然深遠,但難度較大,而我們的能力又極為有限,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其中定有許多紕漏和不足之處,敬請讀者和專家批評指教。

胡光利 姜永仁
2013年11月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