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長城[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

孟姜女哭長城[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
孟姜女哭長城[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孟姜女哭長城(mèng jiāng nǚ kū cháng chéng)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相傳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這段長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屍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後於絕望之中投海而亡。

基本信息

故事內容

春秋時齊國勇士杞梁之妻子,即是孟姜女,杞梁隨齊莊公攻打莒國而戰死,其屍運送回國時,其妻孟姜奉夫棺,將窆於城外,乃露宿三日,

撫棺大慟,涕淚俱盡,繼之以血,齊城忽然崩陷數尺,由哀慟迫切,精誠之所感也。後世傳秦人范杞梁差築長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聞夫死痛哭,城為之崩,蓋即齊將杞梁之事,而誤傳之耳。

忠勇千秋想杞梁,頹城悲慟亦非常。

至今齊國成風俗,嫠婦哀哀學孟姜。

爭羨赳赳五乘賓,形如熊虎力千鈞。

誰知陷陣捐軀者,卻是腳踏車殉義人。

孟姜女 孟姜女

傳說很久以前江蘇松江府有個孟家莊,孟家莊有一老漢善種葫蘆。這一年他種的葫蘆長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鄰居姜家院裡。孟、姜兩家非常交好,於是便相約秋後結了葫蘆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結了一個大葫蘆,孟、姜兩家非常高興,把葫蘆摘下來準備分享。忽聽葫蘆里傳出一陣陣小孩的哭聲,孟老漢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蘆切開一看,呀!有個小女孩端坐在葫蘆中,紅紅的臉蛋,圓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愛。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歡的不得了,一把抱起來說:“這孩子就給我吧!”可是孟老漢無兒無女,非要不可,兩家爭執起來,一時間不可開交。到後來,只好請村裡的長者來斷。長者說:“你們兩家已約定葫蘆一家一半,那么這葫蘆里的孩子就算你們兩家合養吧。”於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兩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漢無兒無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長大了,她心靈手巧,聰明伶俐,美麗異常,織起布來比織女,唱起歌來賽黃鶯,孟老漢愛如珍寶。

這一天,孟姜女完引針線,到後花園去散心。園中荷花盛開,池水如碧,忽然一對大蝴蝶落在池邊的荷葉上,吸引了她的視線,她便輕手輕腳地走過去,用扇一撲,不想用力過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孟姜女很是氣惱,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撈,忽聽背後有動靜,急忙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年輕公子立在樹下,滿面風塵,精神疲憊。孟姜女急忙找來父母。

孟老漢見年輕人私進後花園,非常生氣,問道:“你是什麼人,怎么敢私進我的後花園?”年輕人急忙連連請罪,訴說了原委。

原來這個年輕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蘇人氏,自幼讀書,滿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築長城,到處抓壯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聲載道。范喜良急忙喬裝改扮逃了出來。剛才是因饑渴難耐,故到園中歇息,不想驚動了孟姜女,邊說邊連連告罪。

孟姜女見范喜良知書秉禮,忠厚老實,便芳心暗許。孟老漢對范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來,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漢非常贊成,便急忙來到前廳,對范喜良道:“你現在到處流落,也無定處,我想招你為婿,你意如何呀?”范喜良急忙離座辭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後連累小姐,婚姻之事萬不敢想。”無奈孟姜女心意已決,非喜良不嫁,最後范喜良終於答應。孟老漢樂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議挑選吉日,給他們完婚。

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

孟家莊有一無賴,平時喜歡拈花惹草,無所事事,多次上門求親,孟老漢堅辭不允,他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如今聽說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帶著官兵來抓人。

這時孟家還蒙在鼓裡呢,他們剛剛新婚三天,仍沉浸在喜悅之中,忽然嘩啦啦一聲,大門被撞開了,一群官兵衝進來,不由分說,把范喜良繩捆索綁就要帶走,孟姜女急忙撲上去,被官兵一把推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夫君被官兵帶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飯不想,憂傷不已。轉眼冬天來了,大雪紛紛,姜女想丈夫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禦寒,便日夜趕著縫製棉衣,邊做邊唱起了自編的小曲:“月兒彎彎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築長城,哪怕萬里迢迢路,送禦寒衣是濃情。”

一夜之間,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饑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地往前趕,這一日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

可長城下民夫數以萬計,到哪裡去找呢?她逢人便打聽,好心的民夫告訴她,范喜良早就勞累致死,被埋在長城裡築牆了。孟姜女一聽,心如刀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來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長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憤交加:想自己千里尋夫送寒衣,盡歷千難萬險,到頭來連丈夫的屍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斷柔腸。愈想愈悲,便向著長城晝夜痛哭,不飲不食,如啼血杜鵑,望月子規。這一哭感天動地,白云為之停步,百鳥為之噤聲。直哭了是十天十夜,忽聽轟隆隆一陣山響,一時間地動山搖,飛沙走石,長城崩倒了八百里,這才露出范喜良的屍骨。

長城傾倒八百里,驚動了官兵,官兵上報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來。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見她生的貌美如花,便欲納她為正宮娘娘。孟姜女說:“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長橋一座,十里長,十里闊;二要十里方山造墳墩;三要萬歲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墳前親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應了。

不幾日,長橋墳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駕起行,過長城上長橋,過了長橋來到墳前祭奠。祭畢,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隨他回宮。孟姜女冷笑一聲道:“你昏庸殘暴,害盡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豈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說完便懷抱丈夫遺骨,跳入了波濤洶湧的大海。一時間,浪潮滾滾,排空擊岸,好像在為孟姜女悲嘆。

歷史遺蹟

河北省秦皇島山海關被後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之地,並在那裡蓋了孟姜女廟,南來北往的人們常在這兒灑下一掬同情之淚。廟中有楹聯這樣說:「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孟姜女哭崩長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對百姓所帶來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認為該故事出自戰國時期。

孟姜女廟對聯 孟姜女廟對聯

據說廟東南4公里處兩塊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墳與碑,而廟後巨石上的小坑,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跡。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個大字。廟內殿門兩側還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朝”、“長”兩字按漢字不同讀音才能讀出有幾種不同的意義。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其夫范喜良(衛輝人)被魏王徵召修築長城(今衛輝與輝縣交界的戰國長城)勞累而死,埋於長城之下。孟姜女尋夫哭至衛輝池山段長城,感動天地,哭塌長城,露出丈夫屍骨。至今在衛輝池山鄉歪腦村一帶還流傳其故事,山上能見到孟姜女哭塌長城的淚滴石。新鄉市區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橋等名稱。

孟姜女廟的長聯解讀:

海水朝 朝朝朝 朝朝朝落 ( 朝 有時作潮)

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luò

浮雲長 長長長 長長長消 ( 長 有時作常)( 長 有時作漲)

fú yún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這是山海關孟姜女廟的一副奇巧楹聯。它運用漢字的一字雙音和通假借讀.

出於對孟姜女的敬仰,全國各地許多地方建有孟姜女廟,而山海關孟姜女廟則以其古樸典雅,依關面海別具一格。更以其前殿那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的著名對聯而名聞天下。

這副對聯相傳是南宋狀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國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特點,疊音疊義,描繪了海潮漲落,浮雲長消的自然景象,顯示了自然界變幻多姿的景色,讀後使人產生無限遐想:是自然?或亦是人生!

此聯的喻意令人深思,而對聯的斷句則更妙趣無窮,反反覆覆,重重疊疊,耐人尋味。其讀法已有多種,下面列出幾種,雖類似文字遊戲,然其中亦不乏真趣。

歷史考證

故事評價

修築長城是歷代封建王朝各種勞役中最為殘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項勞役,從春秋至明,近兩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長城屢修屢補,強征了無數的民夫,任何時候都可能產生像孟姜女那樣的遭遇。因此,姜女和喜良是勞動人民在承受無限度的勞役中塑造出來的兩個典型人物,集中表現了千百萬下層百姓被勞役逼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災難。動人的哭長城故事,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暴虐行為的控訴,也是對被奴役者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精神的歌頌。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書寫的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築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這當是中允之論。

其丈夫名字

由於故事流傳較遠和民間的以訛傳訛,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稱范杞梁、萬喜良、范喜良、萬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孟姜女哭倒的是齊長城

清道光《長清縣誌》引《舊志》說長城:“縣治東南九十里。說者雲縣治迤南七十里五道嶺,嶺入東為長城鋪,土人因長城而建姜烈女祠。”史學家顧頡剛說:“從張夏到泰安道中的長城鋪就是孟姜故里,其地有姜女廟。”

現在的長城村村民都堅信這裡就是孟姜女的故里。據說,該村還有孟姜女的3個宗親。而且,長清萬德地區還傳說,孟姜女就是萬德長城村人,丈夫杞梁因修長城累死,埋在長城腳下。孟姜女守著丈夫墳頭,一連哭了七天七夜,哭得日頭無光、陰雲四起,下起了瓢潑大雨,平地下就有膝蓋深的水,長城轟隆一聲坍了好幾里。末後,孟姜女投河自盡。而孟姜女自盡的那條河就是長城村東的紅石江(北大沙河)。

在當地的傳說中,孟姜女是投長城村邊的江水而死的。記者來到紅石江邊,村民張蘭芳說,過去這條河不叫紅石江,是孟姜女投江後,河水變成了紅色,就給這條河改名為紅石江。

濟南社科院副院長張華松說:“由於孟姜女的標誌性建築的消失,我們的‘孟姜女’越來越被人淡忘了,而外地卻都想把這塊民間文化資源‘劃撥’過去。”據介紹,孟姜女的傳說以故事、歌謠、詩文、戲曲等多種形式在我國廣為流傳,它與《白蛇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有許多是說的萬里長城: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哭倒萬里長城八百里。

其實,孟姜女哭的不是萬里長城,該故事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約公元前549年),故事出現時,秦長城尚未修築,而齊長城西段已在公元前557年以前完成。《史記.楚世家》正義引《齊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有餘里。”可見,孟姜女哭的應是齊長城。儘管如此,外地許多地方通過整理史料、建祠堂等,想拉過去這塊文化資源,比如山海關的孟姜女廟就是全國最大的一個。

孟姜女廟當初是什麼樣子?張華松介紹,《山東通志》、《濟南府志》及《長清縣誌》俱稱:“人們因長城而建姜烈女祠。”清初學者顧炎武《山東考古錄》云:“余過長清縣之長城鋪,見有杞梁妻祠,乃列聖母娘娘諸像不下十數,而人尚呼之為姜女廟。”當地村民說,“文革”前孟姜女廟香火很旺,一到節日,周邊百里的人都前來進香。

有關專家痛心地說,這裡的孟姜女廟沒了,齊長城的西端和中端另外三處也沒了:在濟南歷城區西營鎮王家莊南也曾有個孟姜女廟,錦繡川即發源於此,現在只能依稀辨出該廟的遺蹟了;在泰萊山區進入歷城東南境的通道上(今泰安山口西側)也曾有一規模較大的孟姜女廟,可惜在上個世紀60年代被毀;還有一處孟姜女廟設在章丘正南、萊蕪正北的兩市交界處,現在連遺址都看不到了。

齊長城被稱為中國的“長城之父”,在國內外影響巨大,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戶曉,這個傳說人物是與齊長城不可分割的。“孟姜女哭倒的是齊長城,俺們村里人人皆知!”64歲的張大爺指著該村北面一段土夯的長城遺址堅定地告訴我們。

長城村位於濟南和泰山的中間,是一個有著兩千年歷史的古村,村中南北大街古代是溝通華北與江淮的重要驛道,俗稱“九省通衢”。和張蘭芳一樣,當地人堅信孟姜女就是本地人,哭倒的就是本地的齊長城。

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周郢認為,該傳說源於齊長城附近的泰山文化圈沒有問題。理由是北魏時期在泰山南側就出現過貞女山祠,據他考證,貞女山祠就是孟姜女廟,也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孟姜女祠。據記載,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是泰山附近的杞國人。而傳說中提到的梁山、淄水,也都在泰山附近。至於孟姜女的老家則無從考證,只是在長城村等地流傳著她從南方趕到泰山一帶尋夫的故事。

濟南市社科院副院長張華松長期研究齊文化,曾多次赴長城村進行考察。他告訴記者,南北朝時期曾興起過興修長城的熱潮,沉重的賦稅和勞役引起民怨,民間就編出了哭倒秦長城的故事來。但是,最初傳說中孟姜女哭倒的秦長城其實就是齊長城,因為古代齊長城沿線的民眾,曾錯把齊長城誤認為是秦始皇修的。也就因為這個緣故,西段齊長城沿線至少有四五處孟姜女廟,而且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在此最為盛行。

張華松還說,《山東通志》、《濟南府志》及《長清縣誌》俱稱:“人們因長城而建姜烈女祠。”清初學者顧炎武《山東考古錄》也記載:“余過長清縣之長城鋪,見有杞梁妻祠,乃列聖母娘娘諸像不下十數,而人尚呼之為姜女廟。”再加上當地豐富的有關孟姜女的傳說,基本可以證明或坐實孟姜女哭倒的是齊長城,而地點就在長城村。

民歌

介紹

《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是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中國傳統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蹤跡,《孟姜女》這首歌產生之源頭本在江蘇。它的歌詞採用了“四季體”的寫法。其內容概括簡練。歌曲的鏇律情緒壓抑而悲傷。流傳到河北以後,發生了“同體”性的變異。歌詞以“十二月體”為基礎,故事內容顯得翔實而細緻,而歌曲鏇律則在江蘇民歌的原有基礎上“加花”裝飾,顯得更加婉轉、綿延不斷。這種“同體變異”的現象,可以讓人們明顯地看到:專業的或半專業的民間藝人進行了藝術上的再加工和再創造。

全曲十二段詞,分別用時令、花名作序引,敘述秦始皇時期一對新婚夫妻生離死別的故事。

這個故事作為民間口頭文學,均形成於唐以前;作為民間時調小曲,約形成於宋、元以後。千百年來,人們用歌曲傳誦著這個動人的故事。傾注著對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藉以抒發受壓迫者內心的悲怨。曲調流暢柔麗,感情深切,表現細膩,曲調有不少變體,許多戲曲、曲藝音樂和民間器樂中都有由它演變而來的曲調。

歌曲特點

與《沂蒙山小調》相比,《孟姜女哭長城》這首歌也採用了“起承轉合”的四句式結構。但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四句,採用了“商-徵-羽—徵”的結音順序。徵音的兩次出現,都有一定的穩定感覺。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兩句式向四句式過渡的痕跡。而《沂蒙山小調》的四個結音,是按“商—宮—羽—徵”的邏輯順序發展的。它更明顯地表現了“起承轉合”四句式的結構形態。

河北晉縣的民間小調《孟姜女哭長城》,它的流傳與《茉莉花》有近似的地方,也遍傳於全國漢族聚居地區,但二者也有不同之處:《茉莉花》以“變體”的流傳居多,而《孟姜女》則主要以“同體”在各地傳唱。江南《孟姜女》的唱詞是“四季體”,內容較為簡括,而河北這首《孟姜女》的唱詞為“十二月體”,共十三個段,細緻地描述了孟姜女的故事。

在曲調方面,河北這首《孟姜女》的各個樂句都以“加花”的形式使鏇律富有裝飾性,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流連婉轉,連綿不斷,不僅局部地改變了音樂的性格,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歌唱的難度,事實上,這類曲目大多數都是由職業和半職業的說唱藝人作為獨立的節目表演給聽眾的。例如,第11小節的頓音唱法,就已不是一般歌手所能駕馭的。所以,鏇律的裝飾性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同時滲透了民間自娛歌手與職業、半職業歌手們的一些未必自覺的美學觀念。在音樂風格方面,我們注意到第三樂句中“Si”(7)音的頻繁使用,特別是第13小節開始的“Si(7)——Mi(3)”的音型等,正是這一地區常用的音樂語彙,可見,雖是“同體”傳唱,但仍有些微小的變異,這些變異正是《孟姜女》在“北移”過程中與當地音樂傳統交融的結果。

這首以民間傳說故事為題材的小曲,全國皆有,流行極廣。在曲調上和全國流行的同一首骨幹音相似,但由於民歌手和職業藝人的不斷加工、提高,特別巧妙地運用了鏇律加花的變奏手法,把鏇律潤飾得非常華麗流暢,優美動聽,成為河北省一支獨具藝術特色的小曲。據晉縣盲藝人苑振發介紹,他幾十的走街串巷演唱小曲,所到之處,不論城市、農村,聽者總要點唱《孟姜女哭長城》,不唱不散,可見這是一首多么深入人心、膾炙人口的民歌啊!

內容概要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戶曉。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殘酷的徭役制度帶給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慘的命運。歌曲敘述了秦始皇築長城時一對新婚夫妻生死離別的故事。內容反映了孟姜女的苦難遭遇,全曲十二段詞,以十二月為序,歌詞哀怨深情,曲調委婉細膩,結構完整,鏇法以級進為主,唱詞節奏均勻,採用五聲調式,具有典型的江南色彩。

歌詞

正月裡來是新春, 家家戶戶點紅燈, 別家丈夫團團圓, 孟姜女丈夫造長城。 二月裡來暖洋洋, 雙雙燕子到南陽, 新窩做得端端正, 對對成雙在華梁。 三月裡來正清明, 桃紅柳綠百草青, 家家墳頭飄白紙, 孟姜女墳上冷清清。 四月裡來養蠶忙, 姑嫂倆人去採桑, 桑籃掛在桑樹上, 抹把眼淚采把桑。 五月裡來是黃梅, 黃梅發水淚滿臉, 家家田內稻秧插,孟姜女田中是草堆。 六月裡來熱難擋, 蚊子飛來叮胸膛, 寧可吃我千口血, 不可叮我親夫郎。 七月裡來七秋涼, 家家窗下做衣裳,藍紅綠白都做到,孟姜女家中是空箱。八月裡來雁門開,花雁竹下帶書來,閒人只說閒人話,哪有親人送衣來。九月裡來是重陽,重陽老酒菊花香,滿滿灑來我不飲,無夫飲酒不成雙。家家都有官糧積 十月裡來稻上場,牽籠做米成官糧,孟姜女家中空思想。十一月里雪花飛,孟姜女出外送寒衣,前面烏鴉來引路,萬杞良長城冷清清。 十二月里過年忙,殺豬宰羊鬧盈盈,家家都有豬羊殺,孟姜女家中空蕩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