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威廉·莎士比亞,出生於英國中部瓦維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個富裕的市民家庭,1564年4月26日受洗禮。其父約翰·莎士比亞是經營羊毛、皮革製造及穀物生意的雜貨商,1565年接任鎮民政官,3年後被選為鎮長。
莎士比亞7歲時被送到當地的一個文法學校念書,在那裡讀了六年的書,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技巧與較豐富的知識。除此之外,他還學過拉丁語和希臘語。因父親破產,他未能畢業就走上獨自謀生之路。
1577年,被父親從學校接回,不得已幫父親做了一段時間的生意。他當過肉店學徒,也曾在鄉村學校教過書,還乾過其它各種職業這使他增長了許多社會閱歷。
莎士比亞讀書時就卓爾不凡,與眾不同。有傳言說他曾在一個叫托馬斯·露西的富裕財主兼地方行政長官的土地上偷獵,結果被露西的管家發現,他為此挨了揍。出於報復,他寫了一首譏諷大財主的打油詩。這首詩沒過多久便傳遍了整個鄉村。大財主無論走到哪裡,總有人用這首打油詩來嘲笑他。托馬斯鄉紳非常惱火,於是就想懲罰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因此被迫離開斯特拉福德小鎮,到倫敦避難。
劇團生涯
莎士比亞還在斯特拉福德小鎮居住時,就對戲劇表演已經非常熟悉。經常有一些旅行劇團到斯特拉福德小鎮表演。
1582年與一個農民之女安妮·海瑟薇結婚,1585年育有一子哈姆尼特·莎士比亞。1586或1587年他到了倫敦,當時戲劇正迅速地流行起來。他先在劇院當馬夫、雜役,後入劇團,做過演員、導演、編劇,並最終成為劇院股東。
1588年前後開始寫作,先是改編前人的劇本,不久即開始獨立創作。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亞已經成為倫敦一家頂級劇團——詹姆斯·伯比奇經營的“內務大臣供奉劇團”——的演員和劇作家。後來,莎士比亞向人證實了自己是一個腳踏實地、品行端正之人,他成為了劇團的股東,很快贏得了同仁們的尊敬和愛戴。
從1594年起,他所屬的劇團受到王宮大臣的庇護,稱為“宮內大臣劇團”。詹姆斯一世即位後也予以關愛,改稱其為“國王的供奉劇團”,因此劇團除了經常的巡迴演出外,也常常在宮廷中演出,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進而蜚聲社會各界。
1596年,他以他父親的名義申請到“紳士”稱號和擁有紋章的權利,又先後3次購置了可觀的房地產。1597年,莎士比亞重返家鄉購置房產,度過人生最後時光。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
劇作巨匠
1598年大學人士F.米爾斯已在其《智慧的寶庫》中,列舉莎士比亞35歲以前的劇作,稱讚他的喜劇、悲劇都“無與倫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戲劇詩人們並稱。寫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亞贏得了騷桑普頓勳爵的眷顧,勳爵成了他的保護人。莎士比亞曾把他寫的兩首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魯克麗絲受辱記》獻給勳爵,也曾為勳爵寫過一些十四行詩。藉助勳爵的關係,莎士比亞走進了貴族的文化沙龍,使他對上流社會有了觀察和了解的機會,擴大了他的生活視野,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1599年莎士比亞參加了倫敦著名的環球劇院,並成為股東兼演員。莎士比亞逐漸富裕起來,並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襲貴族的稱號。1612年他作為一個有錢的紳士衣錦還鄉。
1603年,詹姆士一世繼位,莎士比亞的劇團改稱“國王供奉劇團”,他和團中演員被任命為御前侍從,常常在宮廷中演出。當時的劇壇為牛津、劍橋背景的“大學才子”們所把持,一個成名的劇作家曾以輕蔑的語氣寫文章嘲笑莎士比亞這樣一個“粗俗的平民”、“暴發戶式的烏鴉”,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亞後來卻贏得了包括大學生團體在內的廣大觀眾的擁護和愛戴,學生們曾在學校業餘演出過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如《哈姆雷特》、《錯誤的喜劇》。
晚年逝世
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特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特福。
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52歲生日那天不幸去世,葬於聖三一教堂。死前他留有遺囑。他的兩個據說比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羅肖特畫像,手跡則有6份簽名和《托馬斯·莫爾爵士》一劇中三頁手稿。
個人作品
早期作品
1590~1600年的伊莉莎白一世的中央主權尚屬鞏固,王室跟工商業者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尚在發展。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國勢大振。這使作者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相信人文主義思想可以實現。這時期所寫的歷史劇和喜劇都表現出明朗、樂觀的風格。
時間 | 劇種 | 中文名 | 原名(英文) |
1590 | 歷史劇 | 亨利六世中下篇 |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Part of King Henry Ⅵ |
1591 | 歷史劇 | 亨利六世上篇修訂 | The First part of King Henry Ⅵ |
1592 | 歷史劇 | 理查三世 | 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Richard Ⅲ |
喜劇 | 錯誤的喜劇 | The Comedy of Errors | |
1593 | 悲劇 |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 Titus Andronicus |
喜劇 | 馴悍記 |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 |
詩歌 | 維納斯和阿多尼斯 | Venus and Adonis | |
1594 | 喜劇 | 維洛那二紳士 |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
喜劇 | 愛的徒勞/空愛一場 | Love's labour's lost | |
正劇* | 羅密歐與朱麗葉 | Romeo and Juliet | |
詩歌 | 魯克麗絲失貞記 | The Rape of Lucrece | |
1595 | 歷史劇 | 理查二世 | 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Richard Ⅱ |
喜劇* | 仲夏夜之夢 |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
1596 | 歷史劇 | 約翰王 | 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 |
喜劇* | 威尼斯商人 | The merchant of Venice | |
詩歌 | 愛人的怨訴 | A Lover's Complaint | |
1597 | 歷史劇 | 亨利四世 | King Henry Ⅳ |
1598 | 喜劇 | 無事生非 | Much ado about nothing |
喜劇 |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 |
歷史劇 | 亨利五世 | The life of King Henry Ⅴ | |
1599 | 悲劇 | 裘力斯·凱撒(朱利葉斯-凱撒) | the life and death of Julius Caesar |
喜劇* | 皆大歡喜 | As you like it | |
詩歌 | 熱情的朝聖者 | The Passionate Pilgrim | |
1600 | 喜劇* | 第十二夜 | Twelfth night,or,What You Will |
中期作品
1601~1607年英國農村的“圈地運動”加速進行,王權和資產階級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正在瓦解,社會矛盾深化,政治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詹姆士一世繼位後的揮霍無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劇,反抗迭起。在此情況下,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越來越加劇,創作風格也從明快樂觀變為陰鬱悲憤,其所寫的悲劇也不是重在歌頌人文主義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會的種種罪惡和黑暗。
時間 | 劇種 | 中文名 | 原名(英文) |
1601 | 悲劇* | 哈姆雷特(哈姆萊特) | Hamlet,Prince of Denmark |
1602 | 悲劇 |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 Troilus and Cressida |
1604 | 喜劇 | 終成眷屬 |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
喜劇 | 一報還一報 | Measure for measure | |
詩歌 | 十四行詩 | The Sonnets | |
1605 | 悲劇* | 奧賽羅(奧瑟羅) | Othello,the Moore of Venice |
悲劇* | 李爾王 | King Lear | |
悲劇* | 麥克白 | The tragedy of Macbeth | |
1607 | 悲劇 |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 Antony and Cleopatra |
1607 | 悲劇 | 科利奧蘭納斯 | The tragedy of Coriolanus |
悲劇 | 雅典的泰門 | Timons of Athens | |
1608 | 喜劇 | 泰爾親王佩里克里斯 | Pericles,Prince of Tyre |
晚期作品
1608~1612年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的破滅,乃退居故鄉寫浪漫主義傳奇劇。其創作風格也隨之表現為浪漫空幻。
時間 | 劇種 | 中文名 | 原名(英文) |
1609 | 喜劇 | 辛白林(根據薄伽丘的故事改編的戲劇) | Cymbeline,King of Britain |
1610 | 喜劇 | 冬天的故事 | The winter's tale |
1612 | 喜劇 | 暴風雨 | The tempest |
歷史劇 | 亨利八世 | The life of King Henry Ⅷ |
註:劇種*號標註為四大悲劇/四大喜劇/正劇
作品風格
莎士比亞最早的劇作是以當時常見的風格寫成的。他採用標準的語言書寫,常常不能根據角色和劇情的需要而自然釋放。 詩文由擴展而定,有時含有精心的隱喻和巧妙構思,語言通常是華麗的,適合演員高聲朗讀而不是說話。一些評論家的觀點認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莊重的演說詞,經常阻礙了情節,《維洛那二紳士》的台詞則被評論為做作不自然。
莎士比亞從傳統風格轉向他自己的特點。《理查三世》開幕時的獨白開創了中世紀戲劇中的邪惡角色。同時,理查生動的充滿自我意識的獨白延續到莎士比亞成熟期劇作中的自言自語。 沒有單獨一個劇本標誌著從傳統風格到自由風格的轉換,莎士比亞的整個寫作生涯中綜合了這兩種風格,《羅密歐與朱麗葉》可能是這種混合風格最好的詮釋。
到1590年代中期創作《羅密歐和朱麗葉》、《理查二世》 和《仲夏夜之夢》時期,莎士比亞開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寫作。他漸漸將他的隱喻和象徵轉為劇情發展的需要。莎士比亞慣用的詩的形式是無韻詩,同時結合抑揚格五音步。實際上,這意味著他的詩通常是不押韻的,每行有10個音節,在朗讀時每第二個音節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無韻詩和後期作品有很大區別。詩句經常很優美,但是句子傾向於開始、停頓、並結束在行尾,這樣有可能導致枯燥。 當莎士比亞精通傳統的無韻詩後,他開始打斷和改變規律。這項技巧在《朱利葉斯·凱撒》和《哈姆雷特》等劇本的詩文中,釋放出新的力量和靈活性。
《哈姆雷特》之後,莎士比亞的文風變化更多,尤其是後期悲劇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國文學評論家安德魯·塞西爾·布拉德利將這種風格描述為“更緊湊、明快、富有變化,並且在結構上比較不規則,往往錯綜複雜或者省略”。 在創作生涯後期,莎士比亞採用了很多技巧來達到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連續、不規則停頓和結束,以及句子結構和長度的極度變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對聽眾是挑戰。 後期的傳奇劇,情節及時而出人意料地變換,創造了一種末期的詩風,其特點是長短句互相綜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語和賓語倒轉、詞語省略,產生了自然的效果。
莎士比亞詩文的特徵和劇院實際效果有關。 像那個時代所有的劇作家一樣,莎士比亞將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爾·霍林斯赫德等創作的故事戲劇化。 他改編了每一個情節來創造出幾個觀眾注意的中心,同時向觀眾展示儘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設計的特點保證了莎士比亞的劇作能夠被翻譯成其他語言,剪裁寬鬆地詮釋,而不會丟失核心劇情。 當莎士比亞的技巧提高后,他賦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變化的動機以及說話時獨一無二的風格。然而,後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風格的特點。在後期的傳奇劇中,他故意轉回到更虛假的風格,這種風格著重了劇院的效果。
莎士比亞創作的藝術特色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第一,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認為戲劇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鏡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論,認為演劇要真實,切忌過火。
第三,情節生動豐富,一個劇里常有幾條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線索,悲喜劇因素結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第五,人物語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話富有哲理和詩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語言矯揉造作,伊阿古的語言充滿穢言穢語。據電子計算機統計,莎士比亞創作的辭彙量有29066個。
語言特色
現代英語由中古英語演變發展而來,莎士比亞作為使用早期現代英語的代表,在傳承中古英語、促進早期現代英語的形成和發展、豐富現代英語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如著名學者周海中先生在論文《莎士比亞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中曾經指出的,“莎士比亞不僅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文學大師,更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語言大師;就個人而言,他對英語語言的影響和貢獻無人可比。”
莎士比亞生活在中古英語向現代英語演變的時期,因此他在創作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中古英語的影響。他的文學作品體現了對中古英語在辭彙和語法上部分特徵的繼承。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正是早期現代英語的形成時期,他對於這一時期出現的新特徵是最樂於接受的。莎翁最大的貢獻不在於他接受現成的變化,而在於他對這一時期英語辭彙的最大膽的創新,並且用他的作品將新創的詞最廣泛地傳播開來,最終對促進早期現代英語辭彙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無人可及的貢獻。現在使用的許多單詞都是由他首次使用之後而進入英語辭彙的,或是因為他的使用使原來的詞義或詞性發生了變化。此外,莎翁還創造出相當數量生動活潑、簡潔精闢、色彩鮮明的短語或習語,極大地豐富了英語的表現力,也使其作品更富有情趣、詩意和魅力。
莎士比亞使用過的單詞和句子都被後來的作者有意無意地引用,許多單詞和句子在反覆引用中固定了下來。有些作者在使用方式中再進行引申,使詞意或句意得到了擴大。莎翁作品的語言豐富多彩,他不但是個遣詞造句的高手,而且是個善用修辭的能手;作品中比喻、笑謔、擬人、雙關語等別開生面,許多佳句音韻美妙,或表現鮮明形象,或者表達深刻哲理,更有利於他的作品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傳播和被人接受。
經典名言
Things base and vile, holding no quantity, love can transpose to form and dignity: love looks not with the eyes, but with mind.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1)
卑賤和劣行在愛情看來都不算數,都可以被轉化成美滿和莊嚴:愛情不用眼睛辨別,而是用心靈來判斷/愛用的不是眼睛,而是心。——《仲夏夜之夢》
The course of true love never did run smooth.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1)
真愛無坦途。 ——《仲夏夜之夢》
Lord, what fools these mortals be!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3.2)
上帝呀,這些凡人怎么都是十足的傻瓜!——《仲夏夜之夢》
The lunatic, the lover and the poet are of imagination all compact.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5.1)
瘋子、情人、詩人都是想像的產兒。——《仲夏夜之夢》
Since the little wit that fools have was silenc’d, the little foolery that wise men have makes a great show. (As You Like It, 1.2)
自從傻子小小的聰明被壓製得無聲無息,聰明人小小的傻氣顯得更吸引眼球了。——《皆大歡喜》
as you like it,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As You Like It)
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皆大歡喜》
Beauty provoke thieves sooner than gold. (As You Like It, 1.3)
美貌比金銀更容易引起歹心。——《皆大歡喜》
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sity. (As You Like It, 2.1)
逆境和厄運自有妙處。——《皆大歡喜》
Do you not know I am a woman? When I think, I must speak. (As You Like It, 3.2)
你難道不知道我是女人?我心裡想什麼,就會說出來。——《皆大歡喜》
Love is merely a madness. (As You Like It, 3.2)
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皆大歡喜》
O, how bitter a thing it is to look into happiness through another man’s eyes! (As You Like It)
唉!從別人的眼中看到幸福,自己真有說不出的酸楚!——《皆大歡喜》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A Merchant of Venice 2.2)
知子之父為智。——《威尼斯商人》
Love is blind and lovers cannot see the pretty follies that themselves commit. (A Merchant of Venice 2.6)
愛情是盲目的,戀人們看不到自己做的傻事。——《威尼斯商人》
All that glisters is not gold. (A Merchant of Venice 2.7)
閃光的並不都是金子。——《威尼斯商人》
So is the will of a living daughter curb’d by the will of a dead father. (A Merchant of Venice 1.2)
一個活生生的女人的意願,卻被過世的父親的遺囑所限。——《威尼斯商人》
Some rise by sin, and some by virtue fall. (Measure for Measure 2.1)
有些人因罪惡而升遷,有些人因德行而沒落。——《一報還一報》
O, it is excellent to have a giant’s strength; but it is tyrannous to use it like a giant.(Measure for Measure 2.1)
哎! 有巨人的力量固然好,但像巨人那樣濫用力量就是一種殘暴行為。——《一報還一報》
I’ll pray a thousand prayers for thy death but no word to save thee. (Measure for Measure 3.1)
我要千遍禱告讓你死,也不祈求一字救你命。——《一報還一報》
O, what may man within him hide, though angel on the outward side! (Measure for Measure 3.2)
哎!一個人外表可以裝得像天使,但卻可能把自己掩藏在內心深處!——《一報還一報》
Beauty, wit, high birth, vigour of bone, desert in service, love, friendship, charity, are subjects all to envious and calumniating time. (Troilus and Cressida 3.3)
美貌、智慧、門第、臂力,事業、愛情、友誼和仁慈,都必須聽命於妒忌而無情的時間。——《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You gods divine! Make Cressida’s name the very crown of falsehood, if ever she leave Troilus. (Troilus and Cressida 4.2)
神明啊!要是有一天克瑞西達背叛特羅里斯,那么就讓她的名字永遠被人唾罵吧!——《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Beauty! Where is thy faith? (Troilus and Cressida 5.2)
美貌!你的真誠在何方?——《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Take but degree away, untune that string, and, hark, what discord follows! (Troilus and Cressida 1.3)
沒有了紀律,就像琴弦繃斷,聽吧!刺耳的噪音隨之而來!——《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O, she dothe teach the torches to burn bright! (Romeo and Juliet 1.5)
啊!火炬不及她那么明亮。——《羅密歐與朱麗葉》
My only love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 (Romeo and Juliet 1.5)
我唯一的愛來自我唯一的恨。——《羅密歐與朱麗葉》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word would smell as sweet. (Romeo and Juliet 2.2)
名字中有什麼呢?把玫瑰叫成別的名字,它還是一樣的芬芳。——《羅密歐與朱麗葉》
Young men’s love then lies not truly in their hearts, but in their eyes. (Romeo and Juliet 2.3)
年輕人的愛不是發自內心,而是全靠眼睛。——《羅密歐與朱麗葉》
It is the east, and Juliet is the sun. (Romeo and Juliet 2.2)
那是東方,而朱麗葉就是太陽。——《羅密歐與朱麗葉》
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Hamlet 1.2)
超乎尋常的親族,漠不相關的路人。——《哈姆雷特》
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 (Hamlet 1.2)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哈姆雷特》
This above all: to thine self be true. (Hamlet 1.3)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對自己忠實。——《哈姆雷特》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 O, cursed spite, that ever I was born to set it right! (Hamlet 1.5)
這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哈姆雷特》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Hamlet 2.2)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哈姆雷特》
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Horatio, 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 (Hamlet 1.5)
天地之間有許多事情,是你的睿智所無法想像的。——《哈姆雷特》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Hamlet 2.2)
世上之事物本無善惡之分,思想使然。——《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Hamlet 3.1)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哈姆雷特》
There’s a special providence in the fall of a sparrow. (Hamlet 5.2)
一隻麻雀的生死都是命運預先注定的。——《哈姆雷特》
The rest is silence. (Hamlet 5.2)
餘下的只有沉默。——《哈姆雷特》
Keep up your bright swords, for the dew will rust them. (Othello 1.2)
收起你們明晃晃的劍,它們沾了露水會生鏽的。——《奧賽羅》
O, 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 the meat it feeds on. (Othello 3.3)
主帥啊,當心你會嫉妒,那可是一隻綠眼的妖魔,它慣於耍弄爪下的獵物。——《奧賽羅》
Good name in man and woman, dear my lord, is the immediate jewel of their souls: Who steals my purse steals trash; ’tis something, nothing. (Othello 3.3)
無論男人女人,名譽是他們靈魂中最貼心的珍寶,如果有人偷走了我的錢袋,他不過偷走了一些廢物,那不過是些毫無價值的東西罷了。——《奧賽羅》
O, curse of marriage, that we can call these delicate creatures ours, and not their appetites! (Othello 3.3)
啊!婚姻的煩惱!我們可以把這些可愛的人兒據為己有,卻無法掌控她們的各種欲望。——《奧賽羅》
We cannot all be masters, nor all masters cannot be truly followed. (Othello 1.3)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主人,也不是每個主人都能值得僕人忠心的服侍。——《奧賽羅》
Nothing will come of nothing. (King Lear 1.1)
一無所有只能換來一無所有。——《李爾王》
Love’s not love when it is mingled with regards that stands aloof from th’entire point. (King Lear 1.1)
愛情裡面要是攙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李爾王》
How sharper than a serpent's tooth is to have a thankless child. (King Lear 1.4)
逆子無情甚於蛇蠍。——《李爾王》
Blow, winds, and crack cheeks! Rage! Blow! (King Lear 3.2)
吹吧!風啊!吹破你的臉頰,猛烈地吹吧!——《李爾王》
Tis this times’ plague, when madmen lead the blind. (King Lear 4.1)
瘋子帶瞎子走路,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病態。——《李爾王》
Why should a dog, a horse, a rat, have life, and thou no breath at all? (King Lear 5.3)
為什麼一條狗,一匹馬,一隻耗子都有生命,而你卻沒有一絲的呼吸。——《李爾王》
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 (Macbeth 1.1)
美即是醜,醜即是美。——《麥克白》
I fear thy nature; it is too full o’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 (Macbeth)
我為你的天性擔憂,它充滿了太多的人情乳臭。——《麥克白》
What’s done cannot be undone. (Macbeth 5.1)
做過的事情不能逆轉。——《麥克白》
Out, out, brief candle, life is but a walking shadow. (Macbeth)
熄滅吧,熄滅吧,瞬間的燈火。人生只不過是行走著的影子。——《麥克白》
No matter how dark long, may eventually in the day arrival.(Macbeth)
黑暗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麥克白》
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s; the valiant never taste of death but once. (Julius Caesar 2.2)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經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凱撒大帝》/《英雄叛國記》
家庭生活
1582年11月,時年18歲的莎士比亞與一位農民的女兒,時年26歲的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結婚。次年生長女Susanna,3年後,生龍鳳雙胞胎,兒子 Hamnet(取名哈姆尼特·莎士比亞),女兒Judith。 1596年8月11日,11歲的Hamnet死於疫病,葬於 Stratford upon Avon。
莎翁的妻子Anne Hathaway(其父親稱她為Agnes Hathaway),與美國80後演員Anne Hathaway只是同名同姓。兩者沒有任何關聯。Anne Hathaway 是一位典型的“賢內助”,曾長期在家鄉一人撫養莎翁的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Anne比莎士比亞長壽,莎翁死後7年,即61歲去世。
1607年, 長女 Susanna嫁與本地醫生 John Hall, 兩人育有1女,名為Elizabeth(伊莉莎白)。1616年2月,時年31歲的二女兒 Judith嫁與自己開酒店的酒商,27歲的Thomas Quiney。 其夫婿托馬斯出身富戶人家,善於經營,因此小日子過得不錯。
軼事典故
夫妻關係
長期分居,以及莎士比亞只留給其妻一張次好的床等原因,使得很多人推測莎士比亞與原配關係不睦。但缺乏支持這一推測的真憑實據。 據史料記載,莎士比亞因工作需要長期一人住在首都倫敦二十載,精心寫作和演出。而其妻則在老家Stratford一人帶孩子生活。但這並不意味著莎士比亞不愛妻子。據一個叫 John Aubrey的人擁有的史料表明,每年莎士比亞都會回家住上一段時間。 1613年退休之後,莎士比亞就返回Stratford與妻子一起生活。所以沒有跡象表明莎士比亞夫妻關係不睦。
莎翁遺囑
莎士比亞曾發現其二女婿 Quiney有婚外情,並使其他女人懷孕。並因此導致其夫婦二人被逐離教會。對此,莎士比亞頗為不滿,並於在1615年3月25日修改了著名的“莎士比亞遺囑”,只給女兒Judith300英鎊的遺產份額,相比其大女兒,莎士比亞對次女顯得異常吝嗇。在修改後的遺囑中,把其二女婿 Quiney完全剝奪了莎士比亞產業承繼權利。之後,莎士比亞把大部分財富留給了其長女一家。只留給其妻一張“次好”的床。
成就榮譽
莎士比亞的戲劇大都取材於舊有劇本、小說、編年史或民間傳說,但在改寫中他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給舊題材賦予新穎、豐富、深刻的內容。在藝術表現上,他繼承古代希臘羅馬、中世紀英國和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戲劇的三大傳統並加以發展,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了創造性革新。
他的戲劇不受三一律束縛,突破悲劇、喜劇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內心奧秘,從而能夠塑造出眾多性格複雜多樣、形象真實生動的人物典型,描繪了廣闊的 、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以其博大、深刻、富於詩意和哲理著稱。
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為當時英國的舞台和觀眾而寫作的大眾化的戲劇。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賞以及時空自由 ,極力調動觀眾想像來彌補舞台的簡陋等特點,曾在18世紀遭到以伏爾泰為代表的古典主義者的指摘,並在演出時被任意刪改。
莎劇的真正價值,直到19世紀初,在柯爾律治和哈茲里特等批評家的闡發下,才開始為人們所認識。然而當時的莎劇演出仍常被納入5幕結構劇的模式 。19世紀末 ,W·波埃爾和H·格蘭威爾·巴克強烈反對當時莎劇演出的壯觀傳統 ,提倡按伊莉莎白時代劇場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復其固有特點。
17世紀始,莎士比亞戲劇傳入德、法、意、俄、北歐諸國,然後漸及美國乃至世界各地,對各國戲劇發展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並已成為世界文化發展、交流的重要紐帶和靈感源泉。
中國從二十世紀初開始介紹和翻譯莎劇,1902年,上海聖約翰書院學生最早用英語演出《威尼斯商人》。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譯本基礎上經全面校訂、補譯的11卷《莎士比亞全集》。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先後有65個職業和業餘演出團體 ,以英 、漢 、藏 、蒙 、粵5種語言 ,文明戲、現代話劇、戲曲、廣播劇、芭蕾舞劇 、木偶劇6種形式 ,共演出莎劇21部,包括了莎劇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劇已成為中國中學、大學特別是戲劇院校的教材。莎劇的重要角色為中國演員的培養和提高開闢了廣闊天地。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其中包括一些他與別人合寫的一般劇作。
莎士比亞在所有的文學人物中首屈一指。今天很少有人談喬叟、維吉爾、甚至荷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肯定會有很多觀眾。莎士比亞創造辭彙的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話常被引用,甚至包括從未看過或讀過他的戲劇的人。況且他的名氣也並非曇花一現。近四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給讀者和評論家帶來了許多歡樂。由於莎士比亞的作品已經接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此在將來的許許多多世紀裡也將會受到普遍歡迎,這一推測看來不無道理。
在評價莎士比亞的影響時,讀者應該這樣考慮,如果沒有他,就根本不會有他的作品(當然類似的論斷適合於每一位文學藝術人物,但是這個因素在評價一般的藝術家的影響時看來並不特別重要)。
據統計,莎士比亞用詞高達兩萬個以上。它廣泛採用民間語言(如民謠、俚語、古諺語和滑稽幽默的散文等),注意吸收外來辭彙,還大量運用比喻、隱喻、雙關語,可謂集當時英語之大成。莎劇中許多語句已成為現代英語中的成語、典故和格言。相對而言,他早期的劇作喜歡用華麗鏗鏘的詞句,後來的成熟作品則顯得更得心應手,既能用豐富多樣的語言貼切而生動地表現不同人物的特色,也能用樸素自然的詞句傳達扣人心弦的感情和思想。
雖然莎士比亞用英文寫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聞名世界的人物。雖然英語不完全是一種世界語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語言都更接近世界語言。而且莎士比亞的作品被譯成許多種文學,許多國家都讀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戲劇。
莎士比亞與世界圖書與著作權日:4月23日,對於世界文學領域是一個具有象徵性的日子,因為威廉·莎士比亞在1616年的這一天去世。
1995年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選擇這一天,向全世界的書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勵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去發現閱讀的快樂,並再度對那些為促進人類的社會和文化進步做出無以替代的貢獻的人表示尊敬。
199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通過決議,宣布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和著作權日。
人物評價
17世紀,同時代人執劇壇牛耳的本·瓊生稱譽莎士比亞是“時代的靈魂”,說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千秋萬代”。17、18世紀的英國古典主義者德萊登認為“莎士比亞有一顆通天之心,能夠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
19世紀,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興起後,莎士比亞風靡歐洲。雨果、司湯達等人在和古典主義鬥爭中,都是高舉莎士比亞這面旗幟,鼓吹莎士比亞精神。雨果說“莎士比亞這種天才的降臨,使得藝術、科學、哲學或者整個社會煥然一新。他的光輝照耀著全人類,從時代的這一個盡頭到那一個盡頭。”
德國的狂飆運動也是高唱著莎士比亞的讚歌,舉著他的旗幟前進的。歌德說:“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一生都屬於他了。讀完第一部,我就像一個生下來的盲人,一隻奇異的手在瞬間使我的雙眼看到了光明……感謝賜我智慧的神靈。”
巴爾扎克、迪更斯萊、普希金、屠格涅夫等都以莎士比亞作品為榜樣。普希金認為莎士比亞具有一種與人民接近的偉大品質。杜波羅留波夫把莎士比亞看作是“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說他“指出了人類發展的幾個新階段”,是“人類認識的最高階段的最充分的代表”,他的作品“表現出道德的最充分的理想。
”別林斯基對莎士比亞更是有著無限崇拜。他在《文學的幻想》中寫道:“莎士比亞——這位神聖而崇高的莎士比亞——對地獄、人間和天堂全都了解。他是自然的主宰……通過了他的靈感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脈搏的躍動。他的每一個劇本都是一個世界的縮影,包含著整個現在、過去及未來。”
德國的偉大詩人歌德在論莎士比亞時指出:“使莎士比亞偉大的心靈感到興趣的,是我們這世界內的事物:因為雖然像預言、瘋癲、夢魘、預感、異兆、仙女和精靈、鬼魂、妖異和魔法師等這種魔術的因素,在適當的時候也穿插在他的詩篇中。可是這些虛幻形象並不是他著作中的主要成分,作為這些著作的偉大基礎的是他生活的真實和精悍,因此,來自他手下的一切東西,都顯得那么純真和結實。”
莎士比亞在馬克思的心目中所占的位置也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其他作家可以與之相比。在馬克思的著作中,僅以數量來說,引用或談到莎士比亞竟有三四百處之多。所以有人說,莎士比亞是馬克思科學研究過程中從始至終的最好伴侶。他為馬克思的科學理論提供例證、模型和歷史內容,提供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雛形和趨勢,也為革命理論提供了大量的形象論據。甚至他對人類未來的美好理想,也與馬克思不謀而合,基本一致。
恩格斯在青年時代寫的《風景》一文中指出:“不管他劇本中的情節發生在什麼地方——在義大利、法蘭西還是那伐爾,其實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永遠是他所描寫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聰明的教書先生、可愛然而古怪的婦女們的故鄉,merry England(快樂的英國)。總之,你會看到這些情節只有在英國的天空下才能發生。”
在學術界,莎士比亞著作權的討論引發了爭議,主要有以下派別:1.牛津派,這一派別的追隨者認為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是牛津伯爵愛德華伯爵寫的,聯邦法院前最高大法官約翰·保羅·史蒂芬斯就是這一派別的支持者,同時英國電影《無名氏》也講述了莎士比亞是竊取牛津伯爵作品的一位戲子;2.培根派,培根派代表人物之一1857年的美國女作家Delia Bacon認為弗朗西斯培根是莎士比亞作品的代筆者;3.斯特拉福派,堅定地相信莎士比亞就是其所有作品的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