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背景
孩子的一口奶,這幾年可謂是霧霾重重。經常出現問題和差錯。無論是從價格還是從壟斷,無論是從質量還是從競爭,國產奶和國產奶之間,洋奶粉和洋奶粉之間,國產奶和洋奶粉之間總是少不了恩恩怨怨。在糾葛中,企業有收穫也有損失,但是真正傷不起的還是百姓懷裡的小寶寶。
傳言被否
2013年9月,有報導稱工信部已確定了奶粉“國家隊”名單,伊利、蒙牛、飛鶴、完達山、高原之寶5家企業最終入圍。對此,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巡視員高伏表示:“這是錯誤的報導,沒有奶粉‘國家隊’的概念,誰應該進‘國家隊’?誰又不應該進‘國家隊’?從關係上都不對!”
具體分析
仔細推敲,奶粉“國家隊”之說的確有所欠妥,面對洋奶粉洶洶來勢,拯救國產奶粉長期以來受外資乳企擠壓、話語權缺失的國內乳企似乎已經勢在必行,而且,國產奶粉行業兼併重組有其必要性。通過兼併重組可以加強資源整合,提高經營效益,做大企業也有助於有關標準的推行和管理的規範,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於是工信部也不時吹國產奶粉兼併重組之風。但應該不時媒體所報導的“國家隊”,這一說法嚴重打上了“行政干預”的標籤,“兼併重組”,本來涵義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之上進行的,最忌諱的就是進行行政干預和拉郎配,而不充分尊重市場。因為,兼併重組應該是市場自發行為,奶粉行業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國家隊”這一概念誤讓人認為是為了完成國家行政任務,嚴重干擾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行政之手又在胡亂指揮,與當前李克強總理提倡的“要簡政放權,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那隻手換成市場的手。”背道而馳。因此,從這點來看,的確是有所欠妥。
再添新兵
2014年1月22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在京召開“第二批嬰幼兒配方乳粉新品發布會”,繼2013年9月28日發布伊利等6家企業新品之後,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新優品牌的再次集中展示。
相比上次的伊利、雅士利、完達山、飛鶴、明一、高原之寶6家知名企業,參與此次的推介會的第二批乳製品企業除三元、貝因美較為中國消費者熟知外,銀橋、輝山、晨冠及百躍四家乳品企業僅在當地有一定名氣,第二批扶持品牌的出爐,也意味著“奶粉國家隊”再添六名新兵。
不過至於業界猜測的國家補貼,參加現場會議的乳業專家宋亮透露說,並不會發放相關補貼。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崑岡介紹,此次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品牌企業具備了奶源自控率高、生產工藝先進、管理制度規範、產品安全可靠、追溯體系完備並通過誠信管理體系建設評價。發布的這些新產品,在配方設計、原料選擇、工藝技術、包裝設計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改進和提升,已成為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支柱產品。
“這次選取的企業都是採用濕法生產技術和附聚工藝的奶企。”乳業專家宋亮分析稱,“濕法噴粉最大的優點就是保證奶粉新鮮度和營養均衡,但過去生產都是高溫噴粉,採用先進的低溫乾燥噴霧技術,可以在攝氏60-70度噴粉,保證奶粉的蛋白品質。除此之外,他們擁有國際一流的檢測設備和檢測能力,並且建立了安全全程質量電子信息可追溯系統。”
會上,六個主流品牌企業向社會發出承諾宣言,表示:一定會高標準、嚴要求,嚴把原料關、生產關、檢驗關、市場關,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百餘家,年產量約60萬噸,前10家企業(包括外資品牌)的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60%。2012年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約9萬噸,僅為國內產量的15%,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仍占市場的主導地位。但由於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多、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主流品牌市場占有率低,不利於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影響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形象和消費市場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