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鳳凰山梯道

奉節鳳凰山梯道

鳳凰山梯道,位於長江三峽口三千年古城奉節(古稱夔州)城郊,海拔800米。

簡要介紹

奉節縣鳳凰山梯道文化工程是奉節縣重大的民生工程之一,以倒敘的方式從三峽大移民追溯到公元前314年古奉節建縣的歷史發展脈絡。以浮雕方式展現各歷史時期重要人物、事件,形神兼備的藝術表達讓整個梯道成為一部較為完整的奉節歷史編年史。項目總投資800.00餘萬元,建有大型半浮雕文化藝術牆10幅,地刻41塊,總面積為1514.44平方米。為提高文化工程的藝術份量,聘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何應輝先生書寫了“鳳凰山梯道”匾額並通過陽刻方式展示。

工程簡介

奉節縣鳳凰山梯道文化工程是奉節縣重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梯道位於奉節新縣城北端的三馬山西江山莊旁。梯道從三馬山西江山莊東側院壩至鳳凰山丫河,距離長約0.8公里,一共有1860步青砂條石砌成的梯道,南北上下高差270米,最陡處只有70度。梯道由土建工程、文化工程、綠化工程三個部分組成。以倒敘的方式從三峽大移民追溯到公元前314年古奉節建縣的歷史發展脈絡。以浮雕方式展現各歷史時期重要人物、事件,形神兼備的藝術表達讓整個梯道成為一部較為完整的奉節歷史編年史。

建有大型半浮雕文化藝術牆10幅,地刻41塊,總面積為1514.44平方米。

廣大市民在觀光休閒之際,可以進一步了解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極大的提升了該縣城市文化品位。

鳳凰山梯道城樓大門前,城內不少居民常來休閒、娛樂、觀光、漫遊三馬山梯道。特別是該梯道竣工一年多以來,每逢節假日,不少單位職工、幹部、學生組隊遊覽、進行登山競賽等活動。特別是每天早晚,登山鍛鍊、賞景的遊人總是絡繹不絕,摩肩接踵。

從七星樓仰望梯道的延伸部分,呈幾個“Z”字形的梯道組成。乍一看,猶如像一條巨龍蜿蜒匍匐在鳳凰山的山坡上。

七星樓下的北斗廣場是鳳凰山健身梯道文化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縣城幾處標誌性建築之一。七星樓的設計人員在某種程度上克隆或參考了我國八達嶺長城城牆的一座城台的構造及形像特點。七星樓仿古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這座北斗廣場,面積近三千平方米,每天從清晨到傍晚,不少男女老少在這兒隨著音樂聲翩翩起舞。廣場東面擋牆上有“鳳凰山梯道”五個字的紅色醒目匾額。它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何應輝題寫。紅色大字右側還有縣內本土文化名人、原竹元中學著名教師李江撰寫的三百多字的《鳳凰山健身梯道賦》。然後是“奉節古城”大型浮雕。西面擋牆上有三峽移民大型浮雕,上面刻劃出了奉節移民舍小家,為國家,扶老攜幼,告別奉節的感人場面。再抬頭看七星樓,它被工程師克隆了八達嶺長城的一座城樓。你瞧,它有一大兩小三個城門。大城門牆上方鐫刻著“七星樓”三個藍色大字。從廣場上仰望,七星樓高大雄偉,它是用巨大的條石砌成的。城樓頂上鋪放著仿古方磚。

穿過大門,走上城樓,抬頭一看,大門框上“七星茶樓”幾個紅色大字便映入我們的眼帘。兩層茶樓四周的城牆上排列著方形的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

北斗廣場、望江平台及七星樓仿古建築等處一共製作了10幅浮雕,塑造了三峽大移民、夔之國、夔州古城、劉備託孤、詩人杜甫、李白、陸游、劉禹錫、王十朋、出身於清末的奉節武將鮑超等千姿百態的大型浮雕。從不同角度生動形象、有趣地再現了各個時期奉節的人文精神。它蘊藏了經典的在奉節發生的歷史故事,凸現了古城奉節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1幅大地刻和40幅小地刻。健身梯道旁栽植了20多種喬木、花灌木和攀沿垂吊植物。

梯道牆上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浮雕。一千多年前,李白路過夔州(現在奉節縣的古稱),留下了千古絕唱:“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更有勝者,唐代大詩人杜甫僅在奉節寓居兩年卻在這裡寫下了400多首詩詞大作。

再向上攀登,只見梯道交錯。在浮雕之間,每一塊浮雕上都記載著一段詩情與戰火的歷史。陡峭並且不斷向上延伸的梯道整齊劃一。同時我們還看到一道道屹立在岩石上的梯道牆。

經過一道道台階,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幅巨大的浮雕了。岩壁上雕刻著清朝時家居奉節的第一猛將鮑超,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夔州知府王十朋。。。。。。

牆壁上還雕刻著古代竹枝詞歌舞的畫面,以及劉禹錫的《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中,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情。”

奉節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鳳凰山梯道為夔州詩城增添了一道更加亮麗的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