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蒙姓

關西複姓,又寫作不蒙、扶蒙,後改馬姓、蒙姓、憑姓等姓氏。

姓氏起源

關西複姓。西羌姓,又寫作不蒙、扶蒙。(《姓氏考略》)

姓氏演化

後改馬姓、蒙姓、憑姓等姓氏。

姓氏始祖

西羌,出自三苗,是羌族的別支,三代以後居於河西、賜支河和湟河之間。戰國時,羌族興盛,有蓖中種(即越錨羌)、白馬種(即廣漢羌)和參良種(即武郡羌)等等。

公元前206年西漢王朝建立。這時進入中原的羌人已基本上融合於漢族之中,未進入中原的羌人除部分生活在隴西以外,大都散布於長城以西,特別是河湟地帶。

漢興時,這些羌族部落都臣服匈奴。漢景帝時,羌族一支研的後代留何率種人請求歸附,為漢朝守衛隴西要塞。漢景帝歡迎遠方來降,把留何及其研種羌部落一齊遷居到隴西郡中,安排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安故(今甘肅臨洮南)、臨洮(今甘肅岷縣)、氐道(今甘肅武山縣東南)、羌道(今甘肅舟曲北)五縣中,與漢人雜居,共同守衛西北邊防。

到漢武帝時,對匈奴人採取了急風暴雨式的軍事行動,與匈奴人勾結的羌人也受到了衝擊。

漢武帝下令對河西用兵,匈奴人受到沉重打擊,渾邪王和休屠王部眾的投降使得羌人和漢朝發生了直接的接觸。

漢武帝派兵在河西驅逐匈奴的時候,也同時對諸羌施加了軍事壓力,逼迫他們向西遷移。由於匈奴渾邪王的內降和諸羌的西遷,使河西一帶成為真空。

漢武帝召烏孫回河西故地的計畫落空之後,他為了加強在河西地區的邊防,就在河西先後設立了武威郡和酒泉郡,從此河西一帶正式成為漢朝的領土。漢武帝還不斷招募百姓和輸送罪犯到河西地區開墾荒地,發展生產。這對於以後開通西域和繼續打擊匈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漢武帝在河西設定郡縣以後,西羌和北匈奴被南北隔絕,不得交通,這樣,兩者勾結對付漢朝已經特別困難了。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九月,分布在今甘肅臨夏以西和青海東北一帶的先零羌和封養牢姐種羌盡釋前仇,結成同盟,再次與匈奴人相勾結,合兵十餘萬人,會攻漢朝的邊郡令居縣(今甘肅永登西北)和安故縣,包圍了槍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邊關告急。

漢武帝派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兵十萬人,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出兵討伐。經過強硬的軍事行動,解開槍罕之圍。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漢軍平定了諸羌的叛亂。

漢武帝為了強化對羌人的管理與監視,在公元前111年,開始在羌人居住的地區設定護羌校尉,持節統領內附漢朝的諸羌部落。從此,青海東部開始成為我國的行政管理區域。

經過漢武帝的打擊,先零羌移居到西海、鹽池地區。漢武帝逐漸遷徙漢人充實河西的空地。後來到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0年),又設定了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肅省永靖西北),原護羌校尉所轄的領地全部歸屬金城郡。

羌部落繁多,大多以動物之名為號,如白馬、氂牛、參狼、黃羝、黃羊等,可能是一種圖騰崇拜的遺蹟。有一些以地名為號,如勒姐、卑。這部分人可能已進入地緣性聯盟。而較強大的先零、燒當羌則以父號為名,表現了父系氏族的父子聯名制。

大致說來,西北諸羌,先零、勒姐、當煎、當闐、封養、牢姐、彡姐、卑浦、烏吾、鍾存、鞏唐、且凍、傅難諸種在隴西、金城兩郡及其塞外。全無、沈氐、部分牢姐在上郡(今陝西綏德縣)。虔人及部分卑浦在西河郡(今陝西河曲縣附近)。各部自有酋長,數相攻殺掠奪,戰禍頻頻不斷。

諸羌之中,最初以先零為最強大,居住在大榆谷(今青海貴德縣、尖扎縣之間),水草豐美,自然條件比較優越。對外向漢朝邊境用兵,對內併吞弱小,後被燒當羌等聯合擊敗,逐漸被削弱。

燒當羌傳說是研的十三世子孫,本來居住在大元谷(今青海貴德西),人少勢弱,後擊敗先零、卑浦羌,遷居到大榆後,日趨強大起來。此外鍾羌也很強大,號稱有兵力十萬。至於其他羌部,大者萬餘人,小者數千人,一時都很活躍。

羌部落繁多,大多以動物之名為號,如白馬、氂牛、參狼、黃羝、黃羊等,可能是一種圖騰崇拜的遺蹟。有一些以地名為號,如勒姐、卑。這部分人可能已進入地緣性聯盟。而較強大的先零、燒當羌則以父號為名,表現了父系氏族的父子聯名制。

大致說來,西北諸羌,先零、勒姐、當煎、當闐、封養、牢姐、彡姐、卑浦、烏吾、鍾存、鞏唐、且凍、傅難諸種在隴西、金城兩郡及其塞外。全無、沈氐、部分牢姐在上郡(今陝西綏德縣)。虔人及部分卑浦在西河郡(今陝西河曲縣附近)。各部自有酋長,數相攻殺掠奪,戰禍頻頻不斷。

諸羌之中,最初以先零為最強大,居住在大榆谷(今青海貴德縣、尖扎縣之間),水草豐美,自然條件比較優越。對外向漢朝邊境用兵,對內併吞弱小,後被燒當羌等聯合擊敗,逐漸被削弱。

燒當羌傳說是研的十三世子孫,本來居住在大元谷(今青海貴德西),人少勢弱,後擊敗先零、卑浦羌,遷居到大榆後,日趨強大起來。此外鍾羌也很強大,號稱有兵力十萬。至於其他羌部,大者萬餘人,小者數千人,一時都很活躍。

姓氏郡望

西平

東漢建安中分金城郡置。治所在西都(今西寧市)。轄境相當今青海湟源、樂都間湟水流域地。屬涼州刺史部,管轄西都、臨羌、安夷和後新置的長寧縣。東晉十六國時,前涼、後涼等地方政權,先後在西寧設立了西平郡。

西羌

姓氏分布

唐時同州(故治在今陝西大荔)、蒲州(故治在今山西永濟)多此姓。

姓氏名人

夫蒙羌命:又作夫蒙先命、夫蒙大羌等。後秦建威將軍。

夫蒙靈詧:夫蒙靈詧一生主要活動於西域。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突騎施酋長莫賀達乾殺蘇祿可汗,另一酋長都摩度立蘇祿子骨啜為吐火仙可汗,雙方互相攻戰。莫賀達乾遣使向磧西節度使蓋嘉運求援,蓋嘉運率突騎施、拔汗那以西諸國軍隊討伐。時吐火仙與都摩度據碎葉城,突騎施黑姓可汗爾微特勒據怛羅斯城,相與連兵以拒唐軍。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蓋嘉運率安西軍並石國王莫賀咄吐屯、史國王斯謹提,協助莫賀達乾圍攻碎葉城,吐火仙出城迎戰,被擊敗後逃走,在賀邏嶺(碎葉城東南)被抓獲。蓋嘉運分遣疏勒鎮守使夫蒙靈詧與拔汗那王阿悉爛達乾共同攻打怛羅斯城,夫蒙靈察潛兵偷襲,攻克怛羅斯城,擒爾微特勒。隨後乘勝攻入曳建城,接回交河公主,悉收散發之民數萬給拔汗那王。夫蒙靈詧的勝利,使唐軍威震西陲。

此後,夫蒙靈詧不斷升遷,至天寶元年(742年),他已出任河西節度使之職。自莫賀達乾在唐軍協助下擊敗突騎施吐火仙可汗和黑姓可汗後,為安定唐西部邊境作出了貢獻。但唐廷卻封阿史那昕為十姓可汗,以阿史那昕之妻為交河公主,統領突騎施諸部。莫賀達乾聞之大怒,遂率諸部反叛。天寶元年,唐玄宗發兵護送阿史那昕赴任,莫賀達乾在俱蘭城截殺阿史那昕。夫蒙靈察於天寶三年(744年)五月率軍擊敗莫賀達乾,並將其斬首,平定了叛亂。

此後,夫蒙靈詧很少在史書中出現。到天寶十四年(756年)四月時,夫蒙靈詧已改馬姓,任安東副大都護。當時安祿山已經叛唐,他命平盧節度使(治營州,今遼寧朝陽市)呂知誨將夫蒙靈詧誘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