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太白貝母,亦稱太貝、尖貝、秦貝,是川貝母藥材的主流品種之一,201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載入川貝母項下。太白貝母是一味常用的止咳類中藥,具有品種純正、使用歷史悠久、臨床效果好等特點。
太白貝母,高1厘米—2厘米,直徑0.8厘米—2.5厘米,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表面類白色,以質堅實,粉性足,色白者為佳。據測定,太白貝母一般每500克乾鱗莖有120粒—150粒,總灰分為2.9%,浸出物為11.5%,樣品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檢測,總生物鹼以西貝母鹼(C27H43NO3)計,太白貝母為0.162%。太白貝母作為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良藥,是治療呼吸道疾病最重要、最常用的中藥材之一,臨床多用來治療肺結核、慢性氣管炎等引發的無痰或少痰的咳嗽症狀,因其品種純正、使用歷史悠久、臨床效果好等特點享譽全國。隨著貝母用量的增大,野生貝母已面臨枯竭,而太白貝母因其止咳療效確切,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版《藥典》正式將其收入貝母使用範圍。
化學成分
研究川貝母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生物鹼和水溶性非生物鹼。對太白貝母等18種貝母的生物鹼進行HPLC定性分析,結果顯示,太白貝母與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所含生物鹼種類完全一致。栽培的太白貝母與野生太白貝母從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方面無明顯差異,其有效成分皂苷和生物鹼還略高於暗紫貝母。通過對這一複合群基源植物及親緣學進行研究,認為從貝母商品角度來看,應將川貝母複合群所有種類均作為川貝母來處理,從該複合群的化學成分來看,太白貝母與川貝母沒有差異。最新研究結果表明:貝母的水溶性成分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凝聚、降壓、鬆弛平滑肌等作用。研究發現太白貝母藥材有紫外吸收的水溶性成分主要是核苷類,都含有胞苷、尿苷、鳥苷、胸苷、腺苷、尿嘧啶、腺嘌呤,這與川貝母的水溶性成分的研究結果一致,從水溶性成分來看,2010年版《中國藥典》將太白貝母作為川貝母使用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同時,研究也表明,在太白貝母的幾種水溶性成分中,尿苷、鳥苷和腺苷的含量相對較高。此外,川貝母中的化學成分除生物鹼,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Ca、Ma、K、Fe、Co、Ni、Mn、Ba、Ti、A1、Sn、Cr、Sr。
藥用價值
川貝母主要所涉及的藥理作用包括鎮咳、祛痰、平喘、抗菌、鎮靜、鎮痛、心血管活性、抗潰瘍、抗血小板聚集、抗腫瘤等。對市場上常用的暗紫貝母、浙貝母等11種商品貝母進行了鎮咳藥理作用篩選,發現11種貝母的總生物鹼部分對小鼠氨水引咳均有顯著或非常顯著的鎮咳作用。對伊犁貝母總生物鹼(FPA)、棱砂貝母總生物鹼(FDA)生物活性進行了初步比較,發現伊犁貝母和棱砂貝母的總生物鹼具有明顯的抗炎、鎮咳、祛痰作用。川貝生物鹼可透過小鼠皮膚。貝母的有效成分貝母甲素、貝母乙素、西貝素、西貝素苷和蒲貝酮鹼5種甾體生物鹼的平喘機制(對氣管M受體的拮抗作用),結果表明5種貝母生物鹼均可使卡巴膽鹼引起氣管條收縮的量效曲線右移。用HPLC—EDSL測定法進行了西貝素的鼠體內藥代動力學研究。另有含貝母的中藥製劑喹啉膏與華法令同用致凝血障礙的報導。陳澤乃等根據4種貝母抑制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誘導血小板聚集的有效部位篩選結果,從平貝母的水溶性活性部位中分離得到胸苷和腺苷等成分。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川貝母確有鎮咳、祛痰、平喘之功效,其鎮靜、耐缺氧作用對於哮喘病人非常有利,其消炎抗菌作用能協同治療呼吸道感染;太白貝母是川貝母的主要基源種,其功能主治與川貝中的暗紫貝母、梭砂貝母相似,臨床上太白貝母用於化痰止咳的案例較少,其套用尚未得到較好的推廣。研究結果表明太白貝母具有較好的祛痰作用,具有推廣套用價值。
產地環境
太白縣是陝西省海拔最高的縣,地處秦嶺南北分水嶺,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位於陝西省西部、寶雞市東南,因秦嶺主峰太白山在其境內而得名,總面積2780平方千米。太白縣內氣溫差別顯著,自古有“山前桃花山後雪”之說,境內山峰高聳,碧流穿峽,綠色植被覆蓋率95%,森林覆蓋率89.5%,礦產、水能、生物資源豐富,擁有野生動植物2170餘種,盛產的中藥材因地道純正、品質優良、療效獨特而聞名遐邇,被譽為“第四紀冰川地質公園”、亞洲天然植物園”、“中國生物基因庫”、“天然醫藥寶庫”、“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調城”。太白山是秦嶺主峰,是喜馬拉雅山脈以東最高的山峰,是與神農架、長白山齊名的中國三大藥山之一。太白縣是太白山中藥材的主產區,所產的中藥材因其品質優、療效獨特而聞名遐邇,自古就有“太白無閒草、遍地都是寶”之美譽。獨特的地域環境氣候條件特別適合太白貝母生長,是發展太白貝母的理想之地。
地理優勢
太白貝母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海拔2000米—3000米(野生適生區)的高寒草原、高寒草甸以及高寒灌叢草甸地區,是天然、野生、珍貴的中藥產品。太白縣境內海拔較高,峰嶺陡峭,地面崎嶇,位於東經107°03′—107°46′,北緯33°38′—34°09′,是中國貝母種植的最適宜地區。
氣候優勢
太白縣屬亞熱帶氣候與暖溫帶氣候過渡區域,垂直氣候帶分布明顯,年平均日照時數2543.3小時,總輻射為50121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溫度7.7℃,無霜期158天,晝夜溫差大;年均降雨776.8毫米。同時兼有大陸性季風氣候和高山氣候的特徵,使得太白縣產的貝母品質純正,藥用價值高。
資源優勢
太白貝母主產區土地以棕壤、淤土、潮土、草甸土為主,PH值6.47—7.0,屬中性偏酸,土層深厚,沒有明顯的發育層次,其自然層由耕層、心土層和母質層組成,土色多呈淡、棕黃色,土體疏鬆綿軟,耕性及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好。耕層多為輕壤土,具有良好的耕性和水、氣、熱及養分狀況。土壤有機質25.9毫克/千克,有效氮175.8毫克/千克,有效磷27毫克/千克,有效鉀31.5毫克/千克,富含硼、錳、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土壤、大氣、灌溉水質綜合指數分別為0.66、0.15、0.5,均低於清潔級污染指數,土層厚度>100厘米,極其適宜各種農作物和各種中藥材植物生長,是太白貝母的優生區域。
人文優勢
太白山是秦嶺主峰,是喜馬拉雅山脈以東最高的山峰,是與神農架、長白山齊名的中國三大藥山之一。太白縣是太白山中藥材的主產區之一,所產的中藥材因其品質優、療效獨特而著稱於世。據《中國中藥資源志要》、《秦嶺植物志》、《太白山本草志》記載,太白貝母產自秦嶺東太白山、西太白山(鰲山)等地,生長在海拔2000米—3000米的山坡草叢中。藥王孫思邈、《太白縣誌》都有太白貝母的記載。
歷史淵源
據載,藥王孫思邈於(578年)起隱居太白山40餘年,有大量使用太白貝母的歷史,其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都收錄有太白貝母入藥。
《太白縣誌》中也有記載:太白山"重巒俯渭水,碧嶂插遙天"的磅礴氣勢中孕育著太白貝母、太白黃連、太白米、太白茶、太白三七、太白黃精、太白鹿角、太白參、太白樹等以"太白"命名的重要藥材。
由於川貝母藥材市場需求量大,年市場需求量達600噸以上,而川貝母等系列品種均不能進行人工種植,太白貝母成為川貝母中藥材市場的主流。
20世紀70年代,四川等地開始引種太白貝母。
1980年,太白縣提出保護太白貝母的種植資源,開發利用太白貝母這一稀缺優勢資源,開始進行太白貝母家種栽培,通過近幾十年的馴化,太白縣民眾已在海拔1500米以上試種成功,種植面積數百公頃,種植周期為4到5年,單位面積產150—200公斤乾藥材。
《中華藥典》(2010版)新增太白貝母為川貝母的一個主要來源品種,太白貝母開始大規模發展。
生產情況
2013年,野生太白貝母種植面積達2000餘公頃 。建成太白貝母種子繁育基地50畝、示範種植基地100畝,推廣太白貝母規範化種植面積1000畝以上。每年向大中型製藥企業提供太白貝母近200噸。
2015年,太白縣貝母年種植、加工能力達到3萬公斤,實現經濟效益3億元以上 。總投資1.6億元的太白野生珍稀中藥材繁育種植加工項目正式落戶太白縣。
產品榮譽
2013年04月1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太白貝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太白貝母(咀頭產區)產地範圍為陝西省太白縣咀頭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1500米至3000米。土質為淤土、草甸土等砂質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6.6克/千克以上。
二、栽培管理:
(一)野生栽培管理:野生的太白貝母(咀頭產區)每年7至8月採挖。
(二)人工栽培管理
1.種苗繁育
(1)種子繁育:種子採收,果實的收取以種子是否成熟飽滿為指標,從7月中旬植株花謝時採收。採收時,截取果穗,捆成束,晾於陰涼乾燥處備用。將當年採收種子與草木漿(草木灰與水的比例為1:1)混合均勻,置於低於5℃溫度下放置30天以上至第二年春播。
(2)鱗莖繁育:8月至9月倒苗後,採挖太白貝母時,挖出2年生的太白貝母鱗莖進行移栽。
2.栽植密度及移栽管理
(1)種子栽植:播種以條播為主,與廂溝垂直開挖,槽寬20厘米。播種後,覆1.6厘米至2.4厘米的腐殖土。
(2)鱗莖栽植:每畝用量50千克至60千克。將鱗莖頂部(心芽)垂直朝上,均勻地擺放於槽底,栽種深度3.5厘米至4.5厘米,然後用土將鱗莖覆蓋,撫平表層土壤,施以清糞水,用量為650千克至900千克。
3.田間管理
對移栽田地須搭建透光率70%的遮陰棚,及時疏掉雜草,每年每畝施用有機肥100千克或農家肥400千克至500千克。適時施用無機肥(鉀肥、磷肥)。
4.採收
採收年限以栽培三年至五年採收為宜。採收期為每年8月至9月,在鱗莖飽滿、地上花莖部分枯萎時採挖;收果實的植株,於果實成熟後採挖。採收方法為選擇晴天,用小鋤或竹刀將鱗莖挖出,通常採挖兩次,避免太白貝母表面損傷和長時間被水浸濕,摘除殘莖、葉、殘根後放入編制緊密籮筐。採挖的鱗莖,選留種源供栽培,其餘加工成商品太白貝母。
(三)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三、質量特色
(一)感官特色
鱗莖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表面呈類白色。外層鱗葉兩瓣,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味微苦。
(二)理化指標
高1厘米至2厘米,直徑0.8厘米至2.5厘米,每500克乾鱗莖有120粒至150粒,總灰分≤5%,浸出物≥9%,總生物鹼(CHNO)含量≥0.09%。
(三)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太白貝母(咀頭產區)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陝西省太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陝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太白貝母(咀頭產區)的法定檢測機構由陝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