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及全草。
性味
味辛,性平。
功效
活血通經,散瘀消腫。
主治
婦女經閉,跌打瘀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g。
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莖頸部有殘存纖維狀葉鞘;地上莖上部分枝或不分枝。多數葉基生;倒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基部漸狹成短柄,邊緣凹波狀齒,上面綠色,具疏節毛,下面紅紫色,近無毛;莖生葉少,條形,苞片狀,全緣或有疏齒;頭狀花序,1-5,排成稀疏傘房狀,花序梗長;總苞陀螺狀,長1.2-1.5cm,外被蛛絲狀毛;小花全為管狀花,紫色。瘦果,長約4mm,冠毛淡褐色,外層短,內層羽毛狀。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陰濕地。分布於陝西。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散瘀結,消腫。主治跌打損傷,婦女經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