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天姥山風景名勝區景觀不僅層巒疊嶂、千態萬態、蒼然天表、風光綺麗,有著秀麗的自然山水和奇絕的丹霞地貌,而且其悠久的佛教文化、唐詩文化、道教文化、茶道文化和名士文化賦予了天姥山深厚的歷史底蘊。 2009年12月,國務院批准了以“天姥山”命名的包括大佛寺、沃洲湖、穿岩十九峰三大分區組成的天姥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總面積達到一百四十餘平方公里。

保護保育

針對天姥山風景區景源種類多,景點數量及規模偏小、空間區位分散的特點,風景區的保育規劃採用分類保護與分級保護並重的方法。

保護區介紹

水源保護區。規劃根據風景區範圍記憶體在新昌縣飲用水水源地的現狀,劃定沃洲湖生態水源保護區,主要指長詔水庫水域,面積為6.606平方公里。要求分期對外搬遷影響水質和景觀的居民和村落,逐步退耕還林,保護上游植被,嚴格控制人工設施規模和水上遊覽活動容量。

自然遺蹟保護區。在該區內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遊覽和安全防護設施,宜限制有人和居民活動,監控遊人容量和居民容量;不得安排與其無關的人為設施,並應嚴格控制設施規模;嚴禁機動交通及其設施進入;嚴格監控矽化木景區,防止盜挖。劃為自然遺蹟保護區的區域主要分布在矽化木景區、穿岩十九峰景區內,面積為0.384平方公里。

史跡保護區。在區域範圍內,可以安排必要的步行遊覽和安全防護設施,宜控制遊人進入,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嚴禁機動交通及其設施進入,嚴禁任何不利於保護的因素進入。嚴格按國家文物保護法有關要求保護歷史遺存,對於區內已有不利於保護的設施限期拆除。該區主要分布在大佛寺景區、天姥山景區等區域內,面積為0.113平方公里。

風景恢復區。天燭湖景區、穿岩十九峰景區、沃洲湖景區的周邊區域,分別限制遊人和居民的活動,不得安排無關的項目設施及活動。採用必要技術措施與設施,逐步恢復植被和生態環境,保持水源與水土,嚴禁對環境不利的活動安排。該區面積為40.615平方公里。

風景遊覽區。可進行適度資源利用開發,適宜安排各種遊覽欣賞項目,遊覽設施開發的同時應保證資源的可持續性。該區主要分布在片區內的11個景點,面積為85.251平方公里。

天姥山風景區 天姥山風景區

發展控制區。準許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與形態,可以安排同風景區性質和容量相一致的各項旅遊設施及基地,可以安排有序的生產、經營管理等設施,但應分別控制各項設施的規模與內容。在風景區範圍內,上述五類保護區以外的水面和用地,均劃為發展控制區,主要分布在大佛寺——十里潛溪片區北沿、沃洲湖片區西北側和穿岩十九峰片區西側,面積為16.321平方公里。

景區規劃

大佛寺——十里潛溪片區

該片區規劃面積36.58平方公里,由大佛寺與十里潛溪兩部分組成,景觀特徵截然不同。大佛寺景觀資源以歷史遺蹟為主要特徵,其中大佛寺和千佛岩石窟為其代表。十里潛溪的自然景觀以秀見長,自然景觀遠勝人文景觀,百丈岩和天燭萬松為其代表。該片區包括大佛寺景區、百丈岩景區和天燭湖景區3個景區。

規劃思路:控制景區景物密度,保護文化史跡景觀完整性;改善水體,整治局部景觀;控制服務設施數量及質量,建設必要游賞景觀設施,完善必要游賞線路。

穿岩十九峰片區

該片區規劃面積31.35平方公里,包括矽化木景區、穿岩十九峰景區、韓妃江景區和倒脫靴景區。該片區的自然景觀奇幽形勝,丹峰競秀,幽谷深邃,山光水影,奇石嵯峨。人文景觀則點綴其間,以民俗宗教、田園風光為主,並有大量詩文題詠遺存。片區中的丹霞奇峰與矽化木遺珍是其景觀資源的突出代表。

規劃思路:區分、強化各條線路特徵;梳理四區線路,形成有機整體,內部完整,外部聯繫方便;根據各區景觀特徵建設必要景觀設施,提升各區游賞質量。

沃洲湖片區

該區規劃面積81.14平方公里,包括天姥山景區、沃洲湖景區、東茆山景區和三十六渡景區。片區內的自然景觀曠奧有度,湖光山色,煙波浩渺,峰巒疊嶂,更有悠久燦爛的人文景觀,既是佛道聖地,又是中國名士禪學、山水詩詞發展歷史的物質載體。

規劃思路:增強環保措施,避免環境惡化,逐步修復已破壞景觀;區分、強化各條線路特徵;梳理四區線路,形成有機整體,內部完整,外部聯繫方便;根據各區景觀特徵建設必要景觀設施,提升各區游賞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