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孢子囊倒洋梨形,大小31~82×23~52微米,偶具乳頭狀突起,產生遊動孢子;藏卵器穿雄生或雄器側位;卵孢子球形,大小22~39微米。
途徑和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地下部分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病部產生孢子囊和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借風雨和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溫、濕度條件適宜,該病一旦發生,蔓延很快,短時間內可致全田毀滅。病菌喜高溫、高濕條件,發病適溫25~32℃,相對濕度高於95%並有水滴存在條件下易發病,露地大蒜在多雨季節或棚室大蒜放風不及時或澆水過量,形成高溫、高濕條件發病重。
氣候
降水量大、霧天次數多加之溫度高則易發病,一般在氣溫25℃~32℃,相對濕度高於95%,並有水滴存在的條件下發病較重。
品種和播期
各品種之間感病程度有一定差異。播期過晚危害嚴重。根據各地情況適時播種是關鍵環節。
肥水管理
增施有機肥、磷肥、鉀肥的病害輕,而施氮肥過早過量的地塊則發病較重,不同條件下,肥力差的發病較重。澆水次數多,田間濕度大的易發病,為此,澆水時要看土壤墒情和天氣變化。
合理密植
大蒜適栽密度為每畝栽3.5萬株,密度越大病害越重,主要是由於密度過大,田間葉面係數大,下部葉片的通風透光不良、加之田間濕度大,利於病原菌的快速繁殖。
防治方法
(1)選用硬尾、紫皮蒜、寧蒜1號、蘇聯蒜、蒼山蒜等抗性強的品種。
(2)露地栽培大蒜要注意排澇,防止濕氣滯留。
(3)採用小壠或高畦栽培。
(4)發病地2~3年內不要種植蔥蒜類蔬菜,收穫後要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5)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少施氮肥,增強抗病能力。
(6)發病初期噴灑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
(7)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時,可選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