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魚鷹,已被收錄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審批中。沙村是喜洲古鎮具有數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老漁村,是享譽海內外電影《五朵金花》的外拍取景地,是洱海魚鷹文化的發源和傳承之地。 據記載大理國時期,第一代國王文武帝段思平,就在此處修建了避暑行宮,每到炎熱夏季,國王便攜帶家眷親信等眾臣,到沙村避暑納涼,命朝內專設的直屬馴鷹人在洱海朝夕捕魚,供養國王享用。唐代著名文學家王勃曾在沙村留下詩篇《滕王閣序》“落霞與群鸕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所謂“群鸕”就是我們現在馴養的魚鷹。 洱海魚鷹因漁民馴養有方,被培養成最通人性的魚鷹,在主人優美的歌聲引領下,魚鷹捕到魚後會主動靠船,把獵物交給主人。這一整套極為珍貴的馴鷹技藝,至今仍留在馴鷹人世代相教的口語秘傳中,沒有形成任何文字記載。千百年來漁民和魚鷹在洱海相依為命,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畫卷,1956年洱海魚鷹應邀前往日本,參加世界魚鷹捕魚技能大賽,洱海魚鷹憑藉高超的捕魚技藝,與人親密和諧的心靈溝通,征服了在場所有的評審及觀眾,最終榮獲世界魚鷹捕魚技巧金獎,滿載殊榮而歸。隨後,便有一些國家頻頻邀請洱海漁民出訪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