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8戶;建有小水窖1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6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5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460.1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99.4萬元,占總收入的0.68%;畜牧業收入590.56萬元,占總收入的0.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218頭,肉牛64頭,肉羊456頭);漁業收入10.61萬元,占總收入的0.008%;林業收入25.66萬元,占總收入的0.019%;第二、三產業收入11829.2萬元,占總收入的8.97%;工資性收入157.64萬元,占總收入的0.04%,其他收入796.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5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 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3.1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在省內務工15人,到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全村銷售總收入6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6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花卉、三鳳凰綠殼蛋雞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業、招商引資(房地產開發) 產業。擁有企業 2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2個。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79戶,,其中,女性1894人。其中農業人口3220人,勞動力 233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841人,苗族34人, 彝族87人,壯族3人,白族2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9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11人,參合率108.19%;享受低保7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0.5公里。該村有公廁1個,有1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6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34.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1.80萬元,有固定資產517.9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3.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小康示範村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項目涉及點多、面廣,但資金投量少,實施難度大;二是部份民眾對小康示範村建設的認識上還存在一定偏差,過份依賴上級政府的財政投入,投工投勞積極性不高,主體意識不強;三是小康示範村建設資金投向上分散,重點不突出,效益不明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今後發展思路:1、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2、進一步調整合理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將依託東海漁莊類似的休閒垂釣園和我村的經濟果林,促進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3、開展局部舊村改造。根據村莊規劃,下一步將開展舊村改造,提高整合力度,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改善創業環境;4、充分利用集體機動土地,盤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的有效率,引進和發展成型加工企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