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清朝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大灣屬南五里大灣團。光緒年間(1875—1908年),大灣屬南五里長清團。民國初年,稱大灣為團局統。民國23年(1934年),來賓縣設13個鄉,稱大灣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月,設立江灣區人民政府,區址大灣街,轄大灣、正龍2個鄉。1951年4月,江灣區改稱二區,轄大灣等9個鄉。1955年12月,二區改稱大灣區。1958年1月,大灣區分設為大灣、龍北2個鄉,5月,龍北鄉改稱大安鄉。大灣鄉轄大灣、凌侖、那谷、東番、密屋5個小鄉,大安鄉轄大安、正龍、黎村、歪傍、平安5個小鄉。同年8月,縣委宣布鄉鎮實現人民公社,大灣公社轄大灣、群星、那谷、東番、興安、密屋6個生產大隊;大安公社轄新村、東洋、果塘、大安、陳村、屯口、歪傍、正龍8個生產大隊。1962年9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區的建制,大安、大灣2個公社並為大灣區,轄大灣、凌侖、那谷、東番、歪傍、興安、正龍、黎村等10個公社。1969年1月,大灣區改為大灣人民公社,轄大灣、群星、興安、前進、那谷、東方、紅星、朝陽、大安、新興、正龍11個生產大隊。1980年11月,大灣公社改稱大灣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機構改革 ,正龍從大灣公社分出,大灣人民公社改稱大灣鄉,下轄大灣、凌侖、石山、興安、密屋、那谷、東番、歪傍8個村公所,1996年6月村公所改為村民委員會。2014年1月2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銷大灣鄉,設立大灣鎮。
地理環境
大灣鎮位於來賓市興賓區東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09°25′23″,北緯23°51′17 。東鄰象州縣,西連鳳凰鎮,南界正龍鄉,北接柳江縣,水陸交通方便,昔有“柳、來、象邊區”之稱。民國時,大灣圩較繁華,有“小香港”之稱。
自然資源
大灣鄉地屬丘陵。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中部較平坦。境內主要山脈有3座。歪傍村民委的北面山,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公里,寬約0.5公里,海拔251米。夏至西洋山,南北走向,長約1公里,寬約0.4公里,海拔224米。石山村委的獅子山,西南——東北走向,長約1公里,寬約0.4公里,海拔168米。紅水河、鳳凰河流經鄉境。紅水河自南向北經大灣街向東17公里到三江口流入黔江。紅水河至大灣處形成一個深水大回漩,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天然泊船港灣和水運良港。鳳凰河下游自西向東橫貫境內南部。大灣鄉日照充足,光照強,年平均氣溫20.7℃,年降雨量為1370.9毫米。由於地處紅水河邊,極易發生水災和出現內澇現象。1994年6月曾發生過百年一遇的特大水災。屬岩溶地貌,主要是淺灰色灰岩、夾白雲質灰岩、白雲岩、粘土和亞粘土等。礦產資源有磷、錳、冰洲石和石灰石等。野生植物有竹節草、金茅草、蜈蚣草等。
經濟概況
1984年建鄉,30年來,經濟社會步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甘蔗生產2013/2014榨季突破47萬噸,總產、增幅均躋身全區24個鄉鎮前五名;村屯巷道硬化率達95%以上;中心校、中學先後投入1300多萬元進行升級改造,校園周邊也完成了硬化和綠化,教育優先發展目標逐步實現;成功引進預計投資8000萬元的大成物流園和預計投資6000萬元的大灣集貿市場;大灣米粉精包裝全新上市,水玉石馳名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