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清後宮秘史:觀大清皇宮後院逸聞往事(修訂版)》由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一、撩開皇帝女人的神秘面紗
1.姑侄姐妹為什麼嫁了同一個男人
2.寵極一時的海蘭珠怎樣香消玉殞
3.堂堂太后為何下嫁攝政王多爾袞
4.順治皇帝短暫一生中的三位皇后
5.跟乾隆皇帝哭鬧著要出家的娘娘
6.“倒霉”娘娘是怎樣死都死不安生的
7.為兒子爭儲不惜殺生害命的皇后
8.當年有哪些美女跟慈禧爭風吃醋
9.堂堂西太后為什麼如此見錢眼開
10.慈禧為什麼喜歡別人稱她“老佛爺”
11.慈禧怎么成了光緒皇帝的“親爸爸”
12.什麼人能玩轉喜怒無常的西太后
13.舉全國財力為一人祝壽的荒唐事
14.權傾一時的慈禧怎么會暴屍荒郊
15.紫禁城裡那段刻骨銘心的生死戀
16.慈禧在珍妃墜井前後都幹了什麼
17.夾縫裡求生存的末代皇太后隆裕
二、披露皇子親王的隱秘行藏
1.代善用什麼代價換來了“鐵帽子王”
2.從雲端跌落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
3.被兄弟多爾袞連累的英王阿濟格
4.兩立兩廢的皇太子受的什麼教育
5.“皇二代”令人難以啟齒的十大罪狀
6.十三爺憑什麼贏得雍正特別待遇
7.福壽膏怎樣攪得大清朝烏煙瘴氣
8.八旗宗室這根上樑是怎樣不正的
9.王公貴族也並不都是些繡花枕頭
10.鄭親王怎樣強娶民女生下了肅順
11.堂堂親王為什麼被強封為叫花子頭
12.貝勒爺光天化日搶了族姑當二奶
13.光緒為皇子時的“典學”秘史
14.一生頑固復辟的末代肅親王善耆
15.清東陵里那些早年夭折的皇子們
16.大清的王爺們拿什麼來花天酒地
三、直擊公主格格的香艷閨閣
1.冊封大清公主格格都有哪些規矩
2.迎娶大清公主格格要費幾許周折
3.大清二百餘年絕版珍品的漢格格
4.乾隆爺寶貝閨女嫁得到底好不好
5.和碩公主為“全皇后”力爭厚葬禮遇
6.大公主為閨房之樂告倒專制保姆
7.封建的大清為什麼會有試婚格格
8.懂政治的九公主和賣官的大公主
9.被破格冊封的霸氣榮壽固倫公主
四、曝曬太監宦官的畸形人生
1.不忍卒睹的太監淨身慘烈全過程
2.鮮為人知的太監私生活浮光掠影
3.大清鼎盛時期是怎樣嚴管太監的
4.順治帝的太監竟然敢與妃子偷情
5.安德海為何敢在國喪期搭台唱戲
6.恃寵胡為的安德海怎樣出宮遭斬
7.以死殉主和冒死諫主的聲劉印劉
8.服侍慈禧的內宮小太監命如草芥
9.王商如何瞞過慈禧引珍妃見光緒
10.靠梳頭梳成內廷大總管的李蓮英
11.大太監李蓮英的最後歸宿恩濟莊
12.小德張怎樣接替李蓮英崛起後宮
13.大清國倒台後隱身出宮的小德張
五、坦陳宮娥采女的苦澀情愫
1.網羅八旗秀色的後宮秀女大海選
2.宮女怎樣進入戒律森嚴的後宮的
3.不足為外人道的宮女生活二三事
4.剃頭匠的妹妹怎么成了皇帝奶媽
5.西太后特別青睞的兩位高級宮女
6.有幸人葬皇家陵寢的那些保姆們
六、爆料大清後宮的奇聞異趣
1.大清後宮故作神秘的種種怪規矩
2.令人啼笑皆非的紫禁城迷信鬧劇
3.不得不說的後宮聲色犬馬那些事
4.後宮防病療疾養生保健妙法秘方
5.醫療事故頻繁困惑著大清太醫院
6.搞不對就要人頭落地的皇家避諱
7.清宮中令人垂涎不已的御膳美食
8.假戲也要真作的演御轎與演皇槓
9.風流天子乾隆陵墓中藏寶大揭秘
10.清宮中那些名目繁多的饕餮盛宴
11.清宮中那些美輪美奐的華服霓裳
序言
大清三百年歲月,能積澱下多少懸謎?十二朝帝後,又孕育出多少疑案?官史煌煌,總有不敢說、不便說、故意不說之處;野史芸芸.又有不會說、不好說、有心胡說之事。所以,這個大清,說來說去.總還是說不大清。但也正因如此,才說不盡,也聽不夠,也才有了我們這部換一種說法的《大清後宮秘史》。
“後宮”,主要是指皇帝和他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們”居住的那塊地方。後宮本身往往就是爭權奪勢、謀朝篡位、弒君滅嗣、骨肉相殘的罪惡淵藪。大清的後宮似乎也無法背離這個歷史的規律。表面上看,紫禁城巍峨高崇、金碧輝煌,居住在後宮的人們鐘鼎玉食、環佩叮噹、揖讓有禮、其樂融融。其實大謬不然也。
君不見,姑母侄女同侍一夫是怎樣的尷尬?又不聞,皇太后下嫁攝政王是何等的無奈?蘭貴人靠什麼力挫群芳、獨邀天寵,直至母以子貴、垂簾聽政?珍主兒是怎樣因愛遭忌、開罪慈禧,最終被逼投井,以死殉國殉情?母儀天下的皇后娘娘為什麼也會罵大街、耍賴皮,學那村野潑婦模樣?身為大清儲君的皇太子為什麼自甘墮落“昵比匪人”?金枝玉葉的阿哥、格格們又有什麼樣的難言之隱不可告人?生理殘缺心理變態的太監必得施展怎樣的解數去取媚主子?豆蔻年華幽閉深宮的宮女需要忍受何等的煎熬來宣洩自我?
這就是歷史之謎,更是人性之謎!不熟稔歷史,不可以解此謎;不諳知人性,不足以解此謎!我們這部書正欲通過講述大清後宮秘史,推倒天廷那道巍峨的宮牆,把皇家內苑那些鮮為人知或者雖為人知卻知之不多的歷史之謎、人性之謎,綜合立體地、互相聯繫地同時又輕鬆有趣地展現在大家面前,非特為獵奇也,實在是想讓大家在捧卷展讀之後,能夠多一點對歷史的思考,多一份對人性的認知,多一些有益於自我的養分,讀者有所收穫,編者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