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簡介
在元朝的時候,浙江的義烏那裡,有一個縣令,他說神仙給我託夢了,讓我修岱宗祠,他說只有修了這個岱宗祠,咱們縣裡老百姓才能好,我這是為了我們縣裡的老百姓,所以這個工程我馬上就要建了。可是呢,他嘴上這么說,卻沒敢行動。因為在他這個縣裡面,有一個人,這個人對這個封建迷信工程的態度,他還不清楚,所以他沒敢動。
有一天,他就把這個人給找來了,約了一次談話,這個人就是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可是這個縣令,對這個小伙子是不敢怠慢,他首先營造了一種非常神秘的氣氛。他說,人的生死都是誰管的,你知道嗎?我透露給你一點機密,人的生死就是泰山神管的。這個岱宗啊,就是過去泰山的稱號,過去把泰山是給神話了的,他說人的生死就泰山神管的。然後他說這是很高的機密,我就告訴你一個人了。可是沒想到,這個小伙子聽完以後,笑了,他心想,您這不是胡扯嗎?說您不是想又借封建迷信工程,搞點什麼好處吧?於是他就斬釘截鐵地說,我們的生命是上天給予的,我們需要去向那些泥土做的玩偶、泥土做的偶像去膜拜嗎?而且現在這個年歲呢,是個饑荒的年歲,我們縣裡的老百姓已經吃不起飯了,他說這個神仙沒有知也就罷了,如果這個神仙真有神通的話,那麻煩縣令您,去跟神仙溝通一下,先讓我們縣裡老百姓都吃飽飯,然後我們一定給他修這個岱宗祠,你看怎么樣?這個縣令聽完了,啞口無言。因為他上哪兒去跟神仙溝通去啊?所以這個事最後是阻罷其事,這個事就黃了。
這個是個奇怪的事,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單槍匹馬,憑自己一席話,就阻攔了一個封建迷信工程的建立,這小伙子果然了不起。那么他到底是誰呢?原來啊,這個人就是元代的著名的中醫——朱丹溪。元代中醫大家朱丹溪是“滋陰派”的創始人,被後世譽為一代醫宗。中醫是一門非常難的學問,而朱丹溪卻在自己四十歲的時候,才開始下定決心學習中醫。古人常說人過三十不學藝,朱丹溪為什麼要到四十歲,才開始學習中醫。中醫大多出於世家,也有因為父母生病,而走上從醫之路的。朱丹溪在十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大伯、叔叔相繼病故,但朱丹溪並沒有因此而走上行醫之路,反而使他變成了一個行俠鄉里、愛打抱不平的年輕人,那么是什麼原因,使他在四十歲的時候,決定開始學醫的呢?
主人公簡介
朱丹溪(1281~1358年)名震亨,字彥修,義烏(今浙江義烏市)赤岸人。他所居的赤岸村,原名蒲墟村,南朝時改名赤岸村,繼而又改為丹溪村。所以人們尊稱他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倡導滋陰學說,創立丹溪學派,對祖國醫學貢獻卓著,後人將他和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一起,譽為“金元四大醫家”。
朱丹溪青少年時期為應科舉考試,鑽研儒家經典。35歲師從理學家許謙。43歲從羅知悌學醫。
在他小時候,讀書能過目成誦,日記千言,言章詞賦,一揮即成。,聽說著名理學家許文懿在東陽八華山中講學,專門傳授朱熹的理學,他對許文懿講授那套理學非常崇拜,聽了,“自悔昔之沉冥顛齊,汗下如雨。”他“每宵挾冊,坐至四鼓,潛驗默察,必欲見諸實踐。”這樣,他堅持學了幾年,日有所悟,學業大進,成了一個學識淵博的“東南大儒”。
在他三十歲的時候,老母患嚴重的胃病。他心情焦急,請了許多醫生治療都治不好。原來這些醫生,大都醫術粗劣,受當時社會風氣影響,盲目搬用《局方》。開的藥大同小異,吃下去一點效果也沒有。這時,他深深體會到:“醫者,儒家格物致知一事,養親不可缺”(《丹溪心法》序)。於是他立志學醫,日夜攻讀《素問》。以前,他也曾讀過《素問》,覺得“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然後“茫若望洋,淡如嚼蠟”。
羅精於醫學,其學宗法劉河間,旁通於張子和、李東垣二家之說,認為:“學醫之要,必本於《素問》、《難經》,而濕熱相火為病最多。”朱丹溪得羅氏之傳,又續加發揮。其主要著作有《格致餘論》(1347)、《局方發揮》(1347)、《本草衍義補遺》、《金匱鉤玄》3卷(1358)。其門人整理編纂的《丹溪心法》可以體現他的醫療經驗,對後世影響較大。
主講人簡介
羅大中,又名“羅大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北京中醫藥大學診斷學博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曾任北京電視台《養生堂》節目主編。 他認為,中醫是精神,是信念,更是人心。於是,他用生花妙筆,還原了一個個古代的神醫,他們不僅有著神奇精湛的醫術,更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古道熱腸的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