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線機率分配法

多路線機率分配法

這種方法認為兩區之間的交通,除了具有最短行駛時間的路段之外,其他可能的路段也存在著一定的通過機率。因此,交通量要根據通過各條可能路線的機率進行分配,像前種方法那樣,只分配到具有相對最短行駛時間的一條路線上去。於是,分配的結果就不是唯獨少數的幾條路段壟斷了全部交通量,而是把交通量分攤到大部分路段上去。

分配時先根據各路段的行駛時間計算出各路段的權重,然後根據權重分配交通量,和前一種方法相比,運算時間要增加一倍,但結果比較合理。

相關概念

交通量分配

指根據人們對交通路線的選擇特性,將各交通區之間的OD交通量在道路網的各條道路和各路段上的分配。通常有全有或全無分配法、多路線機率分配法和時間比例法等。在利用上述方法第一次進行分配時,由於所採用的各路段行程時間系以現狀調查資料為基礎,未考慮分配結果是否超過各該路段的通行能力,或引起交通速度降低,這樣分配的交通量稱為“需要分配交通量”。因此還必須考慮上述因素後進行反覆修正,最後得出實際分配交通量。有時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而得出的分配交通量,叫做對於該目的的最佳分配交通量。從交通量的結果,可以鑑定道路網的規劃是否經濟合理,還可以確定未來的運行路線。

全有全無分配法

是最短路線法,此方法假定兩區之間的交通量全部在道路網中具有最短行駛時間(或距離)的某條路線中通過,而其他路線上的交通量全部為零。分配步驟是先從調査區域的道路網中找中各區之間的最短行程路線,然後按上述原則進行分配,最後累計得出各路線的總交通量。該方法的優點是計算工作量不大,缺點是不太符合實際。

容量的束分配法

如果按全有全無分配法和多路線機率分配法,在某些通過能力低的道路上將分配到較大的出行交通量,而通過能力大的幹線道路可能分配到較小的出行交通量。這樣會給通過能力低的道路造成很大的交通壓力,會發生車流擁塞,將大大增加行程時間和行程費用。容量約束法就是按現狀的車速、交通量與通行能力之間的關係來解決分配問題,實現具有一定通行能力的幹道應分配到相適應的出行交通量,達到行程時間最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