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壽寧寺坐落在白鹿寺村北中岩山下,據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殘碑記載:壽寧寺“南對黑羊山,北枕梅龜寨……”據傳,壽寧寺鑒於唐末五代初。明正統七年重修,萬曆四十二年重修。1995年重修大殿,1997年、1998年均有重修。有文字可考者有二,一是廟內殘碑,既有興盛於後周、後梁。也就是唐朝之後五代時的後周、後梁。二是明嘉靖年間編撰的武安縣誌記載“壽寧寺在白鹿村,正統七年修”。如果第一項記載有據,廟建於唐問題不大,據觀察那塊殘碑為元朝之前的老殘碑。第二項可以證明,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重修寺廟,距明王朝建國指出1368年才70餘年,可以證明寺廟不是明初所建。據上述記載,說壽寧寺建於唐朝時可能的。 壽寧寺建寺之初為何年月,主持高僧又是何人現已無從查考,不過廟址選擇相當不錯。它背靠中岩山,廟前一條清水河,可以說是山清水秀,風光如畫。按當時情況看,寺修在半山腰,後依中岩山脈,南望清河山巒。不知何故,此廟修建的並不大,可以說是小寺一個,占地一畝多,布局和今寺略有不同。正殿三楹,明柱長廊,東殿(今東殿比原址靠後)四間左右,南殿三間略小,西殿為長房。正殿有大大佛如來,東殿供關羽,南殿供閻王,西殿為僧舍。在南殿東與東殿南側有大門,門外沿南殿後牆往西,在西大殿南頭為山門(即今日大門外),殿南側位山崖。
重建壽寧寺碑記
一九九七年重建壽寧寺碑記
重建武安市壽寧寺碑記
武安市壽寧寺位於礦山鎮白鹿寺中岩山腳下 初建於唐朝 系唐朝古剎 在歷史上鼎盛時期 寺內僧眾近百餘人 據傳說寺內方丈 夜夢一位白髮先人 手持拂塵 騎著白鹿 從天而降 隨從仙童玉女 鼓樂齊鳴 整個寺院一片仙境 從此寺內香火更加興盛 八方香客 善男信女 朝暮禮拜 白鹿寺從此而得名 流傳至今後因壽寧寺缺乏管理 加之中岩山坍塌 古寺遭到破壞 多年無人修繕 應廣大佛教界信徒呼籲 為保護歷史文物遺產 弘揚民族文化 搞好對外交流 1997年經宗教管理部門批准 重建壽寧寺院 廣大佛教信徒及善男信女和有識之士 解囊捐資 流汗拋力 公元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大殿落成 特刻石留念 以曉後人
明禪法師
現壽寧寺住持釋聖琦法師,字明禪,幼厭離俗世,早歲出家,修學正法。先後於臨濟寺、柏林禪寺習禪,五台山求發,石佛寺渡眾,又遠赴藏地。拜五明佛學院龍多活佛為金剛上師,修學密發。禪密雙修,悲智雙運。因緣成熟後,於河北武安中岩山白鹿寺村壽寧寺靠祖傳中醫及禪密醫道,巧設方便,救治接引罪苦眾生,發心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