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子邊村[雲南文山州文山市追栗街鎮下轄村]

該行政村隸屬文山市追栗街鎮,地處追栗街鎮東南邊,屬於半山區。距離鎮1.00公里, 國土面積20.00平方公里,海拔142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1190.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玉米、水稻、甘蔗等農作物。 該村東鄰本村委會沖子自然村,南鄰坡背後自然村,西鄰追栗街村,北鄰熊洞自然村。

2017年11月,塘子邊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75.00畝(其中:田773.00畝,地2002.00畝),人均耕地1.23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水稻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16977.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2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0畝,主要種植柿子、油茶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034.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59戶通自來水,有520 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69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31.1%、100 %和 62.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2戶(分別占總數的 80%和 80 %)。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集貿市場 1.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5 輛,拖拉機 1 輛,機車122輛。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3戶;建有小水窖25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20戶。全村有 4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1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8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20.9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29.52萬元,畜牧業收入466.4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524頭,肉牛559頭,肉羊166頭); 林業收入31.72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29.23萬元, 工資性收入6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4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51人 ,在省內務工261人,到省外務工9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29戶,共鄉村人口2360人,其中男性1257人,女性1103人。其中農業人口1799人,勞動力1421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2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5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鎮衛生院1.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2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追栗街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追栗街中學。該村距離中學1.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07人,中學生5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89.35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0.15萬元,有固定資產69.6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74人,黨員中男黨員63人,女黨員11人。 團員137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1)住房條件差,有的甚至住在危房裡;(2)村寨分散,村村道路是泥土或砂石路面,雨天民眾外出難,特別是小孩上學行走難;(3)有的村沒有廣播器材和科技活動室,上級政策難以及時傳達和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條件差;(4)乾旱季節,民眾生產生活用水難。2、文化素質。(1)村內少數民族居多,科技意識淡薄,經濟發展緩慢。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與上級部門的聯繫,採取民眾出勞力,積極爭取他們在資金或物資上的扶持,解決村內的基礎設施建設。(1)村內道路改造,解決民眾雨天外出的問題;(2)新建小水窖或架通自來水管道,解決民眾乾旱季節生產生活用水難問題;(3)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改善民眾住房條件;(4)新建科技活動室和購買廣播器材,及時傳達上級政策和改善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條件。2、加大科技培養力度,培養致富帶頭人。3、擴大玉米雜交化面積,保證糧食作物高產、穩產,大力發展蔬菜、甘蔗、三七等種植業;依靠科技,加快豬、牛、羊以及雞、鴨、鵝的發展,提高每戶的畜禽存欄和出欄數,提高民眾人均純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