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特彆強調中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雄厚基礎的las技術、tdd技術和Veno技術,並側重與tdd模式相關的物理層技術,主要包括:tdd模式及相關的pre-rake和jt技術、ofdm技術、智慧型天線(sa)、空時處理(stp)、mimo技術、amc技術、harq技術、無線資源管理、las-cdma、定位技術等部分。本書系統性強,注重理論與實際套用的結合,不僅包括最新的理論原理,還有具體的性能分析和仿真結果。
作者簡介
謝顯中,男,1966年出生,博士,現為重慶郵電學院教授、移動通信學術帶頭人、信息產業部/重慶市移動通信重點實驗室主任,目前主要從事移動通信技術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近5年負責或作為主研人員參加TD-SCDMA方面的863項目、教育部/信產部項目、重慶市攻關項目等10餘項。1999年3月至8月在德國西門子公司從事3GTDD模式技術與系統設計合作研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技術與實現》並與人合作信道編碼專著一部。
目錄
第1章4G概述
1.1移動通信的發展
1.24G的概念和特點
1.34G的業務預測
1.3.1用戶對4G業務的要求
1.3.2從套用環境看4G業務
1.3.3從套用領域看4G業務
1.3.4從通信主體看4G業務
1.44G的網路結構
1.4.1無線通信網路結構現狀
1.4.24G網路結構分析
1.54G的研發現狀和發展趨勢
1.5.1歐洲的情況
1.5.2日本的情況
1.5.3韓國的情況
1.5.4美國的情況
1.5.5中國的情況
1.6本書內容安排與結構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TDD模式與傳輸預處理技術
2.1TDD模式原理
2.2TDD模式優點與問題
2.2.1TDD模式的優點
2.2.2TDD模式的問題
2.3TDD干擾分析
2.3.1小區間的干擾
2.3.2TDD與FDD之間的干擾
2.4預RAKE技術
2.4.1預RAKE技術原理
2.4.2預RAKE技術性能分析
2.4.3仿真結果與討論
2.5聯合傳輸技術
2.5.1概述
2.5.2聯合傳輸技術原理
2.5.3聯合傳輸技術的簡化算法
2.5.4TD-SCDMA系統中的套用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OFDM技術
3.1OFDM的基本原理與系統模型
3.1.1無線移動多徑信道的頻域模型
3.1.2OFDM基本原理和頻域模型
3.2OFDM的關鍵技術
3.2.1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抑制
3.2.2OFDM的定時同步
3.2.3OFDM的信道估計
3.2.4OFDM自適應功率和速率分配
3.3OFDM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套用
3.3.1數字音頻和視頻廣播系統
3.3.2IEEE802.11無線區域網路標準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智慧型天線技術
4.1智慧型天線概述
4.1.1智慧型天線的概念
4.1.2智慧型天線的發展歷史
4.2智慧型天線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4.2.1天線的基本概念及陣列天線結構
4.2.2陣列信號模型
4.2.3均勻直線陣波束形成(BeamForming)
4.2.4智慧型天線的兩種工作方式
4.3智慧型天線的波束形成
4.3.1波束形成的常用最優準則(最佳波束形成器)
4.3.2波束形成算法
4.4波達方向(DOA)估計算法
4.4.1傳統法
4.4.2music算法
4.4.3ESPRIT算法
4.5智慧型天線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套用
4.5.1採用智慧型天線後移動通信系統的性能分析
4.5.2智慧型天線對移動通信系統的影響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空時信道與空時接收機
5.1空時信道模型
5.1.1Simo矢量信道模型
5.1.2基於(散射體)幾何分布的單眼射橢圓模型(GBSBEM)
5.2空時信道估計
5.2.1數據模型
5.2.2聯合角度—時延估計
5.2.3時延和空間特徵估計
5.3空時信號接收
5.3.1離散空時信號模型
5.3.2最佳空時接收機設計準則
5.3.3TDMA信號的空時接收
5.3.4CDMA信號的空時接收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MIMO技術
6.1MIMO系統的模型
6.2單用戶MIMO系統容量
6.2.1獨立衰落下單用戶MIMO系統容量
6.2.2相關衰落下單用戶MIMO系統容量
6.3多用戶MIMO系統容量分析
6.3.1發射機能估計信道信息,接收機能估計信道BC信道容量分析
6.3.2發射機不能估計信道信息,接收機能估計信道BC信道容量分析
6.4MIMO系統的鎖孔效應
6.5空時編碼的設計準則
6.5.1空時編碼系統
6.5.2空時編碼的性能分析
6.5.3空時編碼設計準則
6.6空時編碼
6.6.1空時分組碼
6.6.2空時格線碼
6.6.3分層空時編碼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自適應調製編碼技術
7.1概述
7.2AMC技術原理
7.3AMC的傳送和接收處理
7.4LDPC編碼
7.4.1線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和校驗矩陣
7.4.2二進制規則LDPC編碼
7.4.3二進制規則LDPC碼的構造
7.4.4二進制非規則LDPC編碼
7.4.5多進制LDPC編碼
7.5LDPC碼的和-積解碼算法
7.5.1樹圖和因子圖
7.5.2和-積解碼算法
7.6基於有限域GF(Q)的LDPC碼及其頻寬有效傳輸
7.6.1基於GF(q)的LDPC碼與q進制調製直接結合的頻寬有效傳輸
7.6.2多進制LDPC碼的編碼設計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HARQ技術
8.1HARQ概述
8.1.1差錯控制
8.1.2ARQ和FEC
8.1.3HARQ
8.2標準ARQ協定
8.2.1停止與等待(Stop-and-wait)
8.2.2返回N(GO-back-N)
8.2.3選擇性重發(Selectiverepeat)
8.3HARQ的基本類型及算法實現
8.3.1編碼冗餘版本的生成
8.3.2Ⅰ型HARQ(HARQ-I)
8.3.3Ⅱ型HARQ(HARQ-II)
8.3.4Ⅲ型HARQ(HARQ-III)
8.4HARQ的套用方式
8.4.1Ⅱ/Ⅲ型HARQ在RLC層上的重傳
8.4.2在L1層重傳時L2層和L3層的Ⅱ/Ⅲ型HARQ操作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無線資源管理
9.1無線資源管理概述
9.1.1功率控制技術
9.1.2信道分配
9.1.3調度技術
9.1.4切換技術
9.1.5端到端QoS保障
9.2信道分配分類
9.2.1信道分配概念
9.2.2動態信道分配分類
9.2.3集中式DCA
9.2.4分散式DCA
9.3干擾自適應DCA和流量自適應DCA
9.3.1業務自適應DCA分析
9.3.2干擾自適應DCA分析
9.4神經網路在DCA中的套用
9.4.1信道分配模型
9.4.2信道參數
9.4.3性能評估模型
9.5AGGRESSIVEFUZZYDISTRIBUTEDDCA算法
9.6TD-SCDMA系統中的DCA
9.6.13GTDD中信道分配功能分類及分配過程
9.6.2信道優先權更新策略
9.6.3動態信道分配策略
9.6.4信道分配和調整
9.6.5信道分配方案實例
9.7切換技術
9.7.1切換的基本過程
9.7.2切換的控制方式
9.7.3切換準則
9.7.4切換分類
9.8TD-SCDMA中的接力切換
9.8.1接力切換的基本概念
9.8.2接力切換的基本過程
9.9垂直切換
9.9.1多層小區
9.9.2水平切換和垂直切換
9.9.3異構型PCS中的垂直切換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LAS-CDMA技術
10.1LAS碼概述
10.1.1LAS碼的概念與發展情況
10.1.2LAS碼的特點
10.1.3LAS碼的套用
10.2LA碼的構造
10.2.1LA碼的基本生成方法
10.2.2LA碼生成方法的改進
10.3LS碼的構造
10.3.1LS碼的多項式構造方法
10.3.2LS碼的矩陣描述
10.3.3LS碼與LA碼的結合套用
10.4LAS-CDMA系統
10.4.1LAS-CDMA體系與標準
10.4.2LAS-2000系統
10.4.3LAS-CDMA系統的頻譜效率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移動通信定位技術
11.1概述
11.1.1第四代移動通信定位系統需求和發展歷程
11.1.2第四代移動通信定位系統研究現狀和趨勢
11.1.3本章的安排
11.2無線定位技術的分類
11.2.1基於終端的定位技術
11.2.2基於網路的定位技術
11.2.3混合定位技術
11.2.4定位算法的基本過程
11.3定位參數的獲取
11.3.1群相關檢測算法
11.3.2算法中各參數的選定
11.4TDOA定位估計算法
11.4.1最小二乘估計的數學方法
11.4.2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11.4.3最小二乘估計三邊求解算法
11.4.4計算DOP
11.4.5幾何精度因子對定位精度的影響
11.5AOA定位估計算法
11.5.1AOA估計算法
11.5.2AOA定位算法數學模型的建立
11.6誤差分析和誤差抑制算法
11.6.1誤差產生的原因
11.6.2誤差抑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