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埃托雷·馬約拉納自小便擁有極高的數學天份。 他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加入了恩里科·費米在羅馬大學的研究團隊,成為“Via Panisperna boys”的一員。 這個綽號來自其實驗室所在的地址。
在1923年剛進大學時,馬約拉納讀的是工程學。1928年,在埃米利奧·吉諾·塞格雷的建議下轉到物理領域。
馬約拉納二十一歲時加入了羅馬大學物理研究所由費米(Enrico Fermi,一九三八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座核反應堆的發明者)領導的研究組,這個組在物理學界非常有名,裡面匯集了一批義大利當時最優秀的青年物理學家,理論與實驗並重,而且工作效率奇高。大家以費米為中心進行工作,唯有馬約拉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人。不過他超級的分析與計算能力及天才的物理直覺對整個研究組的幫助是無法估量的。然而有一件事一直讓費米既頭痛又無奈,那就是馬約拉納對發表研究成果的消極態度。很多時候一項實驗完成了,同事們把實驗結果拿給馬約拉納看,他往往立即就能進行分析和計算,並給出理論上的解釋。要命的是,這些稍加補充與完善就能發表的分析和結論常常被他寫在隨手抓來的煙盒背面或餐巾上,而他一番宏論之後,就將這些紙片一揉,直接丟進了垃圾桶!
1928年,他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探討了有關原子光譜的問題。 這個工作是費米所提出原子結構統計模型的早期套用。 (因為同時也由盧埃林·湯馬斯寫下,現在一般稱作湯馬斯-費米模型。)
1932年,他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在隨時間變化的磁場下的原子光譜。 伊西多·拉比以及其他人同時也在研究這個問題。 而這個問題也開啟了原子物理理重要的新分支——無線電磁波頻譜(radio-frequency spectroscopy)。 同一年,馬約拉納寫了另一篇文章探討相對論性的粒子。 在這篇文章里,為了允許帶任意動量的粒子,他發展並套用了勞侖茲群的無窮多維表示,並且寫下了有關基本粒子質量的理論基礎。 就如同馬約拉納大部分以義大利文寫作的文章一樣,這篇文章幾十年來並沒有受到廣大的注意。
1938年左右離奇失蹤。他的生命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二年,而其中真正用於研究物理的時間大約只有五六年,但他顯現出的才華和極敏銳的洞察力,特別是對很多當時的物理難題的超前思維,只能用“無與倫比”來形容。
馬約拉納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且不說他那些在物理學上匪夷所思的超前思維,單說他對生活中一些小事的判斷也頗令人費解。比如他從來沒交過女朋友,原因竟是他自認為長得太醜。可從他的照片上看,雖算不上英俊,但怎么說也不是個醜八怪。至於他的死(嚴格地說應該是失蹤)就更為離奇。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五日他給家人和他任職的那不勒斯大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卡瑞利(Antonio Carrelli)各留了一封簡訊後,就登上了一艘開往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郵船。一般人和警方都把這兩封信解讀為絕命書。不過也有兩件事令人費解——他支領了半年的薪水並帶走了所有重要的科研筆記,這不大像一個準備自殺之人所為。儘管如此,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人們大都還是會認定他自殺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他平安抵達了巴勒莫,而且又發了一封電報和一封信給卡瑞利。電報僅一句話“別緊張,信隨後就到”,信里則明確說他放棄了自殺的念頭。根據記錄,他確實買了返回那不勒斯的船票,而且有個同艙人(三人住一間艙房)曾作證說,他在那不勒斯下船時,馬約拉納還在艙里睡覺。但馬約拉納卻從人間蒸發了,沒人確切知道他是否在那不勒斯下了船,甚至連他到底上沒上開往那不勒斯的船也是個未知數。這種不確定的結局,為後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以致幾十年來不斷有人宣稱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遇見過馬約拉納,版本之一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他經常在智利的一個小酒館裡吃飯,還在餐巾紙上演算數學問題……這些傳聞無一可以得到證實,恐怕均是媒體的炒作。時至今日,義大利人也沒有忘記他。他多次成為科幻小說或電影的主角,甚至還有關於他的科幻連環畫集。在連環畫裡,馬約拉納的結局最為輝煌——被外星人接走了!
軼事
馬約拉納是個計算天才: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沒有人會用計算尺和筆算。只要需要問他,請告訴我1538的對數,或者,243的平方根乘以578的立方根等於多少……費米和他曾有過一場計算能力PK,費米用紙筆尺,馬約拉納只用腦子,然後比賽結果是平局……而費米的計算能力則是:奧本海默爆炸核子彈的時候,他就站在很遠之外,手裡拿張紙,撕成碎紙片。核子彈的衝擊波來了,他把紙一扔,然後根據紙片被捲走的高度、速度和距離計算釋放的能量值。衝擊波走了,他就算出來了,而且和精密儀器測試的結果不相上下……
費米與小馬曾有一段對話:
馬約拉納:每隔500年才有一個類似阿基米德或牛頓這樣的科學家出現,而每隔100年就有1至2個類似愛因斯坦和玻爾這樣的科學家出現。
費米:那我將處於一個什麼地位呢?
馬約拉納:理智一點,費米,我並沒有談到你我,我們談的只是愛因斯坦與玻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