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城市污染物為何久聚不散?◎環境中的微小毒素會被食物鏈逐級放大?
◎地理條件造就了哪些獨特飲食文化?
※完善自我,掌握新的洞察力,地理學視角看世界
※知災防災:了解地震、暴雨如何形成,才能做好應對的準備
※新聞時事:發掘熱點話題的地理特點,綜合分析時政問題
※歷史變遷:以地理學知識審視環境與氣候變化對歷史影響
※大千世界:從冰川遺蹟、大峽谷的壯麗景觀到城堡、教堂的人文風情,掌握自然與人文地理,學會深度旅行
◎首部整合各分支學科的地理學譯著 知識點全面系統又貼近人的實際生活
◎獨特專欄緊密追蹤公共政策 將地理學與現實話題緊密結合
◎生活中應知曉的地理學常識
◎再版10次的當代地理學傳承、發展與套用的經典之作
地理學是一個古老的研究課題,最初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但到今天已經逐漸發展為一門範圍廣泛的學科。本書共13章,分為四個篇章,囊括自然地理學、人口地理學 、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學科分支。以介紹地理學的發展、核心概念,以及長期以來在地理學思想與著作中形成的四種系統性傳統為開端,四大傳統獨立成篇,每篇集中論述這些地理學觀點的一個方面。前三篇專門介紹地理學的分支學科,而區域分析傳統單獨成為最後一章,利用前三種傳統和主題,並通過相互參照對其進行綜合。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別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態的變化、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作者介紹
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 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華盛頓大學獲博士學位。他是若干本地理學教科書和兩本地圖模式分析專著的合著者,在城市地理學、空間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等領域著作頗豐。任《地理分析雜誌》(Journal of Geographi cal Analysis)編輯和《地理分析》(Geographical Analysis)與《區域科學論文集》(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編委多年,以及聖迭戈州立大學伯奇地理研究所所長。2002年,榮獲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傑出學者獎。朱迪絲·格蒂斯(Judith Getis) 獲密西根大學學士、碩士學位和教師證。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中學地理學計畫的原作者之一,並為新澤西州普林斯頓教育委員會(Edcom)系統開發了教育資料。
傑爾姆·D·費爾曼(Jerome D.Fellmann) 獲芝加哥大學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除了在韋恩州立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任職。教學與科研興趣總體上集中在人文地理,特別是城市與經濟地理,以及地理文獻、俄國與獨立國協地理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黃潤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土壤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環境科學教學和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要譯著有《重新發現地理學》、《當代地理學要義——概念思維與方法》和《美國環境科學百科全書》等。
韓慕康,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海岸地貌、構造地貌和地震地質方面的研究。參編專著和辭書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2項。
孫穎,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獲得人文地理學碩士學位。現就職於北京聯合大學套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系,任講師。曾參與翻譯《當代地理學要義——概念、思維與方法》等著作。
作品目錄
前言本書預覽
第1章 緒 論
第2章 地 圖
第一篇 地球科學傳統
第3章 自然地理學:地貌
第4章 自然地理學: 天氣與氣候
第5章 自然資源地理
第二篇 文化—環境傳統
第6章 人口地理學
第7章 文化地理學
第8章 空間相互作用
第9章 政治地理學
第三篇 區位傳統
第10章 經濟地理學
第11章 城市地理學
第12章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第四篇 區域分析傳統
第13章 區域概念
附錄:地圖投影
重要辭彙
譯後記
出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