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崛起與衰退之間

勿庸置疑,不僅對於中國,對於全人類而言,這也是一項不容許失敗的項目。 這一項目不愧為人類史上最有貢獻的偉大事業。 這也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經驗教訓。

內容介紹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取得初步成果開始,直至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整個發展過程,就是說,這個時期正值中國的改革開放之大潮.在此期間,通過留學、經商、企業諮詢等性質迥異的研究和實際工作,我很有機會來到中國而直接看過中國之大變化,並且,得到過許多中國朋友們的建設性意見。而原作正是基於這些年來所學到的知識編寫而成。
正值本次的《在崛起與衰退之間》譯本發行之際,想到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主角的中國朋友們能夠閱讀到這部凝結了作者全部提煉思想的原作譯本,作者激動不已。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古今中外末見的大規模國家項目。這是占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十幾億中國人民在生死存亡關頭,在或確立經濟上的自立,或選擇受苦挨餓的問題上面臨的重大抉擇。因而,也是決不容許任何失敗發生的。勿庸置疑,不僅對於中國,對於全人類而言,這也是一項不容許失敗的項目。這一項目不愧為人類史上最有貢獻的偉大事業。並且,通過全體中國人民齊心協力地添磚加瓦,已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偉大事業“之後”需要做些什麼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作者認為,我們應在自己的偉業中學習,冷靜地進行反思。如果沉醉於成功,未來將難免會因為享受安逸而毫無進步。這也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經驗教訓。
作者想,給我們經驗教訓最深的當屬日本,在原作中作者將日本與中國進行了比較。日本之所以能夠成就高速發展,並不只是單憑其自身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幸運,而面對這個事實所該有的謙虛卻被日本人遺忘了。此外,日本沒有進一步地加強其長期性競爭力,尤其是人力資源方面的競爭力;也忘記了經營管理的本質,一味地追逐眼前資本積累和對自己的盲目保全。
中國改革開放政策能夠在如此大規模、沒有任何,且不容失敗的環境下取得成功,正是中國放棄了短期性利益,制定了全體人民都可以理解的長期性目標,摒棄了所有虛設的東西,並完全遵守了投資效果最大化的原則。為取得成效,領導部門不僅強調責任性,而是要求以理解政策內容為前提的自我犧牲,下大力氣在創新方面做文章。基於此,將“合作”定位為戰略機制之新管理方式,它給中國帶來很多經濟發展機會,此外,還在實踐過程中,領導部創造出來不少嶄新和特有的新專業技術(know?how)。但是,通過改革開放取得的這些新專門技術也是如此,如果作為改革開放主角的中國人沒有真正體味到“此後”的深意的話,所有的那些新專門技術也什麼時候都將會被漸漸忘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