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該村海拔 1872米,年平均氣溫18.6℃,年降水量 77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小麥等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211.6畝(其中:水田 80.0畝,旱地 131.6畝),人均耕地 0.84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 5857.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2457.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9.75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2.5畝;荒山荒地 1320.5畝,其他面積1612.8 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 61戶通自來水,有 61戶還存在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100%)。有 6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5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 89.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2戶(分別占總數的 71.5%和71.5 %)。該村到光祿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6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1輛,拖拉機1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1.0 畝,有效灌溉率為 57.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2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48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 5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0.5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32.6萬元,占總收入的 28.8%;畜牧業收入 29.6萬元,占總收入的 30.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9頭,肉牛 54頭,肉羊 221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 0%;林業收入 21.82萬元,占總收入的24.1%;第二、三產業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 0.73%;工資性收入 5.27萬元,占總收入的 0.62%。農民人均純收入12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4.7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5.2%),在省內務工 5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0.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8.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61戶,共鄉村人口254人,其中男性 131人,女性 123人。其中農業人口 253人,勞動力 178人。該村民族為彝族。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8人,占人口總數的3.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34人,參合率 91.4%;享受低保 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光祿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 3.0公里,距離光祿鎮衛生院 29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梯子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光祿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 3.0公里,距離中學29.0 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24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 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支撐農業後勁不足,交通不便,對外信息難以溝通。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重點發展蠶桑和大牲畜養殖。(如發展蠶桑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00 畝;發展養殖業,發展養豬280 頭、牛60 頭、羊400 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8 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1292.0 元增加到18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