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氮素可以通過各種轉化和移動過程而離開土壤-植物系統,從而帶來氮肥施用的經濟損失和環境受不良影響的風險,氮素損失直接減少了植物可吸收氮素的數量,從而降低了施肥的增產效果,並影響環境的質量。因此,採取各種技術手段以減少氮素損失,是農業氮素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
損失程度與土壤性質、作物種類、氮肥種類和施用方法以及施肥前後的氣象條件關係密切。對中國農田生態系統的研究表明,化肥氮素損失多在30%~70%之間,有機肥料氮的損失一般明顯低於化肥氮的損失。
損失途徑
損失途徑主要有反硝化作用、氨揮發、淋溶和徑流等,它們之間有密切關係,各種途徑損失的數量占總損失量的比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多數情況下,以反硝化和氨揮發為主。此外,植物體內的氨通過葉面直接逸向大氣,也是氮素損失的途徑之一,
反硝化損失
硝酸鹽在嫌氣條件下被還原為氧化亞氮和分子氮而引起的氮素損失。在非石灰性土壤上,反硝化是農田生態系統氮成損失的重要途徑。在旱田土壤中,短時間的通氣不良或局部嫌氣環境也可產生反硝化作用。化肥氮在稻田中的損失高於旱田。
氨揮發性失
土壤中的氨態氮可以銨離子(NH)形式存在,也可以氨(NH)的形式存在、兩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當土表或水中氨分壓大於其上大氣的氨分壓時。即可發生氨的揮發,氨揮發速率主要決定於土壤表層(旱作)或田面水(水田)的pH、溫度以及氮濃度和田間風速等。因此,土壤pH、陽離子交換量、碳酸鈣含量、銨態氮肥的相伴離子種類、氮肥施用技術、作物生長情況以及氣象條件等,都會影響氨揮發損失的程度。在石灰性土壤上表施銨態氮肥,易引起氨的揮發損失,在石灰性土壤上,化肥氮的損失量明顯高於非石灰性土壤。
硝態氨淋失
NO可以隨水移動,從上層土壤剖面淋至較深的土層,進入地下水。這是一個非生物過程,由對流和擴散引起。NO的這種向下運動,在田間受到土壤削麵構型、耕作、灌溉、降雨、施肥的影響,還與土壤的空間變異性關係密切,如大的根孔、大的裂隙等,因此,其淋失效量和深度往往具有隨機性。
徑流損失
土壤中的氮隨徑流或田間排水自土壤表面流失也可造成土壤氮損失。在一般情況下,徑流損失很小,但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土壤以及水田不合理排水時,徑流損失也會很大。
土壤氮索轉化的研究方法
一個生長季節內,土壤究竟可以向作物提供多少氮?這是關於農田土壤氮素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回答這一問題的直接意義在於如何確定當季施肥量,土壤氮素的研究方法有:室內培養法、化學浸提法、田間培養法、N標記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