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蒙古族》把浩繁的蒙古族歷史文化,用最通俗、最直觀的形式呈現給讀者,挖掘出民族歷史、文化、風俗中的精髓,使讀者對遼寧省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更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
圖書目錄
引言
一 歷史文化
二 蒙醫蒙藥
三 寺廟建築
四 佛教名山
五 名人軼事
六 大事紀略
七 民族教育
八 新聞出版
九 民俗風情
後記
文摘
(一)歷史文化
卓索圖盟
卓索圖盟是清初蒙古盟旗建制。卓索圖為蒙古語譯音,設定於康熙三十年(1691),是清朝統治蒙古的六盟之一。會盟地在土默特右旗境內(今朝陽北票)。東臨錦州府,西接昭烏達盟,南接寧遠邊牆(興城)。卓索圖盟轄五旗,即土默特左旗(今阜新)、土默特右旗(今朝陽北票)、喀喇沁左旗(今喀左、建昌、凌源三縣)、喀喇沁右旗(今內蒙古喀喇沁旗和遼寧的建平縣)以及喀喇沁中旗(今內蒙古寧城縣和河北平泉縣)。當時五旗人口約有19.8 萬人,盟統轄320個佐領(蒙古語稱蘇木)。
阜新蒙古族
屬於蒙郭勒津部落後裔。蒙郭勒津部落是一個古老的蒙古部落。在《蒙古秘史》《蒙古源流》中都有關於蒙郭勒津部落的記載。明代史書記載土默特萬戶為蒙郭勒津萬戶或“蒙郭勒津土默特”。在15世紀,蒙古北元時期,蒙郭勒津部落以它的強悍實力,成為達延汗統一蒙古的一支力量。到17世紀20年代,蒙郭勒津部落向東遷徙到今阜新地區與蒙古族先民阿巴嘎那爾、察哈爾、兀良哈、喀喇沁、土默特等蒙古部落融為一體,成為阜新這塊土地的主人。
彰武蒙古族
彰武蒙古族屬察哈爾和科爾沁部落後裔。早在清順治四年(1647)清廷從蒙古察哈爾八旗徵調16個家族,3261:1人移牧(今彰武之地)。設蘇魯克(蒙古語牧群)與科爾沁部同牧管理牧場。科爾沁部人是成吉思汗之二弟哈薩爾後代嫩十旗科爾沁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科爾沁部的賓圖王旗和卓索圖盟土默特左翼旗劃出部分土地設蘇魯克養息牧場,隨之蘇魯克蒙古人口漸增,最後達到了4.5 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