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鼓[四川民間文藝]

圍鼓[四川民間文藝]
圍鼓[四川民間文藝]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圍鼓是四川省特有的一種傳統民間文藝,又稱打鎦子、打排鼓,形式是十多個人圍坐在茶館裡、有的打鼓、有的敲鑼、有的吹笛、有的拉琴,演唱著生、旦、淨、醜、末,一應俱全,唱的是川劇,但只唱不表演,所以又叫“唱玩友兒”或“川劇座唱”。

簡介

舊社會,喜愛這一文藝活動的人上自軍閥官僚、文人雅士、下至車夫力行、文盲商賈,各界都有。解放前的四川軍閥范紹增、王瓚緒、楊森等亂世梟雄,都愛附庸風雅,以能哼得幾句川劇而自詡為“儒將”,有一次范紹增捉到一群土匪,責令通通槍斃,一匪首臨刑前吼了兩聲“恨只恨自家太糊塗,枉卻了一顆好頭顱”的川劇,范紹增一聽大喜,不僅將匪徒們全部赦免,還將那“好頭顱”擢升為連長,簡直荒唐透頂!
文人的愛好者更是比比皆是:趙熙、包弼臣、郭沫若、張大幹等,都是此中痴迷;趙熙還親自編寫劇本,他寫的《情探》字詞典雅,音諧調正,令人百唱不衰,藝人們奉為川劇範本;郭沫若則是“十處打鑼九處有”,一見到圍鼓場合便“技”癢難忍,坐下就唱,他嗓子尖細,專唱旦角,那圓潤柔酣的婉轉音喉,要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聽的人還會真地以為是位二八佳麗呢。
解放後,圍鼓愛好者有增無減,處於巴蜀腹地的資中縣城歷來文風鼎盛、愛好者們自發性地組織了一個“圍鼓委員會”。參加的人員有船工、搬運、商人、教師、手藝人……通稱“委員”。這些人很講義氣,相互間只要一見到就要熱情地打招呼:“×委員,喝茶!”隨之而起的便是此起彼伏的“×委員的茶錢我開了!”爭相把錢遞向堂倌。他們還經常聚餐,不管那個“委員”的生日,都要逗錢慶賀,大碗酒、大塊肉,痛痛快快地“整一頓”;要是哪個“委員”家中死了人,需要辦喪事,他們更是全體上陣,一個個青筋暴綻,不唱得聲嘶力竭,決不罷休。

表演

這些“委員”們的水平有高有低,很不一致,水平高的,能唱一百多折川戲,連職業川劇演員有時都要向之討教:水平低的,只能唱幾折戲或幾句台詞,有個姓馮的,就是這號人物,他唱了二十多年的圍鼓,卻只會“唱”《苟家灘》的一句半。《苟家灘》是個花臉重頭戲,戲中的“王彥章”要唱十多分鐘,當唱到“號炮響,連天震,威風凜凜出大營”時,便要高叫一聲:“來將何名”?“馮委員’’便連忙應道:“石敬塘”。“王彥章”就說:“挨打”!“馮委員就大喊一聲:“哎喲!”他的戲就完了。從“石敬塘”到“哎喲!”名曰一句半,實際上只有五個字,“馮委員”吼了二十多年,一點也不感到厭煩,並且每當玩友們商量要唱什麼戲時,他總是可憐兮兮地要求:“唱‘苟家灘’!唱‘苟家灘嘛”’。
還有一種水平更低的,叫做“於鴨子”,這種人一句都不會唱,卻又每場必到,愛得要命。有個姓藍的,便是這號特殊的“鴨子”,他向圍鼓委員會捐了二面銅鑼,也就理所當然地當上了“委員”。有一次他在一家飲食店喝酒,被幾個玩友看到了,親切地稱呼他“藍委員”。商店的經理聽到後,不知是哪一級的委員到基層微服私訪,便暗中向服務員打招呼:“這個喝酒的來頭不小,你們要端正服務態度,熱情接待”。於是,服務員們個個滿面堆笑,分外殷勤,把藍委員服侍得周身舒服,喝了半斤高粱酒,啃了一個豬蹄子,吃了三兩豬耳朵,算賬時卻只收了五角錢,這件美事在圍鼓界廣為流傳。“委員”們無不引為“唱圍鼓受人尊敬”的典型佳話。

發展

六十年代,資中唱圍鼓的中心台柱是“三俠五義”、“十二小妖”。所謂“三俠”實為“三瞎”,是三個近視眼、五義,實為“五匿”,是五個處事不夠果斷的“匿毛鬼”;“十二小妖”,實際上只有一個人,丈夫姓石,排行第二,人稱石二嫂;她嗓音高尖,又全是唱的小姐、公主一類二八佳人的少女角色,便得了個“石二小妖”的美名,外人不知就裡,以為是十二個小妖。“文革”快要開始的時候,她已經五十開外了,由“小妖”變成了“老妖”,有一次她唱《桂英打雁》,咿咿呀呀唱了好一會兒,然後一聲尖叫:“給姑娘帶馬來!”把一個倒開水的中學生驚了一跳,抬頭一看,那“姑娘”兩鬢斑白,雞皮猴顏,滿臉皺紋,忍不住哈哈大笑,直笑得“桂英姑娘”惱羞成怒,把中學生轟了出去。
不久,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這“命”一“革”就是十年,當時全國是十億人口,卻只能唱八個樣板京戲,這些川劇迷對京戲是外行,憋得難受,有的人便試著用川劇曲調移植《沙家浜》、《紅燈記》中的部分唱段,號稱“革命現代川劇”,居然獲得了“縣革命委員會文衛領導小組”的認可,進而便為毛主席語錄“譜曲”,還有“集體創作”的“革命折子戲”、統稱“革命圍鼓”。
這“革命的新生事物”一出台,立即便吸引了眾多的聽眾,因它新鮮、稀奇、好笑、如“語錄唱段”:“革命不是請客、(鑼鼓:叭打弄狀)吃飯啦啦啦啦……”緊接著又由裝成女人的聲音拖腔拖凋地幫腔:“不是做文章,呀哈哈喲……”尖溜溜地刺入耳膜。至於那些“創作”劇目,更加使人笑掉大牙,筆者曾記錄過一折《打倒林家鋪子》的高腔戲,堪稱這類戲文的“典型代表”:
“(陳伯達唱)北京城有個林賊娃子光腦殼,野心大得象缽缽,紅太陽照遍了全球還害怕冷,偷了馬列主義外衣來披著。馬列主義外衣無價寶,他披了還嫌不熱和(“和”字唱明平聲),又要穿上資本主義的狐皮(復辟)衫兒,實在可惡!(幫腔:實在呀太可惡!) (葉群唱)陳軍師莫要那么說,奴家是林彪的一群(葉群)臭老婆。奴的夫原是那副統帥一個,‘孔老二’是他親哥哥。兩個人同穿二條爛褲子,克己復禮要把黨來奪。多虧奴生了個乖乖兒子林立果,虎背熊腰賽韋陀。搞了個五七一工程小艦隊,老傢伙拿他硬是莫奈何!(笑:呵呵呵呵!)
(林立果念)英雄時來運未來,好比明珠土內埋。有朝一日時運轉,天馬行空雲霧開。俺,小老虎林立果是也!堪恨陳伯達那廝要設國家主席,泄漏了父帥天機,壞了舉義大事,適才奉得父帥手令,著俺提前起事,正是:(一陣陣密鑼緊鼓之後,唱)陳伯達軍師闖大禍,鑽進了地網天羅。俺本是亂世英豪林立果,膽大包天智謀多。黃吳李邱同俺是一夥,只可惜兒爺子命淺福薄。(幫腔:命淺啦福又薄!)……”
後面還有許多,一會兒黃永勝唱,一會兒吳法憲唱,最後結局是林立果去偷林彪的馬列主義外衣,被林彪捉住,怒罵:“這馬列主義外衣人人都想披,你披了我披啥子?”正當父子倆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金猴奮起千鈞棒”,把“林家鋪子”搗毀,林彪帶著妻、兒坐飛機逃跑,摔死在“蠻國番幫”、屍體被“瘟豬兒乾”(溫都爾汗)。整個劇情東拉西扯,令人捧腹。這奇特的曇花一現的民間文藝,在中國的戲劇史上,是否應該記下一筆呢?……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