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豪夫童話名作

國小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豪夫童話名作

威廉·豪夫童話是德國藝術童話的傑出代表。它儘管篇數有限,題材內容和藝術風格卻稱得上豐富多彩。《豪夫童話名作》的故事不僅發生在德意志的城市、鄉村和莽莽黑森林,也發生在遙遠的異國他鄉,故事既富有民間童話善惡分明的教育意義,清新、自然、幽默的語言特色,也不乏浪漫派童話小說的想像奇異氣氛神秘的特點,是世界兒童文學的重要經典。

內容簡介

《國小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豪夫童話名作》寫到,威廉·豪夫童話理所當然地被視作了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在我國,也早已出版和流行過豪夫童話的各種選本,這兒奉獻給讀者的,則是完完整整的一個全集。今天我們推出這部書,除了重視它本身積極的思想意義和高度的藝術成就,除了它確實雅俗共賞、老少鹹宜。
總之,豪夫童話也像格林童話一樣,會使我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既增加見識,又獲得樂趣。

作者簡介

威廉·豪夫(Wilhelm·Hauff)是德國十九世紀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在德國文學史上是個彗星似的人物。他生於1802年11月29日,1824年在神學院畢業後,當了家庭教師,同時也為孩子們寫童話,這樣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1827年11月18日,他因病逝世,年僅25歲。他的作品大都是他逝世前一兩年寫成的。在他的整個創作中,童話創作占有重要地位,並使他舉世聞名。他的童話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楊武能,當代著名翻譯家,中國譯協名譽理事。1938年生於重慶,祖籍重慶市武隆縣江口鎮,故亦名楊武隆,號江口譯翁。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馮至研究歌德。大學時代開始發表譯作,已出版《少年維特的煩惱》、《浮士德》、《歌德抒情詩選》、《海涅抒情詩選》、《茵夢湖》、《德語國家短篇小說選》、《德語國家中篇小說選》、《格林童話全集》、《豪夫童話全集》、《魔山》、《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嫫嫫(毛毛)》、《魔鬼的如意潘趣酒》等經典譯著3 0餘種,《歌德與中國》、《走近歌德》、《三葉集》、《德語文學大花園》等論著5部,《歌德文集》(14卷)等編著十餘種,散文隨筆集《感受德意志》和《圓夢初記》,並有個人大型個人譯文集《楊武能譯文集》(11卷)行世。《走近歌德》和《歌德與中國》等著譯多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歌德文集》獲得中國圖書獎。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000年榮獲聯邦德國“國家功勳獎章” ,2001年獲得終身成就獎性質的 “洪堡學術獎金”,2013年榮獲世界歌德研究領域的最高獎項 “歌德金質獎章”。

圖書目錄

鷺鷥哈里發
營救法特美
小矮子穆克
假王子
矮子長鼻兒
阿布納爾,什麼也沒看見的猶太人
年輕的英國人
阿爾曼索爾的故事
鹿金幣的傳說
冷酷的心
賽義德歷險記
施廷福岩洞

序言

威廉·豪夫和德國藝術童話
18世紀末,和整個歐洲文學一樣,德國文學的發展進入了浪漫主義時期。在文學史上以創作童話著稱的威廉,豪夫(WilhelmHauff,1802—1827),便是德國後期浪漫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雖然只生活了短短的25個年頭,創作多集中於其早夭前的一兩年內,以童話和小說為主的成果卻相當豐富。特別是被稱作“豪夫童話”的前者,更如格林童話一樣不但在德國家喻戶曉,而且譯成各種語言,受到了全世界的孩子和青少年,甚至也包括成人在內的廣大文學愛好者的喜愛。豪夫童話理所當然地被視作了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在我國,也早已出版和流行過豪夫童話的各種選本,這兒奉獻給讀者的,則是完完整整的一個全集。
說到格林童話,大家都知道它是德語文學的一大瑰寶。在世界童話之林中與丹麥的安徒生童話一起形同雙璧,占據著最顯要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豪夫童話比格林童話晚產生十多個年頭,同為重視民間文學蒐集整理的德國浪漫派的重要成果,在整個風格情調上深受追求奇異、重視想像的浪漫主義文風的影響。
不過在豪夫童話和格林童話之間,存在著一個重要的區別:格林童話乃是格林兄弟蒐集、整理的民間童話,豪夫童話卻系作家所創作——在這點上更近乎安徒生童話,因此在德語文學史上也就稱作藝術童話。由藝術童話這個稱謂,我們大致就可知道這類作品的特點。那就是它們一般都更富於藝術性,更講究謀篇布局,情節也更曲折複雜,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也更深入、細膩,時代精神和社會意義也更濃重、強烈,讀者對象也已經不限於兒童。從一定意義上講,藝術童話實質上就是具有童話特徵的小說,即童話小說。
反之,作為民間童話傑出代表的格林童話,則更自然、質樸、單純和稚拙,就體裁論體裁,也許就更富於童話的特質,更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審美趣味。
不過,藝術童話也好,民問童話也好,都一樣地具有想像瑰麗奇特,情節生動有趣,是非善惡分明這樣一些共同的優點;除了這些共同點,兩者可以講各有所長。
具體比較格林童話和豪夫童話,前者的內容更加豐富——豪夫童話總計不超過20篇,雖然每篇都要長一些;格林童話則多達200多篇,在世界包括我國也都流傳更廣,更加受到重視,一些名篇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紅帽》等受到了一代代小讀者的寵愛。豪夫童話,特別是其中的《年輕的英國人》、《施廷福岩洞》和《冷酷的心》等名篇,則更富於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時代特色和社會批判精神,藝術方面也更成熟、精細,雖說流傳還不如格林童話廣泛。
藝術童話或者說童話小說,在德語文學中算得上是一種傳統久遠和獨具特色的樣式。從歌德開始而迄於當代,許許多多的大作家都進行過藝術童話的創作,特別是在19世紀上半葉的浪漫派時期,這種樣式更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產生了無數的名篇佳作,如霍夫曼的《侏儒查赫斯》和《金罐》,福凱的《水精昂蒂娜》(IH譯《渦堤孩》),沙米索的《彼得·施勒密奇遇記》(亦譯《出賣影子的人》)等等,都流傳至今,聞名遐邇。後來的施篤姆、黑塞、格拉斯等大小說家,同樣也在藝術童話的創作方面有所建樹。但以這一特殊體裁創作的數量和質量論,像掠過夜空的彗星一樣英年早逝的威廉,豪夫,則無疑是其中一位最引人注目的佼佼者。
豪夫1802年出生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市,早年在迪賓根大學攻讀神學和哲學,畢業後當過家庭教師和報紙編輯。他雖然寫過一部開德國歷史小說先河的長篇小說《列支登士登》,也成功地創作了一些中篇小說和詩歌,但是,威廉·豪夫這個名字之所以留在文學史上,之所以迄今仍為世人熟知,主要還是因為他把一系列成功、感人的藝術童話奉獻給了讀者。
豪夫童話可以說是德國藝術童話的傑出代表。它儘管篇數有限,題材內容和藝術風格卻稱得上豐富多彩。故事不僅發生在他德意志祖國的城市、鄉村和莽莽黑森林(《冷酷的心》和《年輕的英國人》),也發生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如廣袤的阿拉伯大沙漠(《營救法特美》、《賽義德歷險記》),如荒涼的蘇格蘭小島嶼(《施廷福岩洞》),等等。在風格上,豪夫童話更是兼收並蓄、廣采博取,既富有民間童話善惡分明的教育意義和清新、自然、幽默的語言特色(《鷺鷥哈里發》、《小矮子穆克》和《阿布納爾,什麼也沒看見的猶太人》),也不乏浪漫派童話小說的想像奇異、詭譎、怪誕,氣氛神秘、恐怖(《施廷福岩洞》)。但與此同時,它又有不少區別於,或者說優異於民間童話和一般浪漫派藝術童話的地方。
與民間童話相比,豪夫童話藝術上更成熟、完美,甚至可以講精雕細刻。它十分講究情節安排和謀篇布局,對故事套故事的“框形結構”這一源於《十日談》的傳統手法,更是用得純熟自然,且多有發展創新。十分值得我們玩味和借鑑的是,在豪夫童話中,這種講故事的“框子”,不只起著交代背景和營造氣氛的作用,本身也常常就是一個引人人勝的故事,而且不少時候與包含其中的小故事交織、融合在一起,使情節更加起伏跌宕,緊張曲折,往往叫人一直要讀到整個故事的最後結尾,才懸念頓消,恍然大悟。再有,作者有時也借“框子”中講故事者之口,或發表自己有關童話創作的美學主張,或對作品反映的世態人情進行評論。可惜,在以往的選本里,這意義很大、用處很多的“框子”,幾乎都被刪去了,因此也沒法讓人一睹豪夫童話的全貌。
再者,豪夫童話中的人物已不再如民間童話似的簡單化、模式化,而多半有了一個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因此更加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其行為動機、經歷、遭遇和結局也更加令人信服。如《冷酷的心》的主人公年輕燒炭夫彼得,便是一個塑造得很成功的典型,而前民主德國根據這篇童話所拍的同名電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我國放映以後,更把主人公彼得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當時的一代觀眾的記憶中。
較之一般浪漫派作品,豪夫童話則更富有現實性和社會批判精神。不管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它反映的多半是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社會生活,表達了市民階層對財富和幸福的渴望和追求,當然也批判了他們金錢至上和貪得無厭的醜行乃至罪惡。從總的傾向上看,豪夫童話的基調都比較明朗、歡快,都更富有積極樂觀和向上進取的精神。
在這兒也不能不指出,我們的《豪夫童話名作》也包含一篇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都欠佳的作品,就是《阿布納爾,什麼也沒看見的猶太人》。它與其說是篇童話,不如說是則笑話,而嘲笑的對象正是主人公猶太人的阿布納爾。這篇原本並不重要但似乎又不便隨意刪掉的作品,反映出歐洲特別是德國長期存在的對於猶太民族的成見和偏見;但是,與此同時,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稍加分析,也還可以看出猶太人當時完全處於受壓迫的無權地位這一歷史事實。
豪夫童話和格林童話都誕生在德國,藝術童話這種樣式在德國特別發達,絕非什麼偶然現象,而是與德意志民族的民族特性及其所處的社會、歷史、地理條件,有著密切的聯繫。我們都講日耳曼民族特別善於思索,這個特點和優點,在探索自然宇宙的奧秘、認識社會人生的意義等巨觀和深刻的方面得以發揮,便產生了如歌德、康德、黑格爾、馬克思以及愛因斯坦似的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在抽象玄虛而又氣魄宏大的音樂創作中得以發揮,便產生了如巴赫、貝多芬和孟德爾頌似的交響樂聖手;而在民間,當無數日常的自然和社會現象需要解釋,令人感到壓抑、窒息的無聊和苦悶需要排解,善於思索的這一德國民族特點就變成愛好幻象,於是產生出了無數的童話和講童話故事的能手。我們這兒譯介的豪夫童話,雖包含著更多的作家創作成分,但追根溯源,其題材內容仍多半來自民間,具體地講,和格林童話一樣是來自德國黑森林地區的民間傳說,一樣是善於思索和幻想的德國民眾的創造。
那么,日耳曼民族為什麼特別善於思索呢?
對這個問題,當然非一篇短文可以全面回答。略而言之,筆者認為它是這個民族所處的人文、地理環境和所經歷的曲折多難的社會發展過程造成的結果。在人類文明史上,日耳曼民族是個後來者:在近代歐洲,它經歷了特別漫長的封建統治和戰亂之苦,想改變現狀和消除種種社會不公的努力屢遭挫折和失敗。於是,在缺少陽光的天空下,在索然寡味的生活中,人們便逃向內心,要么苦思暝索,要么馳騁幻象。這就為大量民間童話和傳說的產生,提供了適宜的氣候和土壤;就使這些奇麗的幻想之花,在黑森林孤寂的茅舍里,在嚴寒的冬季的壁爐旁,一朵朵、一束束地競相開放。
今天我們推出這部《豪夫童話名作》,除了重視它本身積極的思想意義和高度的藝術成就,除了它確實雅俗共賞、老少鹹宜。還有以下兩個著眼點:
一是讀過並喜愛格林童話的眾多小朋友和文學愛好者,如果再讀一讀同樣產生於上世紀初的德國,幾乎可以看作是它的孿生兄弟的豪夫童話,把兩者進行一番對比,一定會有不少新的發現,獲得不少意外的驚喜。
二是我們的文學研究家和文學愛好者,讀一讀似乎不起眼的豪夫童話,同樣會有這樣那樣的收穫,舉個例子,他們說不定會加深對德國浪漫派乃至後來的一些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的認識了解。因為,在德國古今許多大小說家的作品中,如霍夫曼的代表作《熊貓穆爾的生活觀》,格拉斯的代表作《鰈魚》和《鐵皮鼓》,都顯然可以或多或少地發現藝術童話的痕跡和影響。
總之,豪夫童話也像格林童話一樣,會使我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既增加見識,又獲得樂趣。
這個集子的翻譯工作,是我和妻子王蔭祺共同完成的,它的出版因此令我倍感欣慰。其實又何止這個集子,在我將近四十年的著譯生涯中,又有哪項成果不包含著她的辛勞,融匯著她的心血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