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這本書早已畫上最後一個句號,但因種種原因沒有及時問世。十多年前我在另一所大學從教並寫詩的時候就有了一個朦朧的想法,遴選一個特定的文化區間,從人類學、民俗學角度討論詩的發生,是一個具有開創意味的工作。這個想法直到我調入集美大學後才變得強烈而清晰。1996至1997兩年,我有幸赴北京師範大學在鍾敬文先生門下,拉開了以喜馬拉雅山地歌謠與儀式為切入點的詩歌發生學研究的序幕。從那以後迄今,我的這項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民族文學研究》、《民族藝術》、《民俗研究》、《中國藏學》、《西藏研究》、《西藏民族學院學報》等學術刊物上。在先生辭世後的追思文章中,我回憶道:“在鍾敬文先生身邊的日子裡,他老人家十分關注我的詩歌發生學研究,已經記不得我們有過多少次的熱烈討論”“有一次先生偶然發現美國人類學家博厄斯的《原始藝術》中的有關表述對我研究有用,他就在書中夾了一張小紙條留待我參考”。我的研究後來所以能夠成書,熔鑄了恩師的許多期許和親炙!它的面世,我首先拿它來告慰先生的在天之靈。
這些年我走過不少地方,心卻沒有走出喜馬拉雅。今年夏天我再一次將足步踏上了這片久違了的土地,真的是感慨萬端。自童年時代起,我就有了一種強烈的願望,即一定要尋找機會報答那片養育我的高原。這本書的寫作算是我的一個承諾。本書所做的工作於人於己都是探索性的。我與其是在拋磚引玉,倒不如說是在投石問路。在這本書里,我把喜馬拉雅山地文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以詩歌發生學為視角,對當地那些與宗教或世俗儀式膠結在一起的歌謠,做了大量的實證分析。認為人類早期的詩歌就是儀式活動中的種種唱誦。歌謠與儀式的共同特徵,對後世詩人創作和民眾的民俗活動具有顯而易見的持續性的影響。書中特彆強調:人類精神中的詩性品格亦誕生於原始的儀式化行為。這一研究理應對現代詩學產生拾遺補闕的作用。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喜馬拉雅:歌謠與儀式混融的地方一 民族:沉湎於歌謠的山民們
二 地球第三極:雪山與綠甸之間的特點言說
三 價值:從習俗說明歌謠的發生
第二章 歌謠藝術的宗教文化生態
一 宗教:環喜馬拉牙宗教文化圈
二 民歌的宗教功能
第三章 歌謠:從宗教儀式到世俗習慣
一 分期:歌謠的時段分類
二 誕生:咒語、祈禱語、頌神詞與詩的發生
三 演化:神職人員和民眾的心聲
四 禮俗與歌謠
第四章 思維:宗教與歌謠的貫通
一 原型:永恆的集體無意識與詩的形式規則
二 夢想的時代:詩樂舞的共生
第五章 傳播與涵化:一個歌謠人類學者的結語
一 環山傳播的歌謠:族內與族際
二 民歌的命運及其現代啟示錄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