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唐漢東紫陽先生碑銘》是唐代李白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唐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嗚呼!紫陽,竟夭其志以默化,不昭然白日而升九天乎?或將潛賓皇王,非世所測,(闕十一字)。挺列仙明拔之英姿,明堂平白,長耳廣顙,揮手振骨,百關有聲,殊毛秀采,居然逸異,(闕十字)而且達河龜鶴早世而蟪蛄延秋。元命乎?遭命乎?餘長息三日,懵於變化之理。

先生姓胡氏,(闕六字)族也。代業黃老,門清儒素,皆龍脫世網,鴻冥高雲。但貴天爵,何征閥閱?始八歲經仙城山,(闕十一字)有清都紫微之遐想。九歲出家,十二休糧。二十游衡山,雲尋洞府,水涉溟壑。神王(闕八字)召為威儀及天下采經使。因遇諸真人,授赤丹陽精石景水母。故常吸飛根,吞日魂,密而修之,(闕六字)。所居苦竹院,置餐霞之樓,手植雙桂,棲遲其下,聞金陵之墟,道始盛於三茅,波乎四許。華陽(闕七字)陶隱居傳升元子,升元子傳體元,體元傳貞一先生,貞一先生傳天師李含光,李含光合契乎紫陽(闕五字)。於神農之里,南抵朱陵,北越白水,稟訓門下者三千餘人。鄰境牧守,移風問道,忽遇先生之宴坐(闕五字)隱機雁行而前,為時見重,多此類也。天寶初,威儀元丹邱,道門龍鳳,厚禮致屈,傳籙於嵩山。東京大唐(闕二字)宮三請固辭偃臥,未幾而詔書下責,不得已而行。入宮一革軌儀,大變都邑。然海鳥愁臧文之享,猿狙裂周公之衣,志往跡留,稱疾辭帝。剋期離闕,臨別自祭,其文曰:“神將厭餘,餘非厭世。”乃顧命侄道士胡齊物,具平肩輿,歸骨舊土。王公卿士,送及龍門,入葉縣,次王喬之祠。目若有睹,泊然而化,天香引道,屍輕空衣。及本郡太守裴公以幡華郊迎,舉郭雷動,南(闕三字)開顏如生。觀者日萬,群議駭俗。至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葬於郭東之新松山。春秋六十有二。先生含宏光大,不修小節。書不盡妙,郁有崩雲之勢;文非夙工,時動雕龍之作。存也宇宙而無光,歿也浪化而蟬蛻。豈(闕八字)乎?有鄉僧貞倩,雅仗才氣,請餘為銘。餘與紫陽神交,飽餐素論,十得其九,弟子元丹邱、王(闕)等,鹹素鸞鳳之儀羽,想珠玉之雲氣。灑掃松月,載揚仙風,篆石頌德,與茲山不朽。其詞曰:

賢哉仙士,六十而化。光光紫陽,善與時而為龍蛇。固亦以生死為晝夜,有力者挈之而趨。劫運頹落,終歸於無。惟元神不滅,湛然清都。延陵既歿,仲尼嗚呼。青青松柏,離離山隅。篆石頌德,名揚八區。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秦安),隋末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附近)。出生地有碎葉、蜀中諸說。少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開元六年(718),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今四川三台)等地。開元十二年(724),離開故鄉,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開元十三年(725)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足跡遍長江中下游地區。天寶元年(742),詔征入長安,供奉翰林。天寶三載(744).因權貴讒毀,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在洛陽與杜甫相遇,同游梁宋。安史之亂起,受永王李磷邀入幕府。永王兵敗後,被判罪長流夜郎。中道遇赦放還。後卒於當塗(今屬安徽)。有《李太白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