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家嶺原稱擋兒嶺。
民間附會為宋佘太君在望兒山向北望兒,在一馬平川的祖母中被山嶺所擋,名為“擋兒嶺”。明代永樂年間,在昌平設急遞鋪八座,唐家嶺為八鋪之一,並建煙墩一座,用來報警。永樂二十二年(1424),成祖朱棣率軍親征阿魯台,從京城出發,次日宿營唐家嶺。宣德九年(1434),宣宗朱瞻基巡視連連防“駐蹕唐家嶺”。正統十四年(1449),英宗朱祁鎮率軍五十萬親征瓦剌,駐蹕唐家嶺。嘉靖年間稱“唐彥嶺”或“唐家嶺店”。村形長方,主街三條,南北走向。
唐家嶺中街路東原有大悲庵,俗稱南廟。供千手佛,法器有大鼓一面。解放初土改時,寺廟被拆毀。村北有北廟,1951年改建為國小。村中西廟原供關帝,現為衛生所。
20世紀末,唐家嶺村曾嘗試依靠土地發家致富,先後種過水稻和冬棗。單靠種地很難致富,很多村民棄耕外出打工或經商。 2000年以後,唐家嶺人迎來拐點。中關村科技園那時已成型,與村子一街之隔的上地軟體園也發展起來。隨後,一所名為中國軟體管理學院的民辦學校,在唐家嶺村西落腳,該校學生成了唐家嶺最早一批租戶。在2003年“非典”之後,來村里求租的學生一下子多了起來,為了掙租金,村民紛紛在自家宅基地蓋起了二層小樓。隨著上地軟體園的成熟,越來越多求職大學生來到唐家嶺。村民看到村幹部在自家蓋起四層樓,村民們也開始把二層小樓改成四層,以容納更多租戶。2005年前後,加蓋樓房的村民收到村委會的停工通知。幾番博弈樓房仍在一點點變高。3千多本地村民容納5萬多外來人口。
近年來南面的東北旺村土地被中關村軟體園徵用,造成該村直接面對城市規劃的局面。唐家嶺村隸屬於北京市海淀區東北旺鄉,位於北京近郊,南臨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北靠航天城、東隔京張鐵路與昌平回龍觀相望、西與東北旺土井村接壤。由唐家嶺和鄧莊兩個自然村組成,總面積5910畝。
生存現狀
隨著上地附近的樹村、馬連窪、東北旺等城中村的改造和拆遷,唐家嶺成了中關村軟體園及上地信息產業基地附近的最後一個城中村。由於這裡距離中關村、上地等企業密集區比較近、房租便宜,大量外地來京人員選擇在此租住,唐家嶺由此變得著名起來。唐家嶺租房價格在350-700之間,基本都是20平米左右單間,帶衛生間以及小廚房,適合北漂初級階段居住。唐家嶺,本地人口不足3000,外來人口超過5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約占三分之一。2006年以來,該村很多村民都在新建和擴建新房,以出租給更多的人賺取房租。本地人大都以出租房屋為生,為獲利更多,亂搭亂建現象十分嚴重,違規建築是合法建築的5倍;樓房之間的過道狹窄,火災隱患突出;上班高峰期公共運輸擁擠不堪。唐家嶺這一狀況已引起北京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已被列為整治督辦重點村。
經濟概況
唐家嶺村的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5910畝土地中有耕地4400畝,其中有554畝為大環境林。原來的耕地以糧食種植為主,主要種植水稻和小麥。但是由於糧食價格的持續走低和生產資料價格尤其是水費的上漲,因此,唐家嶺從2001年開始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於2001年和2002年分別調整了1300畝和1900畝耕地,由糧食作物種植改為經濟作物種植,主要種植經濟林木。2001年唐家嶺實現總收入5736萬元,人均收入3880元。實現集體經濟總收入1373萬元。
為迎合市民對優質生活的渴求和追憶、嚮往自然、淳樸農家生活的消費需求,在經營特色上充分體現京郊農村特有的鄉土人情風格,在“高產、優質、”的冬棗品牌農業的基礎上,用科學的發展觀將農業與旅遊兩種產業相結合,“以樹養園,以園養綠”,經濟效益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以旅遊促進農業發展,開闢了一條高效的農業增收途徑。
民俗接待以集體或個人住宿、餐飲、採摘為一體,園內設有帶孔方磚鋪設的綠色環保停車場,住宿有單、雙人間。餐飲以農家飯菜為主,有時令野菜、柴雞、鮮蛋等。果樹種類有冬棗、櫻桃、梨、油桃、草莓及各種蔬菜等。飼養著鴕鳥、孔雀、烏雞、馬、金魚等動物可供遊客觀賞。果園綠色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
交通概況
1996年365路公交由東北旺為終點站向北延到唐家嶺為終點站,唐家嶺村才通了公車。後來慢慢地發展有了多條公車通過唐家嶺村。公車站有唐家嶺南站和唐家嶺北站。公車有運通205,運通112,365,447,509等。 靠近北京捷運13號線西二旗站。由於當地外來人口多,每當上、下班高峰時,唐家嶺南站人多,再加上當地的黑車非法運營,導致南站地段交通阻塞。街道兩旁邊的商店把一些招牌都放在路邊,還有一些做小生意的商販也擺攤在路上,使得原本就很狹小的路面顯得更擁擠。
風景名勝
周邊景點有:
1、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
2、見證歷史的圓明園;
3、香山;
4、植物園;
5、百望山森林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