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近年來唐史研究盛行,而研究政治經濟史議題的卻寥寥無幾。本書作者從考證事變發生的準確時間出發,進而對事變主要任務之矛盾、背景、時人心態、與宦官及黨派關係等一一追尋,解析入微,詳細分析了事件背後關乎唐後半期歷史的諸多問題和疑義。作品目錄
序壹甘露之變研究
一、“甘露之變”前後鄭注行蹤考辨——甘露事件研究之
(一)《資治通鑑》記載鄭注行蹤之誤
(二)鄭注入覲與被殺日期
(三)李訓、鄭注始謀約之時間
(四)鄭注在甘露之變前後行蹤
二、李訓、鄭注矛盾與甘露之變——甘露事件研究之二
(一)李訓、鄭注矛盾之口實與劉從諫上表
(二)李訓、鄭注矛盾之關鍵
(三)鄭注與王守澄之死
(四)李訓、鄭注矛盾之發展線索
(五)李訓、鄭注矛盾與王守澄、仇士良之關係
(六)李訓、鄭注謀約與甘露之變
三、“惜訓訓惡注”與時人心態——甘露之變研究之三
(一)“惜訓惡注”之社會心理是客觀存在
(二)作為:“惜訓惡注”之一因
(三)出身:“惜訓惡注”之二因
(四)仕進:“惜訓惡注”之三因
(五)余言
四、李訓、鄭注與牛李黨人——甘露事件研究之四
(一)李訓、鄭注與李黨之關係
(二)李訓、鄭注與牛黨之關係
(三)李訓、鄭注驅逐牛李二黨及牛李二黨之態度
(四)“狂險之人”及其與甘露事件之關係
(五)余言
貳唐代和糴研究——唐代糧食政策之一方面
前言
一、侷促於西北軍用的唐代前期和糴
(一)開元二十四年以前的和糴狀況
(二)唐朝前期之軍事形勢及治國大略
(三)與和糴互為補充的常平、社倉
(四)和糴的雙重性質
二、推廣於關中官用的開天之際和糴
(一)和糴性質的轉變
(二)和糴與裴耀卿漕運之關係
(三)和糴的具體方法
(四)和糴政策與開天政局
三、擴大到江淮民用的唐代中後期和糴
(一)肅代時期的和糴狀況
(二)和糴性質的又一次轉變
(三)和糴與漕運營田
四、和糴的削弱與消亡
(一)和糴中的弊端
(二)武宣時期和糴的削弱
(三)和糴的最後消亡
後論
叄唐朝驛傳馬政制度研究
一、略論唐朝的驛傳制度
(一)驛傳制度之一般狀況
(二)驛傳的三種職能
(三)驛傳制度的變化
二、伯希和三七一四號背面傳馬坊文書研究
(一)錄文
(二)完整的一環
(三)指揮系統
(四)兩種傳送方式
(五)傳馬坊的地望和程限制度
(六)各文書的不同職能
(七)馬驢服役的“注”、“記”問題
(八)第七件文書的特殊性及其寫牒日期的推測
(九)傳馬坊的覆乘制度及其傳馬、傳驢的差別
(十)一個留存的問題
三、馬社研究——P三八九九號背面馬社文書介紹
(一)前言
(二)錄文和校注
(三)文書本身的分析研究
1、解題
2、外部形態
3、內部結構
4、幾個數字之間的關係
(四)馬社研究
1、什麼是馬杜
2、為什麼要設立馬社
3、馬社和迷信有無關係
4、馬社始於何時
5、馬社的組織狀況
6、馬社的向宋發展
7、結論
四、唐代敦煌、吐魯番地區的戍與長行坊——驛傳制度向長行制度變化之一側面
(一)從驛到成的變化
(二)從驛馬到函馬的變化
(三)從傳馬驢到長行馬驢
(四)戍與館的關係
(五)戍與長行坊的關係
(六)驛制改行長行制的時間
附論文及讀後感四篇
一、牒式及其處理程式的探討——唐公式文研究
(一)“□”字研究
(二)牒式研究
(三)公文處理程式之探討
1、署名
2、受付
3、判案
4、執行
5、勾稽
6、抄目
(四)押縫之探討
(五)簡短的結論
二、唐代市估法研究
(一)市司的組織結構
(二)市司的坊市管理功能
(三)市司在奴婢牛馬買賣中的監督功能
(四)市司在官方買賣中的監督功能
(五)市司的稽查職能
(六)時估之制定
(七)估法之功用
l、估法對民間交易的約束功用
2、估法是官方買賣的價格依據
3、估法是官方收付他物的折算依據
4、估法是官方評贓定罪的估算依據
5、時估法發生原因的一點考察
(八)結論
三、麴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及葡萄酒稅
(一)高昌西州時期葡萄的種植栽培與管理
(二)高昌西州時期葡萄種植面積之估計
(三)高昌西州時期葡萄乾的種類
(四)高昌西州時期葡萄酒的釀造
(五)高昌西州時期葡萄酒的儲藏
(六)高昌葡萄酒稅與釀造儲藏之關係
(七)結論
四、讀李錦繡《唐代財政史稿(上卷)》
引用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