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創造
1904年他把酵母提取物放入一個由半滲透薄膜製成的袋內,並將此袋放入純水中。這樣,酵母提取物中的小分子便通過薄膜進入水中,而大分子則因不能通過薄膜而留在袋內。這一過程稱為滲析。這種滲析技術起源於格雷姆時代。哈登發現,當他這樣處理時,酵母酶的活性消失,它不再使糖發酵了。然而,如果他將滲析至袋外的水加入袋內的物料中,則活性又恢復。看來,酵母酶似乎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小分子,另一部分則是大分子。如果將袋內的物料煮沸,則活性消失,即使袋內加入了袋外之水也是如此。因此,大部分分子多半是蛋白質。小分子經受住了煮沸,因而多半不是蛋白質。後者是“輔酶”的第一個實例,它是一種不是蛋白質的小分子,這種小分子對於酶的作用是不可少的,而酶本身則是一種蛋白質。奧伊勒-凱爾平等研究了輔酶的化學性質,並弄清了下述事實:維生素對於生命之所以重要是由於它們組成了輔酶的一部分;維生素是由艾克曼首先發現的。酶是一種催化劑,由於酶只需要微小的劑量,所以輔酶、維生素也只需要微小的劑量。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某種物質對生命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對這種物質的需要量卻是痕量的。銅、鈷、錳和鉬這些礦物質只需要痕量這個事實也可以用同樣的理由解釋。它們也是輔酶的一部分。哈登注意到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開始時,酵母提取物非常迅速地將葡萄糖分解並產生二氧化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活性逐漸降低。因此,人們很自然地認為,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分解的。然而,哈登在1905年證明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如果把無機磷酸鹽加入溶液中,則酶又恢復到原來的活性。這是一個奇妙的發現,因為被發酵的糖,產生出來的酒精和二氧化碳以有酶本身都不含磷。由於無機磷酸鹽消失了,所以哈登就尋找由無機磷酸鹽形成的有機磷酸鹽,結果發現在一個糖分子上附著兩個磷酸鹽基團這樣的結構形式。在發酵過程中,就形成了這樣的糖分子,此後,在發生了許多其他的化學反應之後,這兩個磷酸鹽基團又脫離了糖分子。這是對中間代謝作用進行研究的開端;研究中間代謝作用,就是要探索在活組織內不斷發生著的各種化學反應過程中生成的許多作為中間體的化合物,這些中間體有時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
意義
現今,中間代謝是生物化學中最活躍和最重要的分支之一。而且,哈登的工作使化學家逐步認識到下述事實:磷酸鹽基團在生物化學的每一方面都起著基本的作用。大約三十年之後,這一認識過程由於柯里夫婦和李普曼的工作而達到了高潮;柯里夫婦的工作是最終地確定了發酵過程的精確細節;李普曼的工作是發展了高能磷酸鹽鍵的概念。由於哈登在發酵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與奧伊勒-凱爾平分享了1929年化學諾貝爾獎。1936年哈登被封為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