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曾國藩――做人做事做官

品讀曾國藩――做人做事做官

品讀曾國藩――做人做事做官圖書由作者黃琳編著,中國三峽出版社出版發行。

圖書簡介

作者: 黃琳 著
出 版 社: 中國三峽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4-1
  • 字數:
  • 版次: 1
  • 頁數: 298
  • 印刷時間:
  • 開本: 16開
  • 印次:
  • 紙張:
  • I S B N : 9787802233935
  • 包裝: 平裝
定 價:¥35.00

編輯推薦

透地曾國藩“權眼”,悟為官智慧,勘破世態人性,?點成敗之機。本書深度剖析曾國藩的文韜武略,他的處世與生活態度,他的困厄與成功,他的得寵與失寵。曾國藩制勝的兵法,治軍行政的方針,他獨特的人生觀、處世哲學,等等,都在書中得到精彩的體現。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毛澤東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主流文化培育出來的最為優秀的成功者。
 ――唐浩明
謂曾文正是公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畫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覯也。
 ――石達開
文正一生之政績,實無一點污點,其正直兼潔忠誠諸德,皆足為後人模範。其才大而謙,氣宏而凝,可稱完全之真君子,而為清代第一流人物。
 ――(大清駐美公使)容閎

內容簡介

勘破世態人情,指點成敗之機。本書深度剖析曾國藩的文韜武略,他的處世與生活態度,他的困厄與成功,他的得寵與失寵。曾國藩制勝的兵法、治軍行政的方針,他獨特的人生觀、處世哲學,等等。都在書中得到精彩的體現。
屢遭坎坷,立下不世之功;宦海沉浮,是非後人評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異數,被稱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許多名人都對他推崇備至,毛澤東“獨服曾文正”, 蔣介石認為曾國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師。本書深度剖析曾國藩的文韜武略,他的處世與生活態度,他的困厄與成功,他的得寵與失寵。曾國藩制勝的兵法、治軍行政的方針,他獨特的人生觀、處世哲學,等等。都在書中得到精彩的體現。

目錄

做人篇 最要虛心――以低調的姿態融人社會
一、“靜”字功夫
1.養心靜體:不浮不躁地面對生活
2.變化氣質:書中尋找“靜”字功夫的真諦
3.寧靜致遠:先把自己的心安頓好
4.靜思默想:考慮不利因素有益於安身
5.收嗇生氣:冷靜中不失靈活性
 二、“誠”字功夫
  1.血誠做人:最基本的原則不能丟
  2.篤守誠意:擴大生存空間的辦法
 3.推誠守正:讓自己在別人眼裡誠實可信
 4.天道忌貳:做人的本色保持不變
 5.以誠換誠:與人交往誠心相待
 6.誠者不欺:要誠實,不要虛假的誠實
 三“謙”字功夫
 1.謙謹載福:做人厚道會帶來一生的福氣
  2.和平虛明:好人緣比能力更重要
  3.力除傲氣:言語中不可誇大顯擺自己
 4.民胞物與:以開放的心態容納他人
 5.胸次浩大:不要用瞧不起的目光牴觸他人
 6.不能過謙:過分的謙虛也不好
 四、“敬”字功夫
  1.須重禮節:以平等的心尊敬他人
 2.一於恭敬:以感恩的心孝敬父母
 3.恭敬不懈:以慈悲的心敬愛長輩老人
 4.敬人敬己:以景仰的心崇敬賢者人才
 5.敬畏之心:以無私的心尊敬朋友同事
 6.禮以居敬:以關愛的心尊敬家人
 7.敬而遠之:不是什麼人都值得尊敬
 五、“謹”字功夫
  1.多言多敗:謹防被自己的嘴壞了形象
  2.臨深履薄:把持住個人的行為不走極端
  3.不栽荊棘:謹防與人構怨成冤家
  4.須擇遠大:謹慎結交,益友是無價的力量
 5.疑信雜生:謹防被人懷疑猜忌
 6.謹小忽大:不提倡對什麼事都謹小慎微
做事篇 盡其在我――以中庸靈活的方法打拚博弈
 六、“志”字功夫
 1.堅卓之志:志向決定格局,態度決定高度
 2.獨立之志:在做事過程中樹立獨立意識
 3.規模氣象:做大做強須在關鍵時有主見
 4.強毅之氣:不斷鞭策自己做得更好
 5.日進無疆:考驗自己是否具有堅強的意志
 七、“恆”字功夫
  1.歷久不衰:一天一小步,十天一大步
  2.用志不分:放棄雜事.專注一件事
  3.無恆內恥:把沒有恆心當做一種恥辱
 4.困知勉行:恆心帶來成功的希望
……
做官篇 耐煩事功――以方圓隱忍的策略競爭官場

書摘

做人篇 最要虛心――以低調的姿態融人社會
一、“靜”字功夫
1.養心靜體:不浮不躁地面對生活
儒道兩家都對“靜”字頗為重視。道家主張“清靜無為”,目的是讓生命得到和諧平衡;而儒家“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是為了更利於自己參與社會活動。曾國藩青少年時代勤奮苦讀,博覽群書,學業超群;中年率軍打仗,屢挫屢戰,直到勝利;晚年勤政為官,編纂古籍,致力洋務,追求不息。曾國藩在人生的征途上.能夠始終保持百折不撓、矢志不移的進取精神和充沛精力,正在於其將“養其身”與“有作為”較好地結合在一起,精神作用於行為,完成了超乎常人的成就。
茫茫世界,信息紛雜,聲音嘈亂,容易讓人浮躁。為了克制浮躁,曾國藩下足了“靜”字功夫,他說:“治身不靜則身危。”然而,曾國藩並不是一開始就懂得如何清靜,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他在寫給弟弟的書信中說:“應酬日繁,予以素性浮躁,何能著實養靜?”由於心浮氣躁,曾國藩曾吃過大虧。
曾國藩初踏社會,血氣方剛,年輕氣盛。一次,他在家中為父親祝壽,他的一個朋友前來助興,吃飯的時候,他與朋友因為一件小事發生了衝突,結果他跟這位朋友吵了起來,雙方都搞得很不愉快。後來,曾國藩也承認自己過去對人有一種掩飾不住的傲氣,“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而缺乏“靜”字功夫。太平天國起義後,曾國藩來到湖南衡州辦團練,動輒指摘別人,尤其是與綠營的磨擦鬥法,與湖南官場的離異不合,還有在南昌與陳啟邁、惲光宸的爭強鬥勝,都對他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鋒芒畢露、剛烈太甚,必然會傷害太多人,給自己設定許多障礙,埋下許多意料不到的隱患。
鹹豐三年(1853年),因初辦團練,曾國藩不敢貿然出戰,皇上幾次催他,他都陳述理由不出兵,但經過一段時間招募訓練,湘勇人數達萬人,他就以為自己的實力大了,以致失去了平靜,仿佛成功指日可待,一切功名利祿將信手拈來,顯得有些心高氣傲。其實,他對太平天國的思想主張一點也不清楚,對敵手的戰術更是不了解。他熬了一宵親自執筆的《討粵匪檄》,怎么看都不滿意,急得他像熱鍋上的螞蟻。
《討粵匪檄》繞開了太平天國的思想主張,而大談衛道保教,什麼“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等等。與其說曾國藩不善於抓住對方的要害,不如說他事前不夠心靜,沒有去仔細了解太平天國。曾國藩的這一弱點是由當時20來歲的王貽運指出來的。曾國藩不但不了解太平天國最有號召力的“蠱惑”是什麼。更不了解太平天國的軍事布署,對沿途的軍事要地也沒深入研究。便帶水陸兩萬湘勇去獲取功名,以致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太平天國設下的圈套。明明進了圈套,他還高興萬分,自以為旗開得勝,輕易地得到了岳州城後.連夜間巡邏的人都沒派一個。就安枕無憂。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